字词 | 三伏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伏sānfú❶ 〈名〉统指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三伏天气│冬练三九,夏练三伏。 三伏sānfú【释义】 三伏sān fú初伏、中伏、末伏的统称。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数伏,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今年~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子。(六七·1636) 初伏、头伏;末伏、三伏、终伏○初伏chū fú(名)三伏头一伏或其第一天:~有雨,伏伏有雨|在北方,一到~天就开始热起来。 ○头伏tóu fú(名)初伏:~凉快二伏火,三伏无处躲|~没雨,三伏旱|~萝卜二伏菜,三伏里头种荞麦。 ●末伏mò fú(名)三伏的最后一伏或最后一伏的第一天:在北方,~以后天开始凉爽|终于熬过了~|~一过,就准备秋收了。 ●三伏sān fú(名)末伏:~后还有几个热天|~不热也闷人|~热,冬多雪|~不热,五谷不结。 ●终伏zhōng fú(名)末伏:过了~,热天就不多了 |南方的~仍然很热。 三伏;三九○三伏sān fú(名)通常指从初伏第一天到末伏第十天的一段时间:~天|~一般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期|冬练三九,夏练~|~不受旱,一亩增一石。 ●三九sān jiǔ(名)通常指从冬至后第十九天至第二十七天的一段时间:~天|~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期|冷在~,热在三伏。 夏季 夏季夏(夏天;夏日;夏时;~序;夏月;夏令;夏节;夏景;~中;时~;九~;朱~;槐夏;长~;大~;阳~;纁~) 朱明 朱阳 朱律 朱火 热天 火天 炎天 炎节 炎月 槐序 火序 午季 暑天 暑月 长嬴 长赢 另见:热 炎热 ☚ 春季 秋季 ☛ 三伏❶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末伏。 三伏three tendays period of hot season中国节令名,一年内最热的那段日子。把一年里最热的时期分为三个时段,即头伏(初伏)、二伏(中伏)和三伏(末伏)。按历法规定,初伏和中伏的第一日,分别为夏至后第三和第四个庚日;末伏的第一日为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初伏和末伏都是10日,中伏一般为20日,少数年份为10日。庚日是从六十为进位的干支纪日法得出的。由于阳历一年的天数不是十的整倍数,各年的庚日不是同一天,因此,每年整个三伏天是在7月12日到8月27日范围内变动着。 三伏❶即初伏、中伏、末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故总称“大伏天” 或“三伏天” 。《初学记·卷四》引《阴阳书》:“从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第四庚为中伏,立秋后初庚为后伏,谓之三伏。” 三伏sān fú即初伏、中伏、末伏。一年中最热的季节。《本草求真·西瓜》:“西瓜内穰,今人遇值三伏天燥,不论男女大小,朝夕恣食。” 三伏sānfú❶初伏、中伏、末伏的合称,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 第四个庚日为中伏, 立秋后初庚为末伏。 三伏 三伏节令名,初伏(头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的合称。我国旧历中对一年内最热一段时期的表达形式。民间数伏称“夏至三庚数头伏”,意即: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算,第一个顺序十天为头伏; 第二个顺序十天为中伏; 立秋后第一个庚日起算,顺序十天为末伏。庚日是从六十进位的干支纪日法中得出的,因阳历一年的天数不是十的整倍数,今年某一日为庚日,明年同一天不会还是庚日。以此推算,初伏至末伏始止日是在每年的7月12日至8月27日中间变动,是我国盛夏酷暑之时,中伏最甚,有“热在中伏”之说。 ☚ 三九 大风 ☛ 三伏san fu❶the three fu—the three hottest periods of the year 三伏three ten-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last of three ten-day periods of the hot season 三伏sān fú❶three periods of dogdays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