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仙洞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仙洞位于阿图什市西南14公里处的上阿图什乡塔库提村恰克玛克河边。在临河的悬崖峭壁上并排的三个洞窟,即为汉代佛窟三仙洞,当地称脱库孜吾克拉佛窟。三仙洞为并排而列的三个洞窟,高出河谷的河床十多米,每个洞窟都有2米多高、2米多宽、2.7米深的空间。左侧洞窟保存有珍贵的壁画和藻井,洞壁四周画有形象各异、栩栩如生的几十个佛像,顶部藻井为一支矩形莲花,中间莲子清晰可辨。后室绘有一幅立佛身像,上身袒露,左手下垂,右手平托腹前,造型优美,表情生动。中间洞窟仅留有一石胎坐佛残躯,左右各有一尊立佛。据有关专家考证,这三个洞窟可能是佛教传入新疆后最早开凿的,洞窟内的壁画也属早期绘画,因此三仙洞是我国西部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一处佛教遗址。三仙洞的位置在东经75°~76°之间,因而也是我国境内最西边的佛教洞窟。 三仙洞 三仙洞石窟寺。在今新疆喀什市北郊约20公里处的伯什克然木河南岸峭壁上。有洞窟3个。洞口均长方形,中间的洞口稍大,高2.25、宽2米。三洞皆分前后室,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较小。均为纵券顶。壁画主要保存在东侧洞窟。中间洞窟,因清代重修,仅存后室一石胎释迦牟尼坐像。两侧石窟,石质外露,壁上凿痕满布,空无一物,似为一尚未竣工的洞窟。据初步考证,洞窟的开凿年代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 也有人认为要晚到公元6—8世纪。它是在我国最西部发现的一处石窟。 ☚ 英阿瓦提乡石窟 棋盘石窟 ☛ 三仙洞 三仙洞石窟寺。在今新疆喀什市北郊约20公里处的伯什克然木河南岸峭壁上。有洞窟3个。洞口均长方形,中间的洞口稍大,高2.25、宽2米。三洞皆分前后室,前室长宽各4米,高约2.5米。后室较小。均为纵券顶。壁画主要保存在东侧洞窟。中间洞窟,因清代重修,仅存后室一石胎释迦牟尼坐像。两侧石窟,石质外露,壁上凿痕满布,空无一物,似为一尚未竣工的洞窟。据初步考证,洞窟的开凿年代在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 也有人认为要晚到公元6—8世纪。它是在我国最西部发现的一处石窟。 ☚ 英阿瓦提乡石窟 棋盘石窟 ☛ 三仙洞 三仙洞即玉奇莫日万千佛洞,原名“脱库孜乌丘然”。系佛教专入中国后,在西部保存下来的最古老洞窟。位于市西南20公里阿图什乡塔库提村恰克玛克河岸。其南与喀什市交界。在河岸峭壁上有三洞并列,洞口均呈长方形,离地面13米。三个洞不知何时被凿通,都有前后两室,前室长宽各4米,后室为前室之半,全为纵卷顶式。当中一窟,在清代重修粉刷过,留下的壁画很少,后室正中尚存石胎的释迦牟尼坐像。西边一窟,石质外露,壁上凿痕纵横,空无一物。东边的石窟保存有壁画和藻井。东窟残存的壁画全为佛像,约70余尊,窟顶藻井为一莲花,四周绘有坐佛。洞中一坐佛身披方格形图案组成的袈裟,这种服饰只有早期壁画上才有。从壁画内容,画法和艺术风格来看,洞窟开凿于东汉时期。 ☚ 5. 阿图什市 6.阿克陶县 ☛ 三仙洞 三仙洞位于鹤城区芦坪乡境内。石灰岩溶洞。洞外怪石林立,森林茂密。洞长238米,内有一厅二坡,石花、石幔、石莲、石屏遍布,构成九龙柱、南海观音、石林松山、慈禧垂帘等景点景观。传说北宋大将狄青平西,曾借兵于此。 ☚ 黄岩森林公园 洪江市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