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个面向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个面向sānge miànxiàng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缩略。这是1983年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例如:“北京市石景山区从1983年开始,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三个面向’、‘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要求,在国家教委、铁道部等的大力支持下,普及计算机教育工作有了迅速发展。”(《人民日报》1987.2.13)“在株洲二中校长熊光亚看来,任何压力也比不上‘三个面向’的培养目标压力大,只有在这个高度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才有可能出合格人才。”(《中国青年报》1990.10.12) 三个面向 三个面向sān gè miànxiàng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三个代表 三个世界 ☛ 三个面向 三个面向sange mianxiang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3年9月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即要适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为现代化建设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为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教育建设的规模、速度、内部的层次、结构要适应现代化的需要;要实现教育制度、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自身的现代化。教育要面向世界,要求教育工作要跟上世界经济、科技和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在教育建设方面,要注意结合我国实际,吸取各国教育的有益经验。教育要面向未来,要求办教育要有战略眼光,既要立足现在,又要高瞻远瞩,面向中国和世界的未来。邓小平的题词从战略的高度,立足于中国现状,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给中国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是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指针。 ☚ 三好学生 奖励和惩罚 ☛ 三个面向 三个面向sange mianxiang即“教育要面向现代, 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简称。1983年邓小平同志视察景山学校时给该校的题词。它为新时期我国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战略方向, 是关于新时期教育改革的指导方针。“三个面向”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要培养具有更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就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为此,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设备、教育方法和手段等都要实现现代化;教育要面向世界,就是从中国国情出发,有批判、有选择地向外国学习,要为世界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培养富有创造性的国际型人才;教育要面向未来,就是要考虑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未来社会的需要, 着重培养学生的面向未来的适应能力和共产主义品德。 ☚ 教育目的 学前教育方针 ☛ 三个面向 三个面向Sange mianxiang“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简称。源于1983年9月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是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对教育战线提出的战略方针,它为我国的教育和改革指明了方向。面向现代化,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总路线任务对教育的要求,就是教育要为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教育事业不能固步自封,闭关自守,必须要面向世界,要学习和研究外国教育的先进方面,做到“洋为中用”,加速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要为90年代的经济振兴和21世纪前期更大发展做好人才准备,使更多的受教育者能掌握新的科学技术知识,要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有用人才。要解放思想,善于进行教学实验,勇于进行教育改革,才能贯彻好“三个面向”。 ☚ 新技术革命与教育 教育改革 ☛ 三个面向见“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 三个面向 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页)这就是1983年10月1日,邓小平为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即是 “三个面向”。三个面向是时代对青年一代的要求,是我国培养、造就一代社会主义新人的总方针。 ☚ 关于“借智”的问题 人才教育 ☛ 三个面向 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的简称。1983年9月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中,再次提到教育必须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对教育战线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教育发展方向。 ☚ 片面发展 四有人才 ☛ 三个面向 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简称。1983年9月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1985年5月27日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再次提到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是根据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总路线、总任务,对教育战线提出的战略方针和教育发展方向。 ☚ 片面发展 四有人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