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治理成果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治理成果 三、治理成果截止1992年,全省累计完成治理面积51 228.4平方公里, 占全省水土流失面积171 798平方公里的29.8%。其中,完成小流域治理面积9 146.3平方公里,占已开展治理的小流域流失面积的54.72%, 占全省完成水土保持治理面积的17.8%。 ☚ (四)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阶段 四、综合效益 ☛ 三、治理成果 三、治理成果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青海省在东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特别是水土流失严重的浅山地区,坚持不懈开展以坡改梯为主要内容的农田基本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由单一措施,分散治理, 到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治理,到1977年,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保存面积1 733.5平方公里。1978年以来,在全面推行户包小流域责任制的基础上,对浅山贫困地区实施《青海省东部干旱山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加快了治理步伐。20年全省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665.14平方公里,相当于改革前21年治理面积的2.1倍。其中整修梯田12.39万公顷,分别比1978年前增加3.6倍和4.9倍。人工种草从无到有达到1.52万公顷。到1997年,全省共投入水土保持资金4.78亿元,其中国家和地方投资1.58亿元,群众投劳折资3.22亿元。累计治理保存面积5 371平方公里。其中修梯田15.86万公顷,营造水土保持林21.68万公顷,人工种草3.89万公顷,治沟造地0.15万公顷。兴建治沟骨干工程15座、库容750万立方米,涝池300座、库容1 312.69万立方米,谷坊15759个及一大批防洪堤、田间道路、人畜饮水管道、雨水集流工程等。这些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在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干旱山区生态环境和生产条件,防御自然灾害,增产增收,治穷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长期治山治水斗争中,涌现出了湟中县丰台沟、湟源县小高陵、乐都县马厂、互助县西山、民和县柴沟等水土保持先进典型,受到国务院嘉奖。 ☚ (三)内陆河流域 四、综合效益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