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三、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三、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

三、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

本区农业发展方向是: 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主攻综合开发,突出特色农业,推进农、林、牧和建材业、采矿业全面发展。
基本途径和关键措施是:
(1)以小流域治理为重点,大力搞好生态建设。本区总体上是盆地,但盆中有山,山间有盆,地貌复杂,条件各异。区内又可分为河川区、浅山丘陵区和深山区三个类型。实施生态建设,必须以小流域为单元,分区施治。要坚持三北防护林工程、首都周围绿化工程、水土保持工程相结合,林、草、牧相结合。在林种安排上,经济林、用材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等要合理布局和有机结合,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
(2)以水为中心,积极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本区机、电、肥、技等各种条件均不如除坝上以外的其区域,但本区农业生产最关键的是水。为解决水的问题:
❶“节、打、蓄、引”结合,充分开发水资源,努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❷结合生态工程建设,在山区和岗坡地大搞旱园田、水平梯田,充分接纳雨水,发展旱作农业;
❸大力推行管灌、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不断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单位水资源产出率。
(3)发挥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本区在地理区位上处于北京、山西、内蒙古交通要冲,在植被区系上又是高原干旱草原区、燕山山区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区和冀西山地落叶阔叶林灌草丛区的交汇处,生物资源种类比较丰富,加之气候、地貌的复杂性,为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本区除继续抓好常规大宗农、林 (果)、牧生产发展外,更要根据市场走向,大力发展错季蔬菜,以葡萄、苹果、海棠、仁用杏等为主的干鲜果品生产,玉米制种,烤烟生产,珍稀动物养殖,以及野生果品、药材、食用菌、花卉的采集和人工培育。

☚ 二、农业生产现状和主要问题   第四节 太行山山地丘陵林农牧区 ☛

三、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

三、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

太行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应是以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治理水土流失为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推动农林牧渔全面发展; 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采矿、建材、陶瓷、果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不断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尽快把太行山区建设成河北省林茂粮丰、山清水秀、人民富庶的瑰丽屏障。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和基本措施是:
(1)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为山区建设打好基础。太行山区植被破坏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根本原因。为改变这一状况,各地要大力推广邢台县前南峪、易县杨各庄等先进单位的经验,大搞小流域治理,推动经济沟建设,使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同步快速增长。在植被建设中,要注意把太行山绿化工程、首都周围绿化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白洋淀上游防护林工程,以及各项林果基地工程等项目统筹规划,拧在一起形成合力。在实施中还要根据土质、地形等条件的不同,采取不同措施进行绿化。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亚高山应以营造水源涵养林为主,与建立用材林和水土保持林相结合。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区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以营造水土保持林和经济林为主,积极发展薪炭林、饲料林。在土层深厚的沟谷积极发展以鲜果为主的经济林。在山间盆地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在林间隙地或陡坡地保护好天然草地,缓坡、岗坡积极发展人工草地。
(2)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区域性支柱产业。发展支柱产业一定要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考虑资源状况,适合发展什么就发展什么。要充分总结和推广满城草莓、唐县食用菌、顺平果树、赞皇枣业等地的经验和作法,使支柱产业尽快形成规模、形成气候,成为当地或较大区域农业产业化的依托。
(3)进一步调整生产结构,大力发展多种经营。按照市场需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突出抓好两个方面的调整:
❶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进一步发展林、果、牧、渔业和采矿、加工、服务业,走综合发展之路。
❷加快深山区和落后地区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的转化,使其尽快走向市场经济发展轨道。
(4)大力开展农业技术教育,为山区建立一支宏大的有文化、懂科学技术的劳动大军。首先要大力宣传河北农业大学创立的太行山道路,并认真研究解决好优惠政策,吸引大批教师和科技人员进山大显身手。
❷大力兴办具有山区特色的农业技术学校,普通中学要增设有关农业技术课程,为山区培养大批有用人才。
❸大力开展技术培训,使每个农民至少学会一门专门技术。
根据地势、地貌、水热分布、土地利用方式、农业生产结构等因素,以海拔800米等值线又将本区分为东部低山丘陵粮果区和西部山地林牧区两个二级区。
东部丘陵区包括涞水、易县、阜平、灵寿、平山、井陉、赞皇、临城、邢台、内邱、武安各县(市)东部和满城、顺平、唐县、曲阳、行唐、元氏、鹿泉、峰峰、磁县全部。本区土层薄、植被少、光山秃岭多、水土流失严重,但光热充足、降雨较多,有利于木本粮油和干鲜果生产。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坚持农林(果)牧渔相结合,农业、矿业、建材业加工业全面发展。
西部山地区包括涞水、易县、阜平、灵寿、平山、井陉、赞皇、临城、内邱、邢台、沙河、武安各县(市)西部及涞源、涉县全部。本区地处诸河源头,山高、谷深、坡陡,气候温凉,雨量较多,不宜农但宜林牧。今后本区在保证粮食自给的前提下,走农林(果)牧相结合之路。农业要充分利用河川水,实现土豆、玉米创高产。林业以营造水源涵养林为主,兼顾用材林,草、灌、乔相结合。果以干果为主。牧以草食畜禽为主。同时抓好小水电、矿产开发、林畜产品加工贮藏等多种经营。

☚ 二、农业生产现状和主要问题   第五节 燕山山麓平原农区 ☛

三、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

三、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

本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应立足于本地资源优势,突出区位优势,运用市场经济机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把本区建设成河北省重要的粮、油、瓜、菜、畜产品基地,形成具有本区特色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新格局。
(1)面向市场,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保持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的前提下,根据市场需求,分清层次,抓住关键,大力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农业综合效益,转变农业增长方式。
❶继续抓好农村一、二、三产业结构调整。本区非农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同资源潜力、市场需求和独特的区位优势还不相适应。要集中力量发展以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为重点的二、三产业,使农村工业化水平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从根本上增强农村经济实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❷加大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实施三元结构工程,大力发展畜牧业。本区1996年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 36.42%,种植业占61.43%,与过去比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全省平均水平和与条件相当的太行山山麓平原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畜牧业比值比太行山山麓平原还低5个百分点,种植业比重高3个百分点。本区进一步加快畜牧业发展是很重要的一环,就是加快种植业粮、经二元结构向粮、经、饲三元结构的转变。目前,种植业中50%耕地生产的粮食用于饲料,若不打破这种人畜共粮和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模式,既造成资源的浪费,又不适宜畜牧业的快速发展。为适应畜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必须打破传统观念,把发展饲料作物与粮、棉、油等放在同等重要地位来抓。应逐步拿出一些粮田发展饲料专用玉米,还可用冬闲地、沙地试种冬牧70黑麦等优良牧草。
❸挖掘资源潜力,提高复种指数。根据本区水、肥、土和光热资源基本协调的特点,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将复种指数由目前的142%提高到160%左右是挖掘土地内涵增产潜力的一个重要途径。仅以粮食作物为例,本区复种指数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即等于增加3 800公顷粮田,可增产2 153万千克粮食。途径之一,拿出一部分耕地种植饲料作物,缩短生长期,增加一年两熟面积。途径之二,大力推广粮油间套作,沙地花生套小麦,沙地麦田套花生,既可固沙、增产、减缓花生病害,又可增加复种指数。途径之三,因地制宜发展设施农业、错季农业,充分利用空间和光热资源,提高土地利用率。
(2)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本区农业产业化经营起步较早,水平较高,经验较多,在推动本区农村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产业化程度、运营机制、体系建设、经济效益等诸多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要按照产业化要求,重新认识本区的各种条件、优势,进一步对资源和各项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突出抓好龙头企业和基地建设,健全社会化服务和科技兴农体系建设,推动由产品农业向商品农业、粗放型农业向集约型农业、内向型农业向外向型农业的转化,认真抓好粮、油、果、菜、畜禽等主导产业和玉米、花生、蔬菜、水果、瘦肉型猪、肉鸡、花卉等骨干产品的发展。
(3)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推进 “两环开放带动”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本区在经济区域上同属环京津、环渤海经济区,要借助京津发达的工业和科学技术优势、市场潜力,带动本区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农业上要充分发挥本区资源优势、区位优势,突出抓好精品农业、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工业上继续抓好拾遗补缺、流程分工等项目外,更应抓好农业主副产品精加工、深加工项目。第三产业要加强联结城乡的流通环节和科技服务、信息咨询等中介组织建设。
(4)切实抓好科技兴农,靠科技推动农业再上新台阶,让本区与太行山山麓平原共同建成河北农业高科技示范带。本区农业历史悠久,农业基础设施和科学技术水平均为全省最高的地区之一。要通过加强对常规技术的普及和对高新技术的推广,来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科学技术的贡献率。近期本区急需对“双千田”技术、配方施肥技术、设施农业技术、畜禽疫病防治技术、节水灌溉技术、特色农业技术等着力进行推广。

☚ 二、农业生产现状和主要问题   第六节 太行山山麓平原农区 ☛

三、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

三、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

本区农业发展方向,应是充分发挥资源组合最佳、交通发达、城市密集、生产条件好等诸多优势,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把本区建成河北省资源效益、农业现代化水平、产业化水平最高的粮、油、畜产品和果菜生产基地。
发展农业的基本途径是:
(1)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和普及率,进一步提高资源效益,把本区建成与燕山山前平原并列的高科技带。本区农业再上一层楼,应主要寄希望于科学技术,通过科学技术提高资源效益,增加经济效益。本区资源效益尽管已比较高,但潜力还很大。如: 无防渗渠系水的有效利用系数只有0.4左右,加防渗后可提高到0.7左右。目前本区每公顷1毫米水只生产7.5千克粮食,先进地区、先进国家已达20.3~33.5千克。今后应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大幅度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和单位水资源产出率。本区化肥利用率只有35%左右,磷肥为20%左右,要大力提倡配方施肥、深埋施肥、底施磷肥等减少流失、挥发和互补增效的施肥技术,力争在近期把化肥肥效提高10%以上。从土地资源看,目前本区耕地已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67.0%,未利用的土地只有3%,土地外延开发潜力已微乎其微,但本区仍有20%~30%的耕地为中低产田 (其中81%为中产田),增产潜力很大。即使现有的高产田,也仍然有一定的增产潜力。要把着眼点放在内涵挖潜上,做到高产再高产。另外,本区有相当一部分农作物秸秆被白白点燃,严重污染环境,极大地浪费了资源。要千方百计杜绝点燃秸秆的做法,把这些宝贵的资源通过直接还田、过腹还田、沤制肥料、加工饲料等办法,充分利用起来。
(2)进一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应是: 从农村产业结构上,应继续加大以农产品加工和服务业为主的二、三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通过发展二、三产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经济。在农业内部,应进一步扩大果、牧、渔业的比重。畜牧业要突出抓好肉牛、瘦肉型猪和蛋、肉鸡的发展。在种植业内部,要突出抓好粮、经、饲三元结构的发展。饲用玉米秸秆青体产量高、含糖量高、蛋白质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0%以上。用饲用玉米喂猪不仅可节约大量粮食,提高出栏率,还可大大缓解点燃秸秆污染环境问题。除饲用玉米外,还可适当发展一些优质苜蓿,冬牧70黑麦等牧草作物。
(3)推动农产品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加大精品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发展力度。该区 (连同城市人口) 1996年人均占有粮食584.4千克,猪牛羊肉49.6千克,水果72.7千克。按目前河北省绝大多数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习惯和食物构成看,量并不算少。从现在开始,在保持农产品数量稳定增长的同时,应加大质量提高的力度。小麦要加快发展面包用等特用品种; 肉鸡、蛋鸡要培育肉、蛋适口性好的新品种; 果品除注意发展新一代果品和小杂果外,也要注意恢复和提高传统品种的质量。通过上质量、上名特新优产品来适应市场需求,不断增加农民收入。
(4)狠抓高中高,主攻中低产。狠抓高中高就是对高产区、高产田进一步加大科技、资金等投入,使其创造更大效益。主攻中低产就是在狠抓高中高的同时,加大对中低产田的开发改造力度。

☚ 二、农业生产现状和主要问题   第七节 低平原农区 ☛

三、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

三、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

本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方向,应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发展与提高并重,以确保基本农产品稳定增长和农民收入较快增加为核心,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一步壮大和提高农村经济实力和农业综合生产力,尽快将该区建成河北省低耗高效持续发展的粮、棉、油、果、菜和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
(1)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进 “两环”、“两路”战略。“环渤海经济圈” 和 “环京津经济圈” 的逐步形成和开放步伐的加快,京九铁路、南水北调、黄骅大港和西煤东运第二条通道等一批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的建设和建成,为该区农业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扩大以 “两环”、“两路”为重点的全方位开发开放,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不断壮大农业。
(2)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该区水资源短缺,已构成对国民经济和农业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因此,加快水利建设,开源节流,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应作为进一步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开源,就是要积极倡导 “拦蓄引”,发挥本区坑塘、洼淀、河道较多的优势,充分拦蓄地表水(和天上水); 广泛开发利用微咸水和浅薄层淡水等地下水,采取咸淡混流、深浅混流技术,加强污水处理和废水再利用,尽量增加水源,扩大水浇地面积。节流,就是积极推行节水灌溉,大力普及深井输水地下管道化,浅井输水地上软管化,改变大水漫灌方式,积极推广应用喷灌、滴灌和渗灌等先进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科学利用外调水源,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推广普及旱作农业技术和雨养农业技术,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3)继续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和布局。在种植业上,要着力抓好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的转变,本区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应拿出较多的普通粮田发展饲料专用玉米和其他优质饲料、饲草。在粮食生产上,应本着主攻单产、增加总产、优化品质的原则,继续实施吨粮田工程、双千田工程、节水高产工程和旱作农业工程。
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要充分发挥本区日照长、积温高等优势,继续稳定和发展棉花生产。在发展棉花生产中,除继续稳定各项政策外,要提倡统一规划、集中连片、规模种植;要加强对棉铃虫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实施综合防治,协调行动;大力推广抗虫棉、无毒棉等优良品种,以及其他一系列先进技术。
利用本区的区位优势,发展蔬菜生产前景十分广阔。今后要着力抓好精细蔬菜、名优蔬菜、无公害蔬菜生产,大搞保护地栽培和错季种植,推动蔬菜产业化经营,健全产、供、销体系。
在果品生产上,要继续抓好金丝小枣和鸭梨两个拳头产品的生产。在发展上不应把重点放在面积和数量上,而应突出抓好质量和效益。金丝小枣应防止过早采摘,保持原有品质。要加强科学管理,努力提高单产。要积极发展枣农间作,不要与粮棉争地。鸭梨则应积极推广套袋、科学施肥、科学浇水等措施,提高品质,改善外观。本区应限制苹果发展。
❶本区气候特点在苹果成熟前1个月左右昼夜温差往往小于10℃,不能保证苹果质量。
❷华北地区及其周边各省苹果面积已相当可观,竞争非常激烈,河北中南部的苹果缺乏竞争力。本区可针对市场需求适当发展一些小杂果和名特优新品种。
(4)以改造中低产田为核心,实现平衡生产。本区面积占全省的20%,耕地占全省的37.35%,是耕地总量最大的一个区,也是中低产田集中的一个区。中低产田占耕地的2/3左右,改造任务大增产潜力也大。1996年该区粮食单产4 330.5千克/公顷,133.33万公顷中低产田通过改造后,每公顷至少增产1 500千克粮食,全区即可增产200多万吨。
(5)努力改善生态环境。核心是继续下大力抓好以农田防护林为骨干的林业建设。平原林业建设更要注意把防护林、经济林、用材林有机结合起来,把农田林网、发展片林、四旁植树有机结合起来。枣农间作历史悠久,既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又有较好的生态效益,可把其作为该区域生态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加以发展。
在改善生态环境中,还应高度重视防治环境污染问题,严格限制污染源向农村转移。
根据热量、降水等条件,大体以≥0℃积温4 800℃等值线为界,将本区又分为冀中低平原粮油区和冀南低平原棉粮区两个二级区。冀中区包括安次、永清、大城、文安、霸州、高阳、安新、雄县、沧县、青县、肃宁、任丘、河间13个县 (市、区)。本区适宜发展粮食、油料生产,又因紧靠京、津等大中城市,蔬菜、养殖等特色农业和乡镇企业比较发达,今后还应继续发展。冀南包括衡水除安平外的10个县 (市)及沧州南部、邢台东部、邯郸东部各县 (市),共36个县 (市、区)和一个农场。该区是河北棉花集中产区,今后在继续抓好棉花、粮食生产的同时,要在畜牧业、乡镇企业和多种经营上加大发展力度。

☚ 二、农业生产现状和主要问题   第八节 滨海农牧渔盐区 ☛

三、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

三、农业发展方向和基本途径

本区农业、农村经济应坚持以农渔为主,农、牧、盐和旅游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向,把滨海地区建成河北省科技水平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高的水稻、水产及盐业 (盐化工)商品生产基地。
发展的基本途径是:
(1)积极推进水稻生产向效益型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滨海平原适宜种植水稻的优势已得到充分发挥。目前这个占全省耕地面积只有6.8%的区域,稻田面积已占全省总面积的62.9%,产量已占全省稻谷总产量的84.2%。其中滨海区稻田占耕地面积的20.2%; 北段秦唐沿海6县2场,稻田已占耕地近30%; 集中产区唐海县,稻田已占耕地89.4%。目前全区稻谷平均单产已达8 712千克/公顷。今后,要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效益上。具体做法是: 适当减缓水稻种植面积的发展,积极推广旱育稀植、包衣直播等先进技术,不断加大科技含量,提高内涵增产潜力; 积极试验、推广稻田养鱼、养蟹和种植食用菌,最大限度提高土地产出效益; 积极推进水稻生产产业化经营进程,提高稻谷的精加工、深加工率,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2)加强管理,依靠科技,保护资源,把渔业生产推向一个新水平。本区渔业生产应继续坚持 “保护渔业资源”,“逐步由以捕捞为主,转移到以养殖、增殖为主” 的战略方向。
❶加强渔政管理,综合治理环境污染,尽快改善渔业资源状况。要依法加强海洋捕捞管理,严格限定渔区、禁渔期,严格禁止严重损害资源的捕捞方式。要组织多部门齐抓共管,协调合作,加大对渤海海域及其周围地区的环境综合治理力度,严格控制污水入海和其他污染源,使急剧减少的渔业资源得到尽快恢复。
❷加强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水产养殖科技水平。要集中力量攻克对虾病害的防治研究,争取把对虾生产恢复到80年代中后期水平。除此之外,要对各类水产品养殖的品种选育、种苗繁育、饲养管理、饵料配制、产品加工等各个环节加强研究,提高科研成果的普及率、转化率,靠科技提高水产养殖效益。
❸继续调整水产养殖品种结构,按照市场需求,根据各地水质、土质、饵料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发展鱼、虾、蟹、贝、藻等多项目的综合养殖。
(3)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多种经营。在抓好水稻、水产两大产业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开发本区较丰富的自然资源,利用优越的区位优势,大搞多种经营。如利用地面宽阔平坦、海水含盐量高、风多蒸发量大等优势,发展晒盐和盐化工; 利用草滩面积大等优势,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禽为主的畜牧业; 利用地热资源丰富、光照时间长和邻近大中城市等优势,大力发展冬季农业和特色农业。同时,继续抓好海滨旅游业,加强海岛和近海山区的旅游资源开发。
此外,还要积极发展 “节、打、蓄、引” 工程,拦蓄地表水,广开水源,大力推行节水农业、旱作农业,严格控制开采地下水。运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办法,下大力改造盐碱地。以沿海防护林为主体,大力搞好农田防护林建设。
由于地区差异,本区又分为冀东滨海水稻渔盐区和运东杂粮畜牧渔盐区。前者包括秦、唐两市的6县、3区、2场,以发展水稻、海水养殖、旅游、晒盐和盐化工为主。后者包括沧州市的黄骅、海兴和中捷、南大港农场,以发展杂粮、海水养殖、畜牧、盐业为主。

☚ 二、农业生产现状和主要问题   第四章 农业综合开发 ☛
000241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