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上海昆虫研究所成立于1959年, 它的组织基础及学术继承可追溯到前上海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和上海震旦博物馆。1962年, 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华东昆虫研究所。1979年, 定为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
该所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 研究员12人、副研究员27人、中级科技人员66人。该所系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现有在学博士研究生11人, 硕士研究生10人。
昆虫研究所现有2个研究中心、3个实验室和1个开发基地, 即昆虫与环境协同作用研究中心、环境杀虫剂毒理研究中心 (含中德联合毒理实验室)、系统昆虫学实验室、昆虫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农业虫鼠害综合治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分部(化学生态实验室)及以科技开发公司为主体的开发基地。该所还有一个馆藏丰富的昆虫学专业图书馆和标本数量居全国第二的昆虫标本馆, 该馆藏有30个目的昆虫和螨类标本70余万号。
昆虫研究所长期以来从事昆虫学领域内与资源、环境、生态和农业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的研究工作有: 以无翅亚纲昆虫为主的昆虫系统分类研究; 土壤动物在农田物质能量转换中的作用和环境污染监测功能研究; 杀虫剂分子毒理及昆虫抗药性分子遗传的研究;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降解、迁移和归宿研究,复配新农药及生物杀虫剂的开发研究等。
历年来共获得奖项67项,其中获国家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
(1)防治柞蚕饰腹寄蝇的有效药剂——灭蚕蝇一号及灭蚕蝇三号*。
(2)京津渤地区环境综合研究*。
(3)原尾虫系统分类的研究。
(4)黄浦江污染综合防治规划方案研究*。
(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一) (二)国家标准GB8321.1-2-87*。
(6)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研究与应用*。
部委、市级一等奖8项:
(1)棉红铃虫性诱剂的合成*。
(2)原尾虫系统分类的研究。
(3)棉虫种群动态及综合防治研究*。
(4)青藏高原隆起及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影响的综合研究*。
(5)转苏云金杆菌杀虫蛋白基因的烟草及其抗虫性研究*。
(6)柞蚕饰腹寄蝇的研究*。
(7)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8)引进花角蚜小蜂防治松突圆蚧的研究*❶。
单位地址:重庆南路225号
邮编:20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