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三、“大跃进”时期的农产品购销体制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三、“大跃进”时期的农产品购销体制 三、“大跃进”时期的农产品购销体制这个时期,在“左”的错误思想指导下,从上到下搞了政企合一、企业下放,小商小贩过渡为国营经济或合作社经济,关闭自由市场,农产品购销体制被打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的发展。1958年2月,省供销社同商业厅合并;同年7月,省、市(地)两级经营农产品的专业公司改为同级商业部门内部的专业处,县级经营农产品的专业公司改为县商业局的经理部,取消了专业公司上下之间的系统领导关系。为了适应农村公社化和“政社合一”的需要,基层的农副产品经营机构于1958年12月实行了“两放、三统、一包”,即: 把农村基层供销社和经营粮食、食品、工业品的机构与人员统统下放人民公社管理;在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流动资金管理的前提下,由公社包干上缴财政任务。对个体小商小贩、合作商店、合作小组,一律过渡为国营或合作性质的商业,捧“铁饭碗”,吃“大锅饭”。自由市场相继关闭,改变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形成国营商业一条流通渠道。这一时期的农产品购销体制,既削弱了中央和省里的集中统一领导,又造成了机构重叠,环节增多,市场分割,地区封锁,管理混乱,损失浪费严重。中共中央很快发现了这些问题,实施了补救措施,即对全部农产品分三类实行不同的管理办法:一类商品包括粮食、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食糖等,购、销、调、存和进出口,均由国务院统一管理;二类商品包括黄麻、生猪等,由国务院平衡,实行差额调拨;三类商品与其它农副产品,由地方负责管理。这种分类管理的办法,曾起过某些补救作用,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 二、“一五”计划时期的农产品购销体制 四、“三年调整”时期的农产品购销体制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