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花球
通称“花球”。博山美术琉璃工艺品中一个独特的品类。创制于本世纪初,当地琉璃工匠张积远及其艺徒孔宪芝等,在一个瑞士花球样品启发下研制成功,并有博山的工艺特色,而开始形成批量生产,并长期盛销国内外。早期花球多为弧面平底的半球体形,底部包着一层也是用琉璃制成的杂色平面小碎花,经晶莹透明的弧形球面的折射,花形就被扩大,象看万花筒似的效果,故称“万花球”。三十年代,又创造了“扎瓣”工艺,使花球内的花形从平面发展为立体,随即又研制成内包立体花卉和用石膏制作的小动物、昆虫等兼有的新品种;外形也有鼓墩、四方、六方等新形式。至五十年代后期,“扎瓣”技艺又有新的发展,可以扎出细如粉丝的“菊花瓣”并有了花蕊;六十年代以来又有各种异形花球相继问世,还将制作花球的技艺应用于制作花插、烟具等小型实用器皿上;在此以后,博山第四代花球艺人应马耳他政府之聘,远涉重洋,在地中海岛国传播花球制作技艺3年,载誉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