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万物有灵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万物有灵论宗教观念。由英国人类学家泰勒(1832-1917)首先提出。认为原始人类在形成宗教之前先产生此种观念,人类从对影子、回声、呼吸、睡眠、梦境等感受中,感觉到肉体之内存在一种非物质的精神,即灵魂,当这种精神离开肉体不再返回时,人即死亡。不仅人类具有灵魂或生命,而且原始人类还认为一切具有生长或活动能力的事物,如动物,植物、日、月、星辰、山川、大河等也都具有灵魂或生命等。这便是原始人类最初的“万物有灵”观念,反映了人类早期认识综合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低下。中国大部分民族都曾经历过这一发展阶段。 万物有灵论一称“泛灵论”。认为宇宙内一切事物皆具生命和精灵的观念。是原始民族在形成宗教意识之前所产生的一种观念。由于人们对自然现象尚不理解,因此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之所以能够存在和活动,其根源性就在于万物所具有的那种超物质的力量,而此种力量就是生命和精灵。认为精灵可以游离于物体之外,亦可以进入其他物体或人体,尽管物体有所消灭,但精灵仍旧继续存在。英国民族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首先称此种信仰为“万物有灵论”(animism)。由信仰人体的灵魂不朽而产生死灵崇拜、祖先崇拜:由信仰物体的精灵永存而发展为自然崇拜、动物崇拜、植物崇拜以及多神教。万物有灵论被认为是一切原始民族所普遍具有的原始宗教形态,是产生一切其他宗教的基础。 万物有灵论又称“泛灵论”。认为自然事物都充满着矛盾,并为精灵所控制。它形成于原始社会时期,是宗教和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认识论来源之一。 万物有灵论见“哲学”中的“万物有灵论”。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