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万木草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万木草堂近代康有为室名。著有《万木草堂诗集》《万木草堂丛书目录》。万木,喻群才。康氏《属刻同门功课簿系诗》:“万木掺森万玉鸣,集鳞片羽万人惊。更将散布人间世,化身万亿发光明。”梁鼎芬《赠康长素布衣》诗:“万木森森一草堂。”室名本此。 万木草堂康有为,广东南海人。见“长素”条。 万木草堂 康有为为宣传变法维新而聚徒讲学的场所。1891年(光绪十七年)设立于广州长兴里。康有为自任总教授、总监督。学规为《长兴学记》。讲学内容以康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主。探讨中国数千年学术源流、历史政治、沿革得失;兼授西方哲学、历史及社会政治学说。鼓吹托古改制,按照改良派的需要塑造孔子。学生初不满二十人,1893年增至一百多人,其中梁启超、麦孟华、徐勤、欧榘甲等,都成为戊戌变法的重要骨干。1894年被清政府解散。 古代名物 > 教育類 > 學校部 > 專科學校 > 萬木草堂 萬木草堂 wànmùcǎotáng 清維新派宣傳變法的講學場所。清光緒十七年(公元1891年)康有爲創立於廣州長興里,開設四門課程:其一義理之學,其二考據之學,其三經世之學,其四文字之學,中西哲學、政治、經濟、數理、語文兼容並包,又常議論針砭國事,研究學術。康有爲任總教授,其《孔子改制考》和《新學僞經考》皆此時所著。草堂成立三載,終被迫解散。萬木草堂承先啟後,爲中國舊式書院向新式學堂過渡之形式,並爲改良派革新朝政培育了人材,梁啟超即此一時期之學生。參閱《清史稿·康有爲傳》。 万木草堂近代教育机构。1891年康有为创设于广州长兴里。其办学宗旨是培养兼能中西学说,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康有为开设4种课程:义理之学、考据之学、经世之学和文字之学。既讲授中学,也介绍西学,论说今古,探讨得失,宣传维新变法。万木草堂是1所由旧式书院向新式学堂过渡的学校。1894年被清政府解散。 万木草堂 115 万木草堂康有为讲学之所。1891年创设于广州长兴里。康有为自任总教授、总监督。著《长兴学记》为学规。以康著《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为主要讲学内容,宣传托古改制。设图书室和仪器室。选高才生充任学长,领导读书,并助康编书。学生还练习演说,做体操和进行假期“游历”。学生从不满20人增至100余人。其中陈千秋、梁启超、麦孟华、徐勤等成为戊戌变法的重要人物。1894年被清政府解散。 ☚ 台湾的书院 著名学府 ☛ 万木草堂 万木草堂Wanmu caotang康有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和宣传维新理论的基地。1891年创立,校址在广东省广州长兴县。当时的学生有陈千秋、梁启超等人,后来都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重要人物。康有为一反当时的传统,对教学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了改革,使万木草堂成为当时教育界不同流俗、生气勃勃的教育团体。万木草堂开设有礼学、佛学、周秦诸子学、宋明学、泰西哲学、中国经学、史学、万国史学、地理学、数学、格致学、政治原理学、中国政治沿革得失、万国政治沿革得失、政治应用学、群学、中国词章学、外国语言文字学等。康有为任总教授,学生中选出高材生为“学长”领导读书。除了听讲外,主要靠自己读书,写笔记,记功课簿。学生们在听讲、读书时有心得和疑问都记上,康有为根据反映的问题,做出批示、讲解,循循善诱引导学习。该校实际上是一所旧式书院向新式学堂的过渡,1894年被迫解散。 ☚ 京师大学堂 燕京大学 ☛ 万木草堂康有为讲学的场所。1891年创设于广 州长兴里。宣传托古改制。学生有梁启超等,后许多都成为戊戌变法运动的重要人物。1894年被迫解散。 万木草堂清末康有为宣传变法维新聚众讲学之所。清光绪十七年(1891)设于广州长兴里,次年迁至卫边街,十九年三迁至府学宫文昌殿,此时起,定名为“万木草堂”。康有为自任总教授、总监督。著《长兴学记》,以为学规。派弟子陈千秋、梁启超为学长。讲学内容涉及孔学、佛学、周秦诸子、宋明理学、中外历史,并传授西洋哲学、社会学、政治原理学。但以康著《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为主要内容,鼓吹托古改制,按照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需要改造儒学,把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的鼻祖,为其变法活动作舆论准备。并设图书室和乐器库,注重体育和音乐。学生开始不满二十人,后增至100余人。其中高才生除陈千秋早夭外,梁启超、徐勤、麦孟华等都在戊戌维新运动中起过重要作用。二十年被清政府解散,二十二年后又有讲学活动。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