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万斯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万斯同1638—1702清史学家。字季野,学者称石园先生,浙江鄞县人。万斯大弟。少从黄宗羲游,以读书励名节为志,博通诸史,尤通明史掌故。康熙十七年(1678年),荐博学鸿儒,力辞不就。次年到北京,参加修撰《明史》,不受俸,不署衔,先后共十九年。待人诚恳,淡于荣利,喜提携后进,与人往来则自署“布衣万某”。他熟悉汉以下制度沿革和明代史事,认为修史必须“事信而言文”,秉笔直书,尊重事实。著有《历代史表》、《儒林宗派》等。 万斯同 万斯同1643—1702字季野,号石园。浙江鄞县人。少时即游于黄宗羲之门,年最少,得史学之传。熟读二十一史及明朝各朝实录,以纂修明史为己任。出游四方,就故家长老求遗书,问往事,于郡志、邑乘、杂家志传,靡不网罗参伍,而要以实录为指归。清圣祖康熙十七年(1678),诏举博学鸿儒,巡道许宏勋荐之,力辞。次年,开局修《明史》,总裁徐元文荐入史局,不就,乃延之其家,委以刊削之事,以布衣参史局,不署衔、不受俸,而稿皆由其审定。后张玉书、陈廷敬、王鸿绪为总裁,皆延之。客京师江南馆者二十年,冀成一代之史。史稿五百卷,皆经其手定。性不乐荣利,见人惟以读书名节相砥砺,及卒,门人私谥贞文先生。斯同少时亦致力于诗及古文辞。其诗即是其淡泊高洁人格写照。诗学宋,风格质朴恬淡,多用赋体。有《石园文集》八卷。另有《历代史表》、《历代宰辅汇考》、《宋季忠义录》、《纪元汇考》、《儒林宗派》、《群书疑辨》、《石经考》、《明季两浙忠义考》、《两浙忠贤录》等等。《清史稿》卷四八四、《清史列传》卷六八有传。 ☚ 张笃庆 王隼 ☛ 万斯同清代史学家、诗文作家。字季野,号石园。鄞县(今属浙江)人。年少时师从黄宗羲。后博通经史,尤熟悉明代掌故。康熙十八年(1679)被荐举博学鸿词科,力辞不就。第二年,应徐元文聘至京,参与纂修《明史》,但不署官衔,不领俸禄。自此,以“布衣”身份客居京城近20年。后来署名王鸿绪的《明史稿》实际为斯同所手定。斯同将主要精力用于史学研究与著述,偶尔也写诗。他的诗语言非常质朴,如《寄五兄公择》:“食饮不求精,冠裳不求好。但求免饥寒,骨肉常相保。”《述旧》:“我昔九龄时,慈母中道弃。此时赤日颓,风尘匝地沸。”等,均平平道来,有如口语。斯同著述甚丰,绝大部分属于史学著作,如《明史稿》、《儒林宗派》、《历代史表》、《群书辨疑》等。属于文学方面的有《石园诗文集》8卷。 万斯同公元1638?——1702字季野,晚年号石园,人称石园先生。清浙江鄞县人。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征博学鸿词,力辞不就。黄宗羲弟子,博通经史,尤谙明代掌故,治学重史实考据。著《声韵原流考》、《石经考》、《书学汇考》、《史代宰辅汇考》、《石鼓文考》、《河渠考》、《群书辨疑考》等30余种,均传于世。《声韵原流考》详考声韵沿革,上自魏李登,下迄时人邵长蘅所著,无不采录。该书首述历代韵书可考者,次叙历代韵书不可考者,因系草创,错误不少。 万斯同 149 万斯同1638—1702史学家。字季野,学者称石园先生,浙江鄞县人。少聪颖不逊,受业于黄宗羲。康熙十七年(1678),受荐博学鸿儒,不就。次年,应徐元文之聘,以布衣参加修《明史》,不署衔,不受俸,诸纂修稿皆由其复审。历19年,手定《明史稿》500卷。主张写史必需“事信而言文”。遗著还有《历代史表》、《儒林宗派》、《石经考》、《历代宰辅汇考》、《石园文集》等。 ☚ 谈迁 吴乘权 ☛ 石园文集/万季野先生遗稿 ☚ 张文端公诗文选 石园文集 ☛ 万斯同1638~1702Wan Sitongscholar,poet and litterateur of the Qing Dynasty,also called Stone Garden.Works: Collected Works of Stone Garden,etc. 万斯同1638—1702清史学家。字季野,学者称石园先生。浙江鄞县人。斯大弟。黄宗羲学生。熟精史学。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被荐博学鸿儒,力辞不就。次年至京,以布衣参史局,修《明史》五百卷,皆其手定,又为尚书徐乾学撰《读礼通考》二百余卷,不署衔,不受俸。乾学死后,受张玉书等聘任,前后在京十九年。他熟悉汉以下制度沿革、人物出处,尤精明代史事,兼及邸报、野史、家乘。在史学理论上多有卓见,有《历代史表》等。 万斯同1638或1643—1702清朝史学家。字季野,万斯大弟,学界称学园先生。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曾从学于黄宗羲。博通诸史,尤熟明代掌故,是浙东派史学代表人物。他极淡于荣利,终身不仕。康熙三十二年(1693),以布衣参加修《明史》,书稿多出其手。著有《历代史表》等。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