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寿寺木塔
位于张掖市县府街张掖中学院内。佛籍记载是中华震旦的释迦舍利十六塔之一。寺与塔均创建于北周,隋、唐、明、清各代重修。据碑文记载,元明时所建塔为15层,木构而设机关,可使塔身转动。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有古哈列国沙哈鲁王使者叹为世界之奇。寺已不存,塔在清末毁于大风。现存塔为1926年重修,属木石结构九层楼阁式。立于边长20. 3米的方台基上,高32.8米,底层每边15. 1米。一至七层为砖壁,木构外檐。八、九两层全是木构,且叠架斗拱。一层东西辟门,东门横额为“登极乐天”,西门横额为“入三摩地”。二至七层交互变换门窗。每层有回廊,可扶拦远眺。全塔无一钉一铆, 全靠斗拱、大梁、立柱纵横交错而拉结。塔顶原悬钟一口,“木塔疏钟”昔为甘州八景之一。塔前立清代“重修万寿寺石碑”一块。塔后有清末所建黑楼, 面阔5间, 2层, 重檐歇山顶, 1983年以来,迁老寺庙之山门、过殿、配殿于此,与塔、楼形成一组较完整的古建筑群。为省级保护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