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七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七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七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90年代实现铜陵在皖江中部崛起,成为安徽大江南北通衢,对外开放门户和皖中南商品物资集散中心。未来5—10年,铜陵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工农业总产值,1995年达53亿元(争取58亿元,以下括弧内均为争取数),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值45亿元(50亿元);2000年达100亿元(110亿),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78亿元(85亿元)。国民生产总值,1995年达24.3亿元(28亿元);2000年达44.7亿元(50亿元)。国民收入,1995年达19.5亿元(22亿元);2000年达36.6亿元(40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995年达10亿元(11亿元);2000年达20亿元(25亿元)。外贸收购总值,1995年达2.7亿元(3.4亿元);2000年达4.6亿元(6亿元)。物价上涨幅度,1995年控制在10%以内(8—10%),2000年控制在8%以内(6—8%)。人口自然增长率,1995年前控制在14‰左右(12—14‰),2000年前控制在12‰(10—12‰)。财政收入,基本与国民生产总值同步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改善物质生活,充实精神生活,完善社会服务,加强卫生保健,争取提前达到小康水平。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提出“一化两通三突出”的工作重点,即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加强交通和流通,突出采用新技术,突出发展教育,突出加强管理,以此作为实施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振兴铜陵经济的突破口。
强化兴农,逐步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 继续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化工、纺织、建材、机电工业,相应发展冶金、食品、医药等工业。加速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强工业内部各种资源的优化配置。把质量、品种、效益贯穿于90年代工业发展的全过程。继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逐步完善农村的各项改革措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坚持抓好科技兴农、教育兴农,促进农村经济不断登上新台阶,在强工兴农的基础上,逐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城市工业要逐年加强对农业的辐射,农业尤其是乡镇企业要接受辐射,主动为其配套和服务,实现城乡结合,共同繁荣。到1995年,力争城市年创千万元以上的利税企业达到6个,年创利税亿元以上的企业2个;农村年收入5000万元以上的乡镇7个,年收入1000万元以上的村10个。
交通先行,带动全局 未来5—10年,铜陵市的交通状况将有显著改观 1995年以前,建成铜陵长江公路大桥;以此为龙头,完善市内外公路骨架,加快乡村道路建设,综合开发用长江黄金水道,新建两个5000吨级码头,改造现6个货运码头,使铜陵港到“八五”末,货物吞吐能力到1200万吨,争取到2000年达到2500万吨以上。“八五”期间要建成一类开放港口,适时组建铜陵海关,推进江海联运,拓展国际市场。积极做好为连接合九铁路、建设直升机场的准备工作。经过公、水、铁、空的全面建设,大大提高铜陵市的综合运输能力和效益,促进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全局的经济振兴。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搞活大流通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一、二产业,强化第三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速开拓国内外、省内外、市内外及城乡市场,逐步培育和健全铜陵的生产资料、劳务、房地产及农副产品等市场,建成1—2个有特色、有相当辐射力的商品集散地,“借船出海”,搞活流通。切实加强工商、农商、商商之间的联合与协作,既加入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又努力形成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经济体系。逐步理顺商业体制,重点管好批发环节,建设一批风格独特、功能较全的商业设施,力争在“八五”期间,在市中心建成若干个交易中心和购物中心。在充分发挥国营商业、服务业主渠道作用的同时,大力鼓励更多的集体经济、个体经济及其它经济成份从事第三产业。
突出采用新技术,提高综合经济实力 狠抓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着重解决好工业的品种、质量、消耗、工艺、装备和农业的单产、水利、植保及综合开发等。根据国内外高新技术及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加快发展电子工业为突破口,大力开发电子原材料、元器件及整机产品;积极采用新技术,加速对冶炼、化工、麻纺业骨干老企业的改造,加速对工业“三废”再生资源综合治理和利用。提高现有企业产品的附加值。在抓紧实施“八五”重点建设项目的同时,争取再上一批新项目,逐步形成在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以市场导向为主的新格局。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建立健全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今后10年,工农业增产中的科技因素每年都要有较大增加。
突出发展教育事业,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 “八五”期间,在城区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农村普及率达80%。到本世纪末,城区试行普及高中教育,农村全面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到1995年,企业的新增职工有70%受过职业教育培训,到本世纪末100%受过培训。农村的大多数新增劳动力也要程度不同的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特别是要接受农业新技术的培训。坚持多渠道、多形式的办学路子,积极发展成人教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岗位培训,不断提高企业职工队伍的技术和专业水平,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努力发展高等教育,争取在未来10年内,再建一所高等学校。逐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做好知识分子工作,不断完善有利于各级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和环境,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并大力引进人才,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更快发展。
突出加强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效益 今后10年,认真致力于提高全市上下、各行各业的管理水平,大力强化全社会的管理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加速对各级各类管理人才的培训与提高,特别是着力培养经济管理人才。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各级政府的决策水平。增强市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努力用好政治的、经济的、行政的、法律的、教育的方法及各种现代化手段,管理好社会、经济生活。

☚ 六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二节 投资环境 ☛

七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七 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传统观念和旧有思维方式的束缚,开拓市场经济的新机制、新方法和新领域。力争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每年增加100元,至本世纪末达到1300元,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使全区人民过上小康生活。
围绕这一战略目标,采取了如下实施步骤和实施方法:
立足现有基础,发挥二大优势,实行外引内联,开发“两口一山” 即以现有条件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着重发挥该区地处长江经济带优势和境内九华山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优势,以外引内联为主要合作、合资开发方式,重点突破江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大渡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九华山旅游经济区的超常规发展,从而带动全区经济起飞。
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使全区农业生产方式、生产方向和生产规模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即以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为手段,以加强农产品市场占有和竞争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推动、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根本目标,使130万农村人口走上致富道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生活水准。
积极追求规模效益,主动完成企业转型和地转市目标,超前跨入国际社区 地区成立初期,地委行署在研究工业发展思路时,根据该区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结构尚不合理,技术相对落后等特点和状况,决定首先追求规模效益,壮大经济实力,然后再完成从规模型向效益型的转化,从而达到在部分领域、部分行业率先跨入国际市场,带动全区走向国际社区的目标。5年来,一些企业、部分产品已经走进国际市场;九华山旅游经济区和通讯事业等相继跨入国际社会,与此同时江口、大渡口、蓉东、石台秋浦四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开始起步,三资企业异军突起。
夯实基础,筑巢引凤,借鸡下蛋 即先行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完成设施现代化,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提供七通一平场地和成文优惠政策,以招商引资,假外商以壮实力,寻资金以求发展。根据这一发展战略,先后完成了贵大公路拓宽升级工程、铜贵22万伏输变电工程、程控电讯通讯工程、池州港升级扩建工程、铜九铁路工程立项、九黄公路立项、九华山后山公路建设、城市规划与部分建设工程、五个开发区开辟等。
攻占高、新、精要地,巩固名、优、特后方 即大凡引进、申报、改造项目,均瞄准高尖技术领域,新工艺、新材料、新专利产品和精密度高的产品,以求制高临下,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同时,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名牌产品、优质产品和地方特产,扩大规模,扩大市场。

☚ 六 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二节 投资环境 ☛
0000502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8: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