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山六十三山起义
明代广西梧州府壮瑶农民起义中心地区之一。七山有平田、黎峒、白板、孔密等三十七寨;六十三山位于岑溪东南,是一个山深林密,“数百里无日色”的山区,包括古榄、白碟等大小村寨百余个。当地居民大都是壮瑶民族。他们被驱赶进入深山,刀耕火种,伐木为业。为求生存,只好揭竿而起。洪武初年至天顺初年,起义不断爆发。成化十八年(1482年),岑溪壮族人民在首领陈永受、谢利等领导下举行起义,先后与两广总督姚莫、南京兵部尚书王守仁、广西总兵张佑等率领的官兵战斗。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吴宗显率领的八寨义军攻克苍梧后,联合七山,六十三山义军,出击容县、岑溪,切断梧州至容县、北流的水道。后来,汉达官兵围攻,义军失利,吴宗显牺牲而撤退。万历初年,苍梧、岑溪、容县一带,义军又有了新发展。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两广总督孙大科,广西巡抚戴耀急调两广官兵土兵一万八千余人,分兵进剿,义军几经血战,终因众寡悬殊受挫。廷续两百余年的七山、六十三山壮瑶民族反抗斗争最后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