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仙条
本方见于《药蔹启秘》。方由白降丹、红升丹、熟石膏各等分,冰片少许组成。共研细粉,米糊做成条状,阴干。功能化腐蚀管,提脓生肌。主治痈疽、疮疡溃烂,脓水不断,日久成漏者。方中白降丹防腐蚀恶肉; 红升丹提毒祛腐,生肌长肉; 熟石膏收敛生肌; 冰片清热止痛。诸药合用,具有提毒祛腐,生肌止痛的作用。可用于:
❶脐痈溃后,流出臭脓,夹有粉块物质,及脐孔正中下方有条状硬结,久不收口,成为脐漏者。用七仙条插入疮口中。
❷流痰后期,溃破以后,流脓清稀,或夹有豆腐脑样物质,久则疮口凹陷,周围皮色紫暗,形成漏管,不易收口。如疮口过小,脓流不畅者,用药条粘附在药线上,插入疮口孔内。
❸漏睛疮成脓后,排出粘白或黄色脓汁; 严重者出黑脓,或脓汁如膏腥秽不堪,日久成漏者,用七仙条量疮深浅插入疮口内,每日换药一次,连续三、四天后,再改用九一丹外敷。五行丹(《中医外科学简编》) 石膏(煅)15克,红升丹6克,冰片2.4克,寒水石(飞)9克,月黄4.5克,东丹15克,儿茶4.5克。共研极细粉。每用少许搽患处。功能清解热毒,提脓祛腐。主治疮疡腐肉不脱。
九黄丹(《中医外科学简编》) 石膏(煅)18克,红升丹9克,冰片0.9克,乳香(煅)、没药(煅)、川贝母、雄黄、硼砂各6克,朱砂3克。除红升丹外,余药共研极细末,与红升丹和匀。用时,将药粉掺于患处,外用膏药贴之; 或制成药捻插入疮内。功能拔毒祛腐,消肿止痛。主治痈疽已溃脓流不畅,肿胀疼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