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山川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山川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七、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山川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宁夏各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从实际出发,本着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原则,正确制定农业建设方针,是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保证。宁夏地域小,但自然生态条件各地差异很大。在制定农业建设方针时,注意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新中国成立初期这些方面做得较好,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后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农业建设方针发生了严重失误,部分地区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忽视因地制宜,造成了许多不良后果。主要表现在:影响了农业内部其他各业的发展,加剧了生态失调,在林区毁林开荒,在牧区垦草种粮,使本来就很脆弱的自然生态遭到破坏。如盐池县因倒山种地等原因,沙化面积迅速扩大,1961年沙化面积18.8万公顷,1976年增加到35.9万公顷,占全县面积的50%;经济效益差。1965—1980年的16年间,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的收益分配中,投入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产出增长速度。社员的人均收入仅从1965年的69元增加到1980年的77. 2元,剔除物价变动因素,社员的收入实际上是下降的。 ☚ 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第四节 农业现代化建设前景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