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丁税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丁税 丁税税种名。以成丁之口作为征税的计税依据,称丁税。《元史·食货志》: “元之取民,大率以唐为法。其取于内郡者,曰丁税,曰地税,此仿唐之租、庸、调也。取于江南者,曰秋税,曰夏税,此仿唐之两税也。丁税、地税之法,自太宗始行之。初,太宗每户科粟2石,后又以兵食不足,增为4石。至丙申年 (公元1236年) 乃定科征之法,令诸路验民户成丁之数,每丁岁课粟1石,驱丁5升,新户丁驱各半之,老幼不与。其间有耕种者,或验其牛具之数,或验其土地之等征焉。丁税少而地税多者,纳地税; 地税少而丁税多者,纳丁税。” ☚ 丁赋 丁盐钱 ☛ 丁税 丁税唐代对编入户籍的少数民族民众征收的赋税。户亦定为九等,四等以上为上户,七等以上为次户,八等以下为下户。上户丁税银钱十文,次户五文,下户免之。其附籍经二年以上者,上户丁输羊三口,次户一口,下户三户共一口,又:汉至宋按丁征收的一种赋税,称“丁口钱”者,亦为丁税。 ☚ 租庸调制 帐籍 ☛ 丁税 丁税❶唐代对编入户籍的少数民族民众征取的赋税。户亦定为九等, 四等以上为上户, 七等以上为次户, 八等以下为下户。上户丁税银钱十文, 次户五文, 下户免之。其附籍经二年以上者, 上户丁输羊二口, 次户一口,下户三户共一口。 ☚ 计亩输钱 课丁不输 ☛ 丁税 丁税亦称“丁赋”、“丁钱”、“丁口钱”、“丁银”、“身丁钱”、“丁算”。中国历代封建政府征收的人口税的总称,一般对男丁征收。汉代的口赋和算赋按人头和年龄计征,带有丁税和代役的性质。南朝时称为口钱。南齐还征过塘丁税。十六国中的成汉征口钱。口出钱40文。北周时征过丁庸,以代替劳役。宋代有征身丁钱或丁米。元太宗元年 (1229年),对西域人征丁税,八年定科征之法,令诸路验民户成丁之数,每丁岁科粟1石,驱丁五升; 新户丁驱各半之,老幼不与; 其间有耕种者,或验其牛具之数,或验其土地之等,计征地税; 丁税少而地税多者纳地税,地税少而丁税多者纳丁税。以后又有更动。明清时称为丁赋。由于丁赋是人民向政府提供的徭役折银,又称为丁银。清规定民年16至60岁为丁,以贫富为差,分为上、中、下三等课丁银。清摊丁入地后,丁赋并入田赋。丁税至此结束。 ☚ 抽分 僦柜纳质钱 ☛ 丁税1.注释: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