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般系统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以抽象客体(系统),而不是以特殊的、具体的客体为研究对象的系统理论。一般系统论的研究为特殊、具体系统研究提供一般原理和方法。一般系统论的概念是美籍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哲学家路德维修·贝培朗菲,在机体系统论的基础上,于1937年在芝加哥大学一次哲学讨论会上首次提出的。1945年,他的《关于一般系统论》公开发表。综合40年中贝培朗菲对一般系统论的基本任务的阐述,可概括为:(一)阐明系统的一般原则和规律,它们不受系统的专门类型、其组成元素的性质及其间的关系的制约;(二)通过对生物的、社会的和行为的客体作为特殊类型的系统的分析来确立非物理学知识领域中的精确而严格的规律;(三)在揭示不同一现实领域的规律的同型性的基础上,为现代科学知识的综合创造基础。(贝塔朗菲:《一般系统论:对心理学的应用》)可见,贝塔朗菲把一般系统论视为一般的理论和规律,是实现科学一体化的途径,其方法是类比法,即在于确立不同科学领域起作用的同型性、相似性规律,进而建立一般系统论。 ☚ 二十一、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与宣传工作 人工智能 ☛ 一般系统论 一般系统论关于任意系统研究的一般理论和方法。它虽源于理论生物学中的生物机体论,但其与哲学密切相关,是处于具体科学与哲学之间,具有横断科学性质的一种基本理论。其主要任务是以系统为研究对象,从整体出发研究系统整体和组成系统整体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从本质上说明其结构、功能、行为和动态。包括下述基本观点: (1) 系统的整体性。一切有机体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其功能具有“整体大于其各孤立部分的总和”的特点,系统具有各孤立的组成要素所不具备的新质。这一观点在一般系统论中起核心的作用。(2) 系统的有机关联性。任何具有整体性的系统,不仅其内部诸因素之间的联系是有机的,而且系统同外部环境也有机关联。任何有生命的系统都需要与周围环境发生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3) 系统的动态性。一般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认为,任何系统都随时间不断地变化,动态是系统保持静态的前提。系统的动态性在一般系统论中不是消极地反映系统是一个运动的过程,而是要显示系统过程发展的方向性。从而提出了系统的有序性问题。(4) 系统的预决性。即系统的有序性不是为有序而有序的,而是按一定方向而有序,这种方向则是由一定的预决性所支配的。(5) 系统的层次性。即一切有机体都按严格的等级或层次组织起来,形成高级系统,具有相应等级的要素、结构和功能。系统本身也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一般系统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一般认为,其基本思想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在研究生物机体学的基础上提出的,他在1925—1926年期间提出有机体的概念,在1937年,他又第一次提出“一般系统论”的思想,1945年公开发表 《关于一般系统论》的论文,1968年出版了被认为是奠基性的著作 《一般系统理论——基础、发展与应用》。此后,相继出现了大量的有关论著,形成了涉及许多分支学科的重要思想。这门学科的问世,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方法,并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众多领域内得到广泛的研究和应用,正在发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 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 耗散结构理论 ☛ 一般系统论general system theory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