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一波三折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作一波画而三折其笔。形容书法笔法的曲折多姿。语出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文) ☚ 墨妙 人书俱老 ☛ 一波三折 例文 饭后闲聊 □匿名 夏,夕阳。 茶余饭后,大树下,一群人。 古今中外,家长里短,鸡毛蒜皮。 聊到了腐败,动情处有人骂了娘,没成想就像一块儿冒着热气的骨头引来犬吠无数。更有甚者开口就大骂单位领导如何如何,一时群情激奋。 知了似乎都哑巴了。 唯独老王细口品着普洱,优哉游哉,一言不发。 众人看不惯他的独自清高,更有“义士”质问:老王,什么意思,是嫌我们下里巴人,愤青呢,还是您老人家的领导真正两袖清风呐? 谈谈吧…… 得罪一个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得罪了一群人,这个理儿老王清楚得很,赶紧接过话茬,唯恐宋朝汝窑瓷瓶落地一样的利落加小心。 您哪,喝口茶,消消气,犯不上啊,谁见过白乌鸦不是?要不这样,我给大家讲个故事? 这倒是个不错的主意,一则口干了,骂娘骂的;二则消消气,刚才有点伤肝了。再说老王的故事是出了名的新奇,大家伙空前地一致赞成。 老王品口普洱,舔舔嘴唇,开讲了。 也不知道哪年哪月,哪个皇帝的事儿了。只知道是在一个非常非常偏僻的穷地方,穷到什么样呢? 别卖关子了,不就是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嘛。有人插嘴。 不对,这里干脆穷得连兔子都饿死了,就算侥幸有没饿死的,也变成这里人的腹中物了。总而言之,就是穷到光天化日,就是穷到你睁着眼看太阳一样,就是…… 打住,您这都是什么词啊,我们都明白了,就是穷到家了,接着往下讲,往下讲。有人不耐烦了。 别急嘛,老王慢悠悠地嘬了口普洱,舔了舔并不干燥的嘴唇。 说啊,这里的父母官,也不知道是什么品,什么级别了,反正是个一把手,却是个大贪官。把朝廷的救济款、赈灾粮什么的统统扣下,另外巧立名目收取各种税,据说连晚上睡觉都得收税。 嗨,老王就是能编排,引来大家伙一片会意的大笑。 纸里包不住火啊,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终于引起朝廷的注意啦。皇帝派出一个钦差大臣调查此事。 这事倒也不难查,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嘛。 于是钦差就发了一个告示,告诉百姓,你们的父母官是个大蛀虫,上对不起皇恩浩荡义,下对不起黎民鱼水情,罪孽重大,将于某日清晨押赴京城听候皇帝发落。 某日清晨很快到了,钦差正在温柔乡里,就听到师爷慌里慌张的禀报——大人,坏了,坏了,出大事啦…… 钦差很生气,结果很严重呐。 什么事情?如此慌张! 成何体统! 大大大,大人,百姓把衙门给包围啦! 啊? 这是何故? 小的刚从外面过来,百姓一致要求放了,放了—— 你倒是放屁啊,他们要放了什么?钦差怒了。 他们说,“必须”放了他们的父母官。 钦差一惊,心下暗想:这——是何故啊,难不成,本钦差办错了案,冤枉了他不成? 想起来自己的办案风格,钦差一时心里拿捏不定起来。 师爷,你怎么看此事啊? 大人,小的鼠目寸光的,不敢胡说八道,但小的可以推荐一个人,或许他能明白。 快,赶紧传唤! 一个白须老头,颤巍巍地来了。 赐茶,落座。 大人,我知道您的意思,不过,草民确实很难讲清楚,但是草民倒是有一段尘封往事颇值一讲。 钦差点点头,疑惑地端起茶杯,这功夫还让我听你的“尘封往事”? 四十年前,小人被冤枉,结果屈打成招,按照惯例,小人得遭受本地的处罚。 老者端起茶杯,喝了一大口茶,似乎有些颤抖。钦差吹了吹茶,没抬眼皮。 本地的处罚是这样的:剥光被罚之人的衣服,捆绑起来,扔到本地一个沼泽地里,经过三天三夜,如果受罚之人没死,就可以免除他的罪责。 但是。 老者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 但是,没有一个人能活下来! 声音犹如青花瓷瞬间剥离了彩釉。 这是何故啊?难道是被野兽所吃?钦差无心地问了一句。 大人,本地倒没有什么野兽,就算有也都让人吃光了。 老王你的包袱在这里打开啊,呵呵。嘘——有人示意不要插嘴,听老王接着讲。 老王舔了舔有些干裂的嘴唇。钦差疑惑了。 本地地处山区,加之沼泽过多,所以蚊虫猖獗,尤其是本地沼蚊更是奇狠无比,可以置人于死地。 本官要是没听错的话,你是唯一活下来的,这是何故? 大人,那是因为小人发现了沼蚊的一个特点。 沼蚊一旦附在人身上,就算吸足了血也不会主动飞走。 钦差有些生气,真乃乡下草民,天下皆知的道理却成了你的发现? 小人强忍着一动不动,结果身上很快附满了一层沼蚊。 啰里啰嗦,全是废话! 钦差把茶杯重重地放到桌子上。 这层沼蚊喝饱了血,就变成了我的保护层,其他的蚊子就无处插嘴了。在小人看来,其他人之所以死,就是因为忍受不住奇痒和奇痛,最后被沼蚊吸尽全身的血液而亡。 钦差此时一言不发,一动不动,钉在座椅上。 老王喝了壶里的最后一口普洱,微笑着轻轻地说,我的故事讲完了。 夏,夜, 大树下,一群人,无声无息…… 知了不知何时开始了大合唱…… 借鉴提示 《白石道人诗话》中说:作诗要“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已作”。虽说的是作诗之道,其实写文章也是如此。文章结构起伏曲折,往往能收到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本文就是运用一波三折手法的典范。文章开头,大家一片海侃胡聊,聊到腐败,老王却一言不发。本以为他会缄默下去,没想到他却要讲一个小故事。文章首次出现波澜,而老王故事的内容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故事中,该地父母官是个大贪官,钦差准备将他绳之以法,本是一件为民除害的好事,出人意料的是百姓却一致要求放人,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第二处波澜,真是吊足了读者的胃口。更没想到的是本该在揭开“谜底”的时候,白须老头却娓娓道出一段自己的往事。恰恰是这段看似毫不相干的“往事”,解开了钦差与读者的疑问——不让抓走贪官,是因为百姓深深懂得天下乌鸦一般黑的道理,是因为百姓明白这个贪官就是喝饱血的“蚊子”,再换一个父母官肯定会“失更多的血”。文章戛然而止,而主题在钦差、听众和读者的沉思中凸显出来——反腐败不是通过骂娘和单纯的清除贪官就能解决的,更应该从体制等更深层面着手。正如朱熹所言“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波三折的结构,不仅有利于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更有利于文章主旨的深化甚至升华。值得注意的是波折贵在需要,波折要入情入理。为波折而波折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波折只有做到“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方能引人入胜;而脱离生活,故弄玄虚的波折,只会适得其反。 当前位置:主页 > 成语大全 > 反义成语 > 一波三折;一帆风顺 一波三折 波:书法中的捺。折:转变笔锋。原指写字笔法的曲折顿挫。语本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今多比喻文章结构的波澜起伏;亦比喻事情进行中的阻碍曲折很多。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例 杂文篇幅虽小,但高手匠心独运,亦可做到:尺幅之内,一波三折,寸纸之中,跌宕起伏。(赵玉银《关于杂文的思考》)回顾这二十多年知识分子问题的一波三折,使我发生这样的疑问。(林放《外行的症结在哪里》) 一帆风顺 船只挂满帆,顺风行驶,指旅途顺利;比喻事情或境遇顺利,毫无挫折或阻碍。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例 这个想法容易使人只希望一帆风顺,而害怕碰到逆风。(顾均正《不怕逆风》)本来嘛,人活一世不容易,从呱呱坠地到盖棺论定,风风雨雨,好似万里征程遇河搭桥,逢山开路,哪有一帆风顺的。(蒋振邦《在沿河村里》)
一波三折❶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 “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成〉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或事情进展过程中波折多:这个故事一波三折︱这件事一波三折地总算过去了。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写字笔画曲折多姿。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后用“一波三折”比喻文章结构曲折起伏或事情进行中阻碍曲折多。林放《外行的症结在哪里》:“回顾这二十多年知识分子问题的一波三折,使我发生这样的疑问。” 一波三折(反)一帆风顺 万事大吉、万事亨通;一波三折○万事大吉wàn shì dà jí形容一切事情都很圆满顺利,或都已办好:~,功成名就|祝愿你此行~|这件大事一旦完成,就~了 |不是争到了大丰收就~了。 ○万事亨通wàn shì hēng tōng形容一切事情都办得很顺利:有了这把上方宝剑,~|时来运转,~。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原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比喻文章结构曲折起伏或事情进行中阻碍曲折很多:这块地方的开发~|故事情节虽~,却不算复杂|两国关系在~之后,终于柳暗花明 |正是由于这些磕磕绊绊、~的坎坷人生,才使他在同龄人中,显得更加早熟和善思。 一波三折 婉指事情周折较多,很不顺利。喻指。 字数:21 - 来源:委婉语应用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 ☚ 枝节横生 轩然大波 ☛ 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笔法曲折多姿。后也用以形容文章结构的曲折起伏,或比喻事情进行中所遇阻碍波折很多。波:书法中的“捺”。折:转换笔锋的方向。 ☚ 仰屋著书 一唱三叹 ☛ 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比喻事情进行中阻碍、波折很多。波:书法中的“捺”。折:转换笔锋的方向。 ☚ 摇摇欲坠 一触即发 ☛ 情节与结构 情节与结构节构 另见:事情 变化 经过 情况 ☚ 情节2 形式2 ☛ 阻碍 阻碍阻(尼阻) 碍(止碍;障碍;窒碍;遮碍;质碍;违碍) 蔽障 磨障 拦挡 窒滞 妨害 榛梗 另见:障碍 不顺利 ☚ 阻挠 穿衣、穿鞋 ☛ 一波三折 一波三折书法术语,波,是指正楷书体中的捺;折,是笔锋方向的转换。一波三折是指写捺划时,要有起有伏,呈波浪状。即所谓一笔之中有三折笔势。 ☚ 九宫格 一笔之法 ☛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full of twists and turn(/ups and downs); strike one snag after another 一波三折tortuous and unrestrained;full of twists and turns;filled with ups and downs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波:书法中的捺笔;折:书法中笔锋转换方向。写一捺要三次转换笔锋的方向。比喻写字笔法曲折多姿,也比喻文章结构曲折起伏,引人入胜。a serious of frustrations,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 or ups and downs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解义】比喻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也比喻文章结构变化很多。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指写字笔画曲折,一笔中藏有三段变化。后多比喻事情多波折。晋·王羲之《王右军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宣和书谱·太上内景神经》:“释昙林有金书经目云云,累数千字,终始一律,不失行次,便于疾读。但恨拘窘法度,无飘然不得之态,然其一波三折笔之势,亦自不苟。”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释义】形容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❶ 波:书法中的捺。折:转换笔锋。指书法笔画曲折多姿。郭绍虞《〈书法论丛〉序》:“他(沈尹默)运笔快时则疾若闪电,好几个字连在一起,而运笔慢时则~,即在一横一直之间也自生顿挫。” 文章结构曲折一波三折格式 比喻式。 事情波折多一波三折格式 比喻式。 一波三折;一帆风顺yī bō sān zhé;yī fān fēng shùn一波三折 波:书法中的捺。折:转变笔锋。原指写字笔法的曲折顿挫。语本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今多比喻文章结构的波澜起伏;亦比喻事情进行中的阻碍曲折很多。可作各类句子成分。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指写字笔势曲折多姿。后也形容文章结构跌宕起伏。又比喻事情发展曲折多变。 一波三折yībō-sānzhé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波:书法上指捺的折波。折:书法上指笔锋方向的转变。后以“一波三折”指写字绘画笔画曲折多姿。比喻文章结构曲折起伏。又比喻事情进行中阻碍曲折很多。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❶ 原指写字时笔画曲折多姿,一捺笔要三次转换笔锋的方向。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比喻文章结构曲折跌宕。也比喻事情的发展遇到很多曲折。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解义】 比喻事情进行得并不顺利,或文章结构变化很多。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波: 书法中的捺。折: 转换笔锋。用毛笔写一捺须三次转换笔锋的方向。形容书法笔画曲折多姿。郭绍虞《〈书法论丛〉序》:“他运笔快时则疾若闪电,好几个字连在一起,而运笔慢时则~,即在一横一直之间也自生顿挫。”后来也比喻事情多波折。何平《古玉》:“有个朋友给我们讲故事,他讲得~,我听得惊心动魄。” 一波三折yi bo san zhe波:书法中的捺。折:笔锋转换方向。本指写字笔画曲折多姿。后形容文章结构曲折,或事情在进行中阻碍曲折很多。 一波三折 催人泪下yī bō sān zhé;cuī rén lèi xià催:促使。形容戏剧、文学作品等情节曲折感人,使人为之哭泣。文凯《名伶露兰春跃入荧屏》:“该剧围绕京剧名伶露兰春错嫁上海滩大亨黄金荣,展示了旧中国轰动上海滩的一桩风流公案。本剧~。”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原指写字笔法曲折多姿。波:书法中的“捺”。折:转换笔锋的方向。后也用以形容文章结构的曲折起伏,或比喻事情进行中顺逆变化。 一波三折yībō-sānzhé〔主谓〕 比喻办事挫折多。语本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林放《外行的症结在哪里》:“回顾这二十多年知识分子问题的~,使我发生这样的疑问。” 一波三折yī bō sān zhé波:书法中的捺。折:写字转折笔。原指笔法曲折顿挫。后比喻文章结构曲折起伏。也比喻事情进行中的曲折阻隔。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每作一波,常三过折笔。” 一波三折⇒見【三過三折法】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