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俗语。谓状纸递进衙门,便牵身诉讼,无从摆脱。语出《普灯录·黄龙慧南禅师》:“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元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俺娘千不肯,万不肯,递了状纸,送到当官。自古道:‘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这早晚公差敢待来也。”《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我恐怕他后来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写个禀帖给我做了凭据,叫他改不得口。只这他自己的状纸上好些别脚,‘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哩!”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旧谓诉状或供词一旦被官府记录在案,要更改就难了。公门:衙门。 ☚ 一人作罪一人当 有死罪,没有饿罪 ☛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谚〉义同〖一纸入公门,九牛拔不出〗。 《醒》四六: 我见他说的话离了母,我恐怕他后来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写个禀帖给我做了凭据,使他改不得口。只这他自己的状上好些别脚,~哩! 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公门: 衙门。九牛: 喻大力气。一张状子递入官衙,便成为审案的凭据,再难更改、索回。意谓一旦提起告诉,便深陷讼累,再难摆脱。比喻涉讼文字书写,须十分谨慎。 语本《普灯录·黄龙慧南禅师》:“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醒世姻缘传》四六: 我见他说的话离了母,我恐怕他后来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写个禀帖给我做了凭据,叫他改不得口,只这他自己的状上好些别脚,~哩。《负曝闲谈》一: 陆华园道:“小的本来要他同来的,他说: ~。” ◉【一字入公门,九牛拖不出】《闽都别记》二八三: ~,学台衙门人役,皆知投首不忠不孝之证据,既入,岂能擅出?有百金去发,方能取回! ◉【一纸入公门,九牛拔不出】《醒世姻缘传》九八: 若果递了呈子,~。太爷的官法容得甚情?又八一: 狄希陈换了青衣,单完、惠希仁拥簇着跟进投文牌去。~。官断十条路,输赢何似,胜败难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