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然条件与发展方向
山东省北临渤海,东、南频黄海,海岸线北起冀鲁交界处的大口河口,南至苏鲁交界处的锈针河口,全长3 121.95公里,涉及惠民、东营、潍坊、烟台、威海、青岛、日照8个市地的29个县区。10—40米水深的海域面积约17万平方公里,潮间带面积454.9万亩,沿海还分布着299个面积500米2以上的岛屿。广阔的水域,众多良好的港湾,水产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较好,具有发展海洋渔业的优越条件。
山东省发展海洋渔业潜力是巨大的,沿海有可供增养殖的浅海滩涂有1 980万亩,目前只开发利用270万亩,利用率仅14%;养殖对虾平均亩产不足60公斤,其中有2/3的面积单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他各类养殖品种提高单产均有很大潜力;在近海经济鱼类资源衰退的情况下,一些中上层鱼类资源有待开发利用。目前发展海洋渔业的限制因素主要是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特别是莱州湾和胶州湾水域的污染严重;渔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仍然薄弱,科技储备不足。
根据省委、省政府建设“海上山东”的要求,山东海洋渔业的发展设想是,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结构,立足于上质量、上档次、上水平,进行综合开发利用,重点开发海珍品、滩涂贝类和海水鱼增养殖生产。逐步把全省浅海滩涂建设成为虾蟹类、海藻类、海珍品类、贝类、海水鱼类五大增养殖基地,以及水产品加工和高科技开发示范基地。
建设“海上山东”,必须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立健全苗种、饵料生产服务体系,抓好水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深化流通领域改革,进一步搞好水产品销售,加强科研教育和技术推广工作。大力发展外向型渔业经济,加强渔政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