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新中国成立后集镇建设的发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新中国成立后集镇建设的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后集镇建设的发展

四川农村的集镇建设,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前,四川农村集镇不多,且大都为定期集散的农产品交易市场,以手工业为主的集镇甚少,形成当代工业群落的集镇几乎是空白。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土地改革、合作化的完成,在50年代中前期,农村集镇曾经有过一段兴旺发达的历史,那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服务业都得到较快发展,集镇货物充盈,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出现了历史上少见的振兴时期,农村集镇的数量和规模都有了扩充。到1957年,全省集镇人口由1949年的246万人增至670.8万人,增长1.73倍;集市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由103亿元增至353亿元,增长2.43倍。
1958年起,人民公社化运动扫荡了一切形式的商品经济,“以粮为纲”的指导方针基本上消灭了农业的多种经营,而且对小商小贩、集镇居民采取限制、改造的政策,这就使农村集镇失去了生存的条件,所有集镇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
在三年调整时期,随着集市贸易的恢复,农村集镇复苏,工商业开始有所发展。但好景不长,接踵而来的“社教运动”和“文化大革命”,在理论上提出了商品货币是产生资本主义的根源,强制个体、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升级”,给进集镇参加工商业活动的农民扣上“弃农经商,不务正业”的帽子,大张旗鼓地割他们的“资本主义尾巴”。这样,农村集镇重新陷于一蹶不振的状态。据成都市对350个小城镇的调查,小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50年代为16.2%,1976年下降到9.55%;集市占地面积,1957年为100万平方米,1976年下降到40万平方米。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现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调整农村政策,小城镇建设受到重视,国家制定了“积极发展小城镇”和“全面规划,正确引导,依靠群众,自力更生,因地制宜,逐步建设”的方针,增加对小城镇建设的财力、物力投入,鼓励农民进城镇务工经商,使集镇建设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迄今,全省已有建制镇430个(其中县城以下建制镇266个),农村集镇6 000余个。

☚ 第七节 农村集镇建设   二、集镇建设的成就和经验 ☛
000050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9:5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