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双调〕碧玉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双调〕碧玉箫秋景堪题⑧,红叶满山溪。松径偏宜⑨,黄菊绕东篱⑩。正清樽斟泼醅(11),有白衣劝酒杯(12)。官品极(13),到底成何济(14)? 归,学取渊明醉。 第一支小令写闺思,着力刻画一位少妇怕见春归、年华消逝的心理。 开头四句作扇面对,披露少妇的内心活动。她 “怕见春归”,也就是怕自己的青春年华消逝。大自然是要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的,春有来,便有归,谁也挽留不住。“柳绵飞”是晚春的特征。“柳绵飞”这一晚春景色告诉她: 春天就要归去,她的青春年华也一定要悄悄消逝。她触景生情,便涌起无限愁思,更加思念不在自己身边的情人。读到这里仿佛能看到,一位俊美的少妇坐在窗前,望着窗外飘飘的柳绵,心里在说: 我害怕见到春归的迹象,可那柳树枝头上却偏偏有白绒绒的柳绵飞。她默默地掩上窗户,拉下窗帘,不看那讨人厌的飞絮,躺在闺房里的床上去静静地睡,想到梦中与自己的情人相会。情丝缭绕,她哪里能睡得着呢! 天刚破晓时,她刚刚入梦又被窗外黄莺的叫声惊醒了。她真想冲出窗外,“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她满怀的相思刹那间变成了满腔愤怒。她恨那鸣叫的黄莺惊醒自己的美梦。 思妇恨黄莺是毫无道理的。于是她的恨又转移了,移到远游于天涯海角的情人身上了,恨情人不归来,恨情人连书信也寄来的太少了。 想情人,人不归,只有思妇独处的华美的被窝相伴随。她对情人的思念不能向别人谈起,只能暗暗地想着在梦中与情人相会,这只有无言又无情的 “翠被知”。她想情人想得消瘦了,腰肢只有一握握那么细。尽管如此,她还是照旧地想呀,想呀,只想得精神失常,面容一天比一天憔悴。 读完了这支小令,一幅活动着的晚春美人思远图便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图上,浸透了恋情,饱蘸着泪水。面对着因思念亲人而垂泪的思妇,谁又能不动恻隐之心而陪她落泪呢! 在落泪之中,自然会想到当时残暴统治的社会正是造成思妇孤独无依而不能与亲人团聚的原因,进而从心底里升起一种暗恨。关汉卿写这支小令的出发点大约也就在此。 这支小令所描绘的画面是如此活泼而清晰; 人物形象是如此鲜明,活灵活现; 言情是如此真切深厚;所反映的社会内容是如此以小见大,仅仅用十句四十五字就淋漓尽至地表现出来了。我们不能不佩服关汉卿的妙笔精萃。 第二支小令自我辟露情怀,表露他鄙薄高官厚禄而热爱田园生活,要学习陶渊明退隐田园。 开头二句写深秋景色美如画,并由衷地高声赞美。深秋的景色很值得描画。看,那山上山下,到处都是霜染的红叶,山涧溪水中倒映的也是红叶。那片片红叶在秋风吹抚下翩翩舞动,比二月盛开的红花还红呀! 面对眼前的秋山红叶,熟谙元蒙统治者统治下的黑暗的官场生活的关汉卿,想到了退隐。于是在第三句中表明,他看中了那山间松林中有条小路的环境,说那里偏僻宁静,是个非常适于隐居的好地方。第四至六句是他想象建宅,建得象陶渊明的宅院一样,让菊花绕着东边的篱笆开放。他还想象,当他象陶渊明那样,正要端起光洁的酒杯,斟满发过酵还没有滤过的酒,就会有纯朴的老百姓前来劝酒,让他多喝几杯。他认为这种田园生活比黑暗的官场生活好得多。所以第七、八两句说: 官场上,官职达到最高又有什么益处?最后两句,写他在将美好的田园生活和黑暗的官场生活对比之后所下定的决心: 归隐! 学习陶渊明,走他归隐田园的路,象他那样躬耕自食,醉卧田园。 作者在这支小令中,先写秋山美景,次写想退隐田园,再写官场生活无益,最后写归隐的决心,写来层次十分明晰,有热情的赞叹,有入画的描绘,还有鲜明的对比。抒情如高山流水,跌宕起伏又畅流不息,余味无穷。作者不愿和元蒙统治者同流合污,而要归隐田园,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一定极极意义的。 〔双调〕碧玉箫这支曲写相思,写相思害人之“苦”。 曲一开始,便把人置于浓重的无法平息不可排遣的相思情绪之中。“盼断归期,划损短金篦”,极言相思的深切和时间的悠长。她所相思的,是一位曾经和她相聚在一起但后来别她远去的人。他们分别时是怎样的难舍难留曲中没有说,但我们知道他们曾经约下“归期”:某日某时一定要回来的。一个“归”字,交待了主人公全部相思的根据和性质,这不是那种一见钟情式的单相思,也不是那种弃妇式的怨思,当然也不是情窦初开式的少女初恋之思,而是一种热切成熟的思念,主人公更大可能是一位少妇。自从那人别去,她便天天盼着他归来,数着日子望着归期。这相思已经够切的了。更为深切的是,那“归期”终于盼到了,但她所盼的人却没能如期而至,她不得不怀着巨大的失望继续“盼”下去。如果说以前有“归期”的盼望,那心情还算好受的话,因为那毕竟有个指望,时限,如今之“归期”被“盼断”了,她的指望没有了,这时她的心情应该说是很难受的。人在有希望时,即便碰到些痛苦也能承受,当没有希望时,是很脆弱的。但这位女子并没因为过了“归期”就解除了相思,相反,她的相思变得更为炽烈,“划损短金篦”就是一个说明。她过去一天,就用金篦划下一个记号,如今过去多少个日子,我们不知道,我们只知道她的金篦已经划损划短了。金是至坚至硬的东西,竟能被划得“损短”,可见她划的次数之多,相思的时间之久。篦是女子的梳妆之物,用篦子来划记日期,令人想见每当她对镜梳妆时,便不由得想起那愈期不归的人来,很有些“懒起画娥眉,弄妆梳洗迟”的模样儿了。另外,“金”的坚硬,正好也可以暗喻女子爱念之坚贞。正是因为梳妆的时候对着镜子,她才有可能端详一番自己的模样儿:哟,好消瘦,腰肢儿只有一搦之细了,衣服变得既肥大又陈旧。“一搦腰围”是就身体,正面写人的瘦,“宽褪素罗衣”,是就衣装,反衬人的瘦。这件衣服只所以显得“宽”,原因只是因为人瘦了,决不是又新做了一件肥阔的衣装,一个“褪”字,既表明,她着的仍是昔日的旧装,也可看出,长时间以来,她已没心思去穿什么新衣服,更别提细心的化妆打扮了。旧衣服一般只有变“窄”的可能,如今变“宽”了,又足见相思已把她害得瘦弱不堪了。接下来,作者让她说出一句“糊涂语”,女主人公自己对自己说:我这到底是生的什么病呢,真让人不明白。其实,她是知道自己害的是什么“病”的,无非是相思。但相思又怎么好意思说出口呢? 于是只能推说是生病,但相思又的确不是“病”,所以从“病疾”的方面是无法获得答案的。也许她的一天天消瘦太引人关注了,她便以生“病”作搪塞,但若问她什么病?她却一下子没法说了,这正如口语中所说:“什么病,我自己也不知道。”“拣口儿食,陡恁的无滋味。”难怪她瘦得厉害,不仅心里有“病”,而且不想吃饭。什么样的好饭菜,却没滋没味的。显然,她的不想吃饭,绝不是真的病了,而是相思所致。但心情上的难过加上饮食上的失常,便是铁打的汉子也难免要垮下来,更何况如这位闺中女子呢? 然而,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一天天瘦下去,请医生,吃汤药是无济于事的。所以说,“医,越恁的难调理。”要治好她的“病”,药方只有一个:要那个人赶紧回来。可是那个人现在在哪里呢? 天知道。看来,这位女子还得这样没完没了地熬煎下去…… 这支曲子不写表情,不写景物,不作渲染,只就主人公心理细节和生活细节直落落写来,便具体生动,深切感人。原因在于作者观察的细致,体会的入微,和描写的出色。全篇未着一字“思”,而全篇无处不是相思;未着一字“苦”无处不见愁苦。以“盼断”起句,以“难调理”结篇,又使得这种相思愁苦无边无限,绵绵不绝。而相思女子的形象也被刻画得如在眼前。虽然是相思愁苦,但主人公似乎并不悲哀,甚至还能感到她的开朗和风趣。 〔双调〕碧玉箫这首小令是一首闺中少妇伤春怀人之词。作品描摹少妇情态细腻真实,维妙惟肖。全曲十句,可分为三层。 “怕见春归”四句为第一层,描写少妇暮春时节的一片伤春之情。“怕见春归”,以一个“怕”字领起全篇,突出了少妇眼见春光消逝,春花凋落而产生的一种难言的内心苦楚。“枝上柳绵飞”,抓住富有暮春特征的景物细节,点明“春归”,而主人公正是由于看到那漫天纷飞的柳絮,才触发了她那“怕见春归”的伤春情怀。这两句感情丰富、含蓄,揣摩言之,约有二端:一是古人多以折柳送别,因此一见柳絮飘绵,便触动了对离人的相思。正如曾布妻《菩萨蛮》:“三见柳绵飞,离人犹未归。”二是“无计留春住”,“撩乱春愁如柳絮”(欧阳修《蝶恋花》),空自辜负了一片明媚艳丽的春光。春天,是青春、爱情的象征,而少妇的青春和爱情似乎也随着“春归”而去,在渴望爱情而又得不到爱情的春天,自然使少妇生发无限的春愁、春怨,而作者以一个“怕”字总揽无余。“静掩香闺”,正是由于“怕见”柳絮飘飞而表现的一种下意识的动作,想将那撩乱春愁的柳絮掩在门外,逃躲柳絮扑面缠身的搅扰,殊不知,逃过了恼人的柳絮,却逃不过烦人的“帘外晓莺啼”,那黄莺的啼叫似乎在声声唤着春归,写出少妇那无处逃躲、无法排遣的春思之浓,春愁之深。 “恨天涯”二句为第二层,正面描述主人公“怕见春归”直接原因,一“恨”、一“梦”,写出少妇对“才郎”的怨恨与爱恋交织的复杂感情。“锦字”,用窦滔之妻苏蕙织锦为回文诗的典故,代指情书。少妇恨那远在天涯的“才郎”书信稀少,使她望穿秋水,空劳情怀,于是日有所恋,夜有所梦,她在梦中与“才郎”相会,这其中的悲欢苦乐的滋味,“才郎”可晓?怕只有翠被才能知晓啦! 这可说是温庭筠的“梦长君不知”(《更漏子》“柳丝长”),“锦衾知晓寒”(《菩萨蛮》“夜来皓月”)词意的化用,极写少妇孤独、寂寞的苦恋之情。 最后,“宽尽衣”四句为第三层,从少妇自身形体的消瘦,写相思痴恋带给自己肉体和精神的折磨与痛楚。“宽尽衣,一搦腰肢细”,化用《古诗十九首》的“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的诗意,形容由于相思的煎熬,使得所有的衣裳都宽大了,而自己的腰肢却只剩下“一搦”(一握)之细啦,以一“宽”、一“细”的反差对比,极写主人公的刻骨相思到了形销骨立的程度。最后两句,“痴,暗暗的添憔悴”,则暗用柳永《凤栖梧》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词意,却更质朴、真率,揭示出主人公的内心奥秘;一个“痴”字的独句独韵,突兀顿挫,起到强化主人公内心激情的作用,如发自少妇内心的一声呼叫,是向才郎的深情表白?是自痛自怜的责问? 还是对才郎辜负自己一片痴情的悲啼?这复杂的激情凝聚为一个“痴”字,她的怕,她的恨,她的消瘦,全是根源于她的一颗痴心! 一句“暗暗的添憔悴”,有如少妇的一声叹息,一声悲泣,余韵悠悠,写出少妇被痴恋折磨得形容暗暗憔悴的苦况。然而,她却依然痴迷不悔,这正是《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的另一种通俗、直率的表达方式。可以想见,天涯才郎,归期未卜,虽然生活带给她的是漫长的等待和憔悴的容颜,但她的一颗寄托天涯的痴心,却是她的精神支柱和珍贵希望。这位少妇纯真、热烈的情怀,实在令人爱怜,也令人叹惋! 这首小令描摹少妇暮春伤怀的复杂心态,细腻真实,微妙传神,入木三分。全篇语言玲珑自然,发自肺腑,俗艳而真率。作者善于化用、凝缩各家诗词的意境入曲,使短小的篇幅包含较深的艺术容量。结构脉络极为清晰,全篇以少妇的感情为线索:一“怕”,一“恨”,一“痴”,构成这首小令的结构主线,颇见作者的艺术匠心。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