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鹧鸪天》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鹧鸪天》《鹧鸪天》
晏几道 彩袖殷勤捧玉钟①,当年拚却醉颜红②。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③。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④,犹恐相逢是梦中。 【注释】 ①彩袖:代指歌妓。②拚(pan判)却:甘愿的意思。③影一作底。④剩把: 尽把。银釭:(gang 刚):银灯。 【词大意】 歌女捧杯把酒劝,脸红醉倒也心甘。舞至楼顶月低转,歌到桃扇风煽完。别离之后忆相见,几度梦中得团圆。今夕举灯反复看,唯恐相逢睡梦间。 【赏析】 关于此词的题旨,或曰写久别重逢的欢乐,或云以乐景写哀情、以相逢抒别恨。从一定角度说,上述二解均有道理。不过,如果紧接着有谁追问一句: 为什么欢乐,又为什么愁恨?那就不能不回答说:词中晓喻读者的是以获爱为乐,以暌隔为恨,也就是说词中着重渲染的是恋情与伤感的交合。如果把词作者和词中的男主人公看作是一个人的话,这首词写的是一个相门之子与一个歌女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这故事的梗概是男方以第一人称对与女方一见钟情、爱得发狂的细节的回忆,对别后相思的诉说,对眼下重逢的惊喜以及对可能聚而复散的忧虑。 他们的爱情是从一个豪华的宴会上开始的,她手捧斟满美酒的玉制酒杯,情意深挚地向他频频劝酒。他看到她那种含情脉脉的模样儿,不禁酒兴倍增,喝得满脸通红,玉山倾倒也在所不辞。宴会之后便开始了欢歌狂舞,这就是千古名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的生活原型。 对这两句以往有多种解释,窃以为如此说来较顺理成章: 宴会结束,杯盘狼藉,二人心中一团爱的烈火遂付之歌喉舞步。因为这是一个杨柳婀娜、桃花盛开的阳春时节,宴席就设在丞相府邸的花园里。借着碧空皓月,先是轻歌曼舞,然而歌声的轻柔、旋律的舒缓,仿佛不能表达他们初恋的冲动,于是节拍加快,欢歌狂舞,一发难收。高挂在柳梢楼顶的明月早已西沉,绘着桃花的歌扇再也煽不起清风。那是一次多么尽情尽欢酣畅无比的聚会啊! 这就是词的上片所写的对初恋的回忆。需要进一步辨析的是“歌尽” 句中的 “桃花” 二字,此二字是作为道具的歌扇上的绘画呢,还是晏府花园中的一片桃林? 从属对上说,下句的 “桃花” 对上句的 “杨柳”,自然极为工稳,但上句中的 “月”,不是“楼心”之月,而是“杨柳楼心”之月,那么下句的 “风”,就是 “桃花扇影”上所生之风。由于长时间的狂舞欢歌,歌女娇喘嘘嘘,有不胜挥扇之态,故曰 “歌尽”,如果此 “风” 生于实有的桃林,便无从曰“歌尽”,所以 “桃花扇” 还是理解为道具为好,即 “舞衫歌扇”之谓也。 乐莫乐兮新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朋友的分手尚且悲不自胜,一对正在被爱情的火焰炙烤得如痴如狂的恋人被迫分手,其况味不言而喻,所以下片在写到“别后”时,不必正面描写如何相思云云,一句 “几回魂梦与君同”,既不落窠臼,又饱和着多少朝思暮想和深情厚爱! 所以有论者称下片起拍三句工于剪裁,又认为“几回”句作为情人间久别重逢的悄悄话,传出了多少人的共同心声。不过此词下片最受称道的是结拍的“今霄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二句。在解读此二句时,注家多以为系化用杜甫的“夜阑更秉烛,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其一),这自然不无道理。但是作为杜诗中的佳句,它被司空曙 (《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的“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和陈师道(《示三子》的“了知不是梦,忽忽心未稳”) 所翻用,倒比较明显。至于晏词中的这两句,与其说是化用的杜甫诗句,倒不如说与秦观《鹊桥仙》的“柔情似水,佳期如梦”二句,在立意和用情方面更为接近。鉴于晏、秦的这两首词均难以具体系年,究竟谁影响了谁便不好断定,但是他们都在对爱的柔情蜜意的渴求中,饱尝了伉俪暌违的苦涩,就像被天河隔离的牛郎织女那样,欢会是短暂的。其中“剩把”、“犹恐”四字,是说他再三端起银灯,举到她面前照了一次又一次,那是因为他既担心这又是一场令人空欢喜的梦,又担心梦醒之后一切欢乐化为乌有。真是别亦忧,聚亦忧,在两颗爱心上承受着相当沉重的负荷,这也就是上文所说的热恋与悲感的交织,或者说是爱的情愫与忧郁感的凝聚。作为一个不谙世故的“多情公子”式的词人,晏几道的这首《鹧鸪天》可以说是一曲渗透了忧虑的爱情狂歌。 《鹧鸪天》《鹧鸪天》
朱孝臧 九日,丰宜门外过裴邨别业① 野水斜桥又一时,愁心空诉故鸥知。凄迷南郭垂鞭过②,清苦西峰侧帽窥③。新雪涕④,旧弦诗⑤,愔愔门馆蝶来稀⑥。红萸白菊浑无恙⑦,只是风前有所思。 【注释】 ①丰宜门: 金都城南门,在今北京市。裴邨: 刘光第字。刘光第 (1858~1898),清末“戊戌六君子”之一,四川富顺人。光绪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军机章京,参预新政。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捕,与谭嗣同等同时遇难。别业: 田园之别置于他地者,供游息之用,亦称 “别墅”、“别馆”。②南郭: 城之南门。垂鞭: 挥鞭驱马。③清苦西峰: 姜夔《点绛唇》:“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此处的西峰,当指京郊西山。侧帽:歪戴帽子。《周书·独孤信传》:“信在秦州,尝因猎,日暮,驰马入城,其帽微侧。诘旦,而吏民有戴帽者,咸慕信而侧帽焉。” ④雪涕:拭泪。⑤弦诗:弹琴咏诗。⑥愔愔(yin阴):静寂无哗。⑦红萸白菊:红萸,即指茱萸,乔木名。《风土记》: “以重阳相会,登山饮菊花酒,谓之登高会,又云茱萸会。” 【词大意】 在不同的时节,又一次来到野水斜桥的裴邨别业,自己内心的愁苦恐怕只有往日的鸥鸟能够了解。怀着凄凉迷惘的心情重经城南旧地,垂下马鞭,缓缓而过,城外的西山仿佛也带着愁影,只能悄悄侧帽斜窥一番。 抚今思昔,不禁涕泪横流,想起从前这里弦歌不辍的情景,如今物在人亡,门馆凄凉沉寂,连蝴蝶都很少飞来。尽管红萸白菊依然开放,风前悄立,怎能不黯然神伤,思绪万千。 【赏析】 刘光第是作者的诗友。变法失败,光第遇难。作者重过其别业,充满伤悼之情,遂作此词。 词的上片融情入景,极为含蓄地表示对故人的怀念和哀悼。第一句“野水斜桥又一时”点明时间地点。“野水斜桥”,描绘出郊外景色特点;“又一时”,“时” 指季节,又一时指不同的季节。从后文可知,此次途经裴邨别业当系秋季。秋高气爽的季节来到郊外,本应心情开阔,然而世事剧变,重经故人旧居,心情反而沉痛难言,第二句“愁心空诉故鸥知”,是说自己内心的愁苦向谁诉说,恐怕只有往日的鸥鸟才能了解。由此对故友的怀念之情隐约可见。此处用 “故鸥知”三字,极为深沉空灵,言外之意是作为别业主人的故人已经惨遭杀害,如今重蹈旧地,人去宅空,只有野水河面上的鸥鸟们是旧时相识,能够理解此时自己内心的痛苦,把自然物人格化是诗词常用的手法,这种手法恰到好处地运用,不仅可以使表达生动,而且能增强感情的深度,收到言简意赅之效。“凄迷南郭”和“清苦西峰”一联对仗工稳,写景又兼抒情,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词家多以景寓情”,又云:“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此言极是。“垂鞭”是不忍急驰而过,含有凄恻之意。“侧貌窥” 写出祸事之惨,作者事后经过,尚且心有余悸,只能侧目窥视一下而已。“清苦”一句活用姜白石成句,创造出一种山亦有情,感知愁苦的意境。古典诗词抒情的基本要求是“情贵隐”,所谓 “诗缘情而生,而不欲直致其情,其蕴含只于言中,其妙会更在言外” (李重华《贞一斋诗说》),可见诗词在抒情方法上,不宜直露浅显。从朱孝臧这首词的上片写法,更可体会出: “善言情者,吞吐深浅,欲露还藏,便觉此衷无限。” (明陆时雍 《诗镜总论》) 下片作者抚今追昔,想起从前裴邨别业中弦歌不辍的欢乐情景,现在物是人非事事休,红萸白菊依然开放,只是门馆冷落沉寂,令人低徊不已。作者用别业门前愔愔蝶稀,以及红萸白菊迎风怒放,构成与往日主人健在时的强烈对比,往日弦歌不辍,弹琴咏诗,自然是高朋满座,车水马龙,而今这里成为死囚罪犯旧居,人人全都远远趋避,以致连蝴蝶都稀少罕见。唯有红萸白菊不解人间巨变,每当金秋来临,争相开放。然而花木虽然颜色娇好,香气袭人,赏花人却不复存在,这次第,怎能不使人黯然神伤,思绪万千呢?作者曲折地反映出他那种不堪回首忆当年的复杂内心活动,令人读后心灵受到强烈震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