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鸿雁》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鸿雁》《鸿雁》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说:“《鸿雁》,美宣王也。万民离散,不安其居,而能劳来、,还定、安集之,至于矜寡无不得其所焉。”宋朱熹《诗集传》:“今亦未有以见其为宣王之诗。”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诗为宣王命使臣安集流民而作。”今人高亨《诗经今注》:“此篇当是一首民歌。一个奴隶主下令征集他的农奴、工匠来给他建筑城邑或庄园。劳动人民在徭役中唱出这首歌。”姚说,是。此诗气氛渲染十分成功,这与诗中的起兴手法分不开。天上哀鸣的鸿雁与地上受苦的流离之民相互映衬,构成一副悲惨的画面,使全诗笼罩着一种低沉阴冷的气氛。后世以“哀鸿”一词作为痛苦流民的代称,就是从这首诗的诗题引申出来的。 《鸿雁》肃肃其羽。翅膀肃肃响。 之子于征,这人正赶路, 劬劳于野②。辛劳旷野上。 爰及矜人③,想到穷苦人, 哀此鳏寡。鳏寡更悲惨。 鸿雁于飞,大雁向远飞, 集于中泽④。落在沼泽中。 之子于垣⑤,这人令筑墙, 百堵皆作⑥。百堵都动工。 虽则劬劳,虽然很辛苦, 其究安宅⑦。终有安身棚。 鸿雁于飞,大雁向远飞, 哀鸣嗷嗷⑧。嗷嗷声凄凉。 维此哲人⑨,贤明当官的, 谓我劬劳。说我辛苦忙。 维彼愚人,昏庸在位者, 谓我宣骄⑩。说我太逞强。 [注释] ①于:语助词。②劬(qu)劳:劳苦。③爰:焉,于是。矜人:穷苦人。④集:止。⑤垣:墙。⑥百堵:百重墙。百,言其多⑦究:终。宅:居。⑧嗷嗷:哀鸣声。⑨哲人:明智的人。⑩宣:示骄:自恣。 [赏析] 关于这首诗为何而作? 内容是什么?作者是谁?作于什么时代?旧说都有分歧,而且很少能按一种理解把全诗句句串讲落实,一气贯通的。《诗序》以为是赞美周宣王招抚流民,使鳏寡穷人都能各得其所。这样说自然是朝廷官员所作。《毛诗正义》据《序》补明是宣王始立时,遣侯伯卿上之使招抚逃散之民。朱熹对《序》说表示怀疑:“未有以见其为宣王之诗”,认为作者是流民(《诗集传》)。严粲则认为是“流民美使臣之诗”(《诗缉》)。姚际恒不同意朱说、严说,对《诗序》、《正义》的意见也作了一点修订,他认为“此诗为宣王命使臣安集流民而作”,并肯定是“朝廷制作”,而不是“民谣”(《诗经通论》)。我们以为,通观全诗,最后两句是以怨词作结,这怎么是“赞美”呢?《诗序》说是“赞美宣王”,显然不可信;姚说虽未出现“赞美”字样,但对最后两句他也无法自圆其说。朱熹、严粲的说法对后两句虽能说得通,但又难使三章诗一意贯之。参照各家旧说,大抵可以断定本诗是负责安抚流民的官员所作,诗的内容是自诉辛劳和牢骚。作诗的时代当是西周后期,宣王时期可能性较大。厉王统治严酷,内部政治动乱,加上外族入侵,人民遭受的苦难更为深重,“万民离散,不安其居”当是情理中事。到宣王时社会趋向安定,为扩大劳动力和兵源,招抚流民的事或许有之,如他晚年还“料民于太原”,即调查人民户口,以便于控制。二者事虽不同,目的是 一致的。 本诗的作者似是一位较开明的官员,首章叹息流民无处安生。诗人在辛辛苦苦奔波途中,眼见 一群大雁飞过,由此他联想到流民逃难之苦,特别是那些鳏寡之人更为悲惨。头两句是起兴,以大雁肃肃飞行无所安集,比喻流民浪迹四方。第二章写组织游民筑墙重建家室的情形。头两句也是起兴,以大雁聚居沼泽中,找到栖息之所,比喻流民自己动手建房,得到安定的生活。从“百堵皆作”句,可以见出当时流民筑墙造房积极性之高,也能由此体会到诗人当时兴奋的心情。本章最后两句是诗人动员之词,勉励筑墙者好好干,虽然现在很劳累,但劳动的汗水终究会换来安身之所。第三章自诉辛劳不被理解的牢骚。头两句同样是起兴,以大雁的哀鸣比喻流民痛苦的呻吟。诗人正是出于对流民的同情,才不辞辛劳组织流民重建家室的,但是他的勤苦却招来了不公正的非议。这里“哲人”同“愚人”相对,参照《诗经》别篇之例,绝非旧注所说的“小民可与图终,难与虑始”之意,“哲人”、“愚人”当指官场人物,也许是同僚。诗人说,只有明智的人才能理解自己作为的苦心,实际上叹惋没有这样的“哲人”,而现在有的只是一群“愚人”,他们或出于糊涂,或出于嫉妒,无端地指责他。方玉润说:“其或愚而无知,则且谓我多事,徒逞能也。我其奈之何哉?”(《诗经原始》)颇能给人以启发,本篇的译文即取方氏阐述的意思。 本诗形式匀称整齐,每章六句,一章一韵,偶句用韵,头两句都是含有比义的兴,并以“鸿雁于飞”发端,三章诗中都有“劬劳”,不避词复,这大约是学习民歌复沓形式留下的痕迹。 《鸿雁》鸿雁于飞,(一) 雁儿飞呀飞, 肃肃其羽。两翅嗖嗖响。 之子于征,那人出门去, 劬劳于野。(二) 郊外苦尽尝。 爰及矜人,(三) 这些苦人们, 哀此鳏寡。(四) 鳏寡更可伤。 鸿雁于飞,雁儿飞呀飞, 集于中泽。(五) 聚在湖中央。 之子于垣,那人去筑墙, 百堵皆作。(六) 筑起百方丈。 虽则劬劳,吃尽了辛苦, 其究安宅? (七) 安身啥地方? 鸿雁于飞,雁儿飞呀飞, 哀鸣嗷嗷。悲鸣声嗷嗷。 维此哲人,这些聪明人, 谓我劬劳。说我真辛劳。 维彼愚人,那些糊涂虫, 谓我宣骄。(八) 说我发牢骚。 注 释 (一)朱熹:“大曰鸿,小曰雁。肃肃,羽声也。” (二)毛亨:“劬劳,病苦也。” (三)王先谦:“《鲁》说曰:‘矜,苦也。’……矜苦也者,《释言》文,《鲁》说也。正为此诗矜人立训。矜人,即《吕览·贵因篇》所云苦民,总谓鳏寡孤独之人。不言孤独者,文不备也。” 黄焯:“爰为语辞。及字承首二句言。” (四)朱熹:“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 (五)毛亨:“中泽,泽中也。” (六)李黼平:“杜预《左传》注云:方丈曰堵,三堵曰雉。一雉之墙,长三丈,高一丈。” 郑玄:“征民起屋舍,筑墙壁,百堵同时而起,言趋事也。” (七)朱熹:“究,终也。” 王夫之《诗广传》:“周之民其欲究安此宅也,不亦难乎?” (八)王引之:“宣骄与劬劳相对为文,劬亦劳也,宣亦骄也。” 注 音 劬qu渠 矜lian怜又读jin斤 鳏guan关 垣yuan元 嗷ao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