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风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风赋》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 “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对曰: “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 “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宋玉对曰: “臣闻于师: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

王曰: “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飘忽淜滂,激飏熛怒,耾耾雷声,回穴错迕。蹶石伐木,梢杀林莽。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眴焕粲烂,离散转移。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邸华叶而振气,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猎蕙草,离秦衡,概新夷,被荑杨。回穴冲陵,萧条众芳。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状直憯凄惏慄,清凉增欷。清清泠泠,愈病析酲。发明耳目,宁体便人。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 “善哉论事!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 “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勃郁烦冤,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骇溷浊,扬腐馀。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故其风中人,状直憞溷郁邑,殴温致湿。中心惨怛,生病造热。中唇为胗,得目为蔑。啗𫝲嗽获,死生不卒。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注〕 ① 楚襄王: 即楚顷襄王,名横,公元前298—前263年在位。兰台: 楚国宫苑名,旧址在今湖北钟祥。 ② 景差: 楚大夫,亦为辞赋作家,其作品今不传。或以为《大招》为其所作。 ③ 枳句(gōu 勾)来巢: 枳,树名。句,同“勾”,树的丫杈。此句言枳树有杈,就会有鸟来筑巢。此句与下句“空穴来风”,或是当时的谚语。 ④ 青蘋之末: 蘋的叶尖。 ⑤ 侵淫: 同“浸淫”,逐渐扩展。 ⑥ 土囊: 洞穴。 ⑦ 阿: 山凹。 ⑧ 淜滂(píng pāng 平乓): 风吹击物体的声音。 ⑨ 激飏: 激起。飏,同“扬”。熛怒: 形容风势像火焰般怒号。 ⑩ 耾(hóng 红)耾雷声: 风声像响雷一样。回穴: 旋转。错迕: 交错。⑪ 梢: 通“箾”,打击。 ⑫ 被丽披离: 四面分散的样子。冲孔动楗: 只能冲击小洞和动摇门栓,形容风的力量已甚微弱。 ⑬ 眴(xuàn 炫)焕粲烂: 形容景物鲜明,是风埃逐渐平息以后的光景。 ⑭ 邸: 通“抵”。华: 同“花”。振气: 散发香气。 ⑮ 芙蓉之精: 荷花。精,通“菁”,花。 ⑯ 猎: 掠过。蕙草: 香草名。 ⑰ 离: 历,经过。秦衡: 产于秦地之香木杜衡。 ⑱ 概: 古代量米麦时刮平斗斛的器具,这里是说风在树木的顶上吹过。新夷: 即辛夷,又名木笔。 ⑲ 被: 披开。荑(tí 题)杨: 初生的杨枝。 ⑳ 冲陵: 冲击侵袭。陵,同“凌”。 ㉑ 玉堂: 宫殿之美称。 ㉒ 洞房: 深邃的内室。 ㉓ 憯凄惏慄: 惨痛寒冷的样子。欷: 抽咽声。宋玉《九辩》: “憯凄增欷,薄寒之中人。” ㉔ 塕(wěng)然: 风起的样子。 ㉕ 堀堁(kū kè 哭课): 冲起尘土。 ㉖ 勃郁烦冤: 风回旋的样子。 ㉗ 溷浊: 污秽肮脏之气。腐馀: 物质腐烂的气味。 ㉘ 邪薄: 偏斜地迫近。瓮牖: 以破瓮做窗户,表示贫穷人家。室庐: 住房。 ㉙ 憞(dùn 钝)溷: 烦浊的样子。郁邑: 忧闷。殴温致湿: 言此风驱来了温湿气,使人生病。殴,同“驱”。 ㉚ 中(zhòng 众)心: 进入人的内心。惨怛(dá 达): 悲惨,忧愁。造热: 使人发烧。 ㉛ 胗(zhěn 枕): 唇疮。蔑: 通“䁾”, 眼眶中排泄物堆积凝结,为眼病的一种。 ㉜ 啗(dàn 淡): 同“啖”,吃。𫝲(zé 责): 咬啮。嗽: 吮吸。获: 通“嚄”,大叫。以上四种动作,形容人受风得病后口动的样子。 ㉝ 死生不卒: 言人得了风疾,处于不死不活状态。卒,终了。

《风赋》是一篇以风为描写和议论对象的小赋。全篇用问答体,着意铺叙风的发生过程和各种态势,并对“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作了细致而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宫廷生活的豪奢与贫民生活的愁惨,表现了作者对前者的不满和对后者的同情。全文可按四问四答的结构分为四个部分。

首二句“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是必要的交代,点明观风地点和人物身分。“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一句写风入题,一句写人引出下文。“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风是自然现象,普天同享,应属常识;楚襄王还天真,有此一问,不料作者回答得一本正经: “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用笔非常巧妙。楚襄王听了,越发天真起来,于是又有二问二答。

“王曰: ‘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楚襄王对宋玉的回答摸不着头脑,进而刨根问底: “可有说乎?”宋玉假戏真做,回答得更加有根有梢: “臣闻于师: 枳句来巢,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他抬出老师,引用成语,说得振振有词。后两句极为关键,引起后面两大段文字。

“王曰: ‘夫风始安生哉?’”应该知道,《风赋》主旨是写风,作者精心设计对话的意图,主要还是为了自然引出对风的正面描写。所以楚襄王这第三问犹如一座桥梁,沟通了作者挥洒才气,健笔写风的道路。于是在作者的笔下,但见风声阵阵,扑面而来: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先写风的发生;“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次写风势的发展;“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再写风行的路线。渐渐地,风势越来越大。“飘忽淜滂”以下六句,是写风的高潮,作者分别从风的气势,风的声威,风的力量等处落墨,写得壮美之极。“至其将衰也”五句,是写风由大到小的减弱过程,作者分别从风力的分散转移,风后的光景色彩着笔,写得优美之至。以上这部分,把风的发生发展过程写得气势磅礴而又细致有序,给人以如见其状、如历其境之感,同时也为下文着意写雄、雌二风蓄足了势。

作者写雄风,仍然着力于动态,但变化了描写角度,重点写它的“飘举升降”的飞行历程: 先是“乘凌高城,入于深宫”,接着“徘徊”、“翱翔”于花间水上,掠过香花香草,花草承受的只是“萧条众芳”的灾难。作者在描写美景时忽然夹上一句“萧条众芳”,乍看似不和谐,实则加强了对“雄风”的讽意,细细体味自能领会。雄风穿过宫苑,进入殿宇,升越帷帐,经过内室,然后成为“大王之风”。通过层层渲染,这风到达深宫内院,确乎非“大王”不能享受,“庶人安得而共之”了。这风吹入人体,寒冷刺骨,振奋你的精神,能为人治病解酒,使人耳聪目明,身康体宁。“大王之雄风”,何其善哉! 何其快哉!

接着,作者又很自然地利用楚襄王的问话过渡,引出了“庶人之雌风”,这是全文的最后部分。作者在写“雌风”时,处处将其与“雄风”作反比对照: 它只是在“穷巷之间”,“堀堁扬尘”,只是在“瓮牖”“室庐”,“冲孔袭门”;它只是刮起“沙堁”和“死灰”,只是扬起“溷浊”和“腐馀”;它只能使人“中心惨怛,生病造热”,只能使人受风得病,“死生不卒”。“庶人之雌风”何其恶哉!何其悲哉!

文章至此戛然而止,没有写下楚襄王的反应。在如此惊心动魄的鲜明对比面前,想来他不会不有所感悟,而说一声“悲哉”一类的话吧。

宋玉的这篇《风赋》在赋体散文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比宋玉稍早或同时,赵国的荀子写了《箴》、《云》、《蚕》等咏物小赋,但其篇幅极短,句式单一,且多为抽象的概括,很少具体的描写,作用也只是猜谜娱乐;而宋玉的《风赋》不仅篇幅有所加长,句式极富变化,而且写得也相当精细。如它对风的发生发展过程的动态描写,其细致具体和生动形象是前所未有的。再如对雄、雌二风的刻画,为形成一种气势,达到某种效果,连用大略相同的句式,反复渲染,更开了“铺采摛文”(《文心雕龙·诠赋》)的先河。还有对“故其风中人”的描绘,采用了明显的夸张手法,给人以十分强烈的印象。无庸置疑,这种精细笔墨,对赋的铺张扬厉的传统的形成,有着开创意义。

《风赋》不仅在状物小赋的表现技巧方面有所开拓,在其思想内容方面也有所创造,至少,在三个方面扩展了状物小赋的思想含量: 一是在状物的同时,也注意到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二是通过鲜明的对比描写,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赋中,作者对所谓大喜大福的“大王之雄风”的讽刺和对大灾大难的“庶人之雌风”的同情是明显的。三是给予赋以讽的使命。赋的开始部分的对话里蕴含着讽刺意义。如“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如“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都含有深意,又使讽刺对象不觉,婉讽手法十分高明。

此外,《风赋》对主客问答结构的运用,对完善赋的体制也有积极的影响。客的问话是提出问题,并用以过渡到下文;主的答话是解决问题,用以表述主要内容。这种形式对以描写各种事物为主旨的赋体散文,无疑十分方便,因而被后人广为应用,逐步形成了赋体文章所特有的结构体制。在这方面,《风赋》有着开风气的贡献。

字数:3761
周先民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风赋》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风赋》

 辞赋。宋玉作,见《昭明文选》。赋中作者运用和楚王问答的形式,通过对风的描写和议论,揭露了王侯生活的豪华奢侈,反映了人民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痛苦生活,表现了作者内心对现实的不满。这篇赋对风的描写细致入微,鲜明生动。赋中把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在对比中铺叙议论,巧妙贴切,讽刺深刻。一说非宋玉作,乃后人伪托。

《风赋》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风赋》

宋玉

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1),宋玉、景差侍(2)。有风飒然而至(3)。王乃披襟而当之(4),曰: “快哉此风! 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5 ?”宋玉对曰: “此独大王之风耳,庶人安得而共之?”

王曰: “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至(6)。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今子独以为寡人之风,岂有说乎(7)?”宋玉对曰: “臣闻于师: 枳句来巢(8),空穴来风。其所托者然,则风气殊焉(9)。”

王曰: “夫风,始安生哉?”宋玉对曰: “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苹之末(10)。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11)。缘泰山之阿,舞于松柏之下(12)。飘忽淜滂,激飏熛怒(13)。耾耾雷声,回穴错迕(14)。蹶石伐木,梢杀林莽(15)。至其将衰也,被丽披离,冲孔动楗(16)。眴焕灿烂,离散转移(17)。故其清凉雄风,则飘举升降。乘凌高城,入于深宫(18)。邸华叶而振气(19),徘徊于桂椒之间,翱翔于激水之上,将击芙蓉之精(20),猎蕙草(21),离秦衡(22),概新夷(23),被荑杨(24)。回穴冲陵,萧条众芳(25)。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26)。跻于罗帷,经于洞房(27)。乃得为大王之风也。故其风中人(28): 状直憯凄惏慄,清凉增欷 (29)。清清泠泠,愈病析酲(30)。发明耳目,宁体便人(31)。此所谓大王之雄风也。”

王曰: “善哉论事! 夫庶人之风,岂可闻乎?”宋玉对曰: “夫庶人之风,塕然起于穷巷之间,堀堁扬尘(32)。勃郁烦冤(33),冲孔袭门。动沙堁,吹死灰(34)。骇溷浊,扬腐余(35)。邪薄入瓮牖,至于室庐(36)。故其风中人: 状直憞溷郁邑(37),殴温致湿(38)。中心惨怛,生病造热(39)。中唇为胗, 得目为蔑(40), 啖𫝲嗽获(41), 死生不卒(42)。此所谓庶人之雌风也。”

〔注释〕(1)楚襄王: 即楚顷襄王,战国后期楚国君主,楚怀王之子。兰台: 宫苑名,旧址在今湖北省钟祥县。(2)景差: 楚国辞赋作家,与宋玉齐名。(3)飒(sa): 风声。(4)披: 敞开。当: 迎受。(5)庶人:众人,指百姓。(6)溥(pu): 普遍。畅: 畅通。(7)说: 说法。(8)枳(zhi): 树名。句: 同 “勾” 。枳句: 指枳树的树杈。(9)托: 依托,凭借。然: 如此。殊: 不同,异样。(10)青苹: 大水萍。《尔雅》: “萍其大者曰苹。” 末: 尖端。(11)侵淫: 逐渐进入。土囊:大山洞。(12)缘: 沿着。阿: 山曲,山凹。(13)飘忽:迅速的样子。淜滂(ping pang): 风击物声。激飏 (yang):疾飞的样子。熛(biao)怒: 象火焰一样地怒号。熛: 火势飞扬。(14)耾耾(hong)雷声: 这里比喻风声如雷声。回穴: 回旋。错迕: 交错。(15)蹶(jue): 摇动。伐: 砍。伐木: 指吹折树木。梢: 击。林莽: 树林深处。(16)被丽披离: 形容风力不集中,向四处分散。冲孔:冲击洞穴。楗(jian): 门闩。(17)眴(xuan)焕:鲜明的样子。(18)乘凌: 上升凌越。(19)邸: 通“抵” ,触。华叶: 花叶。振: 震动。气:指花的香味。(20)芙蓉: 荷花。精: 通 “菁” ,即花(见《广雅》)。(21)猎:掠过。蕙草: 香草名。(22)离: 历。这里也是掠过之意。秦衡: 产于秦地的香木杜衡。(23)概(gai): 通“溉” ,吹平。新夷: 即辛夷,香木名。(24)被: 披盖。荑(ti): 同“稊”,植物的嫩芽。荑杨: 初生的杨树。(25)冲陵: 冲击侵袭。萧条众芳:使众多香花香草凋零冷落。(26)倘佯(chang yang): 徘徊。玉堂:宫殿的美称。(27)跻(ji): 升上。罗帷: 丝织品制的帐幔。洞房: 内室。(28)中(zhong)人: 风吹到人身上。(29)直: 特,但。憯(can)凄: 悲痛。惏(lin)慄: 寒冷。增欷: 抽咽声。(30)析酲(cheng): 解除酒醉。析: 解。酲: 酒病。(31)发明耳目: 使人耳聪目明。宁体便人:使人身体安宁。(32)塕(weng)然: 风忽然刮起的样子。堀(ku):突起。堁(ke): 尘土。(33)勃郁: 愤怒,形容风突然刮起尘土时似乎愤怒不平。(34)死灰: 冷却的灰。(35)骇: 这里作搅起解。溷浊:同下句的腐余,均指污秽肮脏之物。腐余: 剩余的腐烂东西。(36)邪:斜。薄: 迫。邪薄: 指风从旁侵入。瓮牖(weng you): 瓮口大小的窗户。室庐: 住房。(37)憞(dui)溷: 烦浊的样子。郁邑: 忧闷。(38)殴: 驱。殴温致湿: 《文选》李善注: “此风殴温湿气来,令致湿病也。”致: 招致。(39)惨怛(da): 忧劳,悲伤痛苦。造热:招致热病。(40)胗(zhen):唇疮。蔑(mie): 通“䁾(mie)”, 眼病。(41)啖(dan): 吃。 𫝲(ze): 嚼。 嗽: 吮吸。 获: 通“嚄(huo)”,大叫,大唤。(42)卒: 终了。死生不卒: 不死不活。

〔鉴赏〕《风赋》是战国时代楚国辞人宋玉的作品。相传宋玉是屈原的弟子,他的文学成就仅次于屈原。后代的人常常将屈宋并称。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属于宋玉名下的作品共有十四篇,其中大半是后人伪托的。历来公认为宋玉作品的是见于王逸《楚辞章句》的《九辩》。见于同书的《招魂》和见于萧统《文选》的《神女赋》、《高唐赋》、《登徒子好色赋》与《风赋》,虽然有人怀疑但并没有充分的理由否认宋玉是它们的作者。

根据这些作品并参考关于宋玉的轶事记载,我们知道宋玉本是出身卑微的一个“贫士” ,他在楚怀王宫廷做过“小臣” 。他和楚襄王的关系比较密切,是襄王的“文学侍从” 之一。

宋玉不但擅长文学,同时也娴于词令。他的语言才能也运用于辞赋。《风赋》就是一篇措辞巧妙,意味深长的 “谲谏”文字。

《风赋》以叙述楚襄王在兰台之宫披襟当风开端。以下借楚王和宋玉的几番问答展开关于风的文章。先泛泛描述风由发生而散布,然后渐渐强烈,又渐渐微弱以至于停息的一般现象。接下去用两段文字分别描写两种不同的风。一种是洁净的、凉爽的甚至带来香气的风。它给人快感,有益身体。这是国王(或统治阶级中的贵人们)所享受的风,叫做“雄风” 。另一种是挟带着尘垢、腐败物体和湿气,散播疾病,使人痛苦的风。这是平民大众所专有的风,叫做“雌风” 。这三段文字告诉读者: 风在大自然中,无论是“青苹之末”还是“泰山之阿”或“松柏之下”,本来只有一种,并无“雌” 、“雄” 之别,但是当它到了深宫之中,玉堂之上,就成了造福于“大王”的“雄风” ; 到了“穷巷”,进入“瓮牖”,就成了加害于“庶人” 的“雌风” 。很明显,作者认为造成风的分化与不公平的是人类不平等的社会,不是造物的本意。这篇赋显然不是对于风作科学的说明,也不是为描写风而描写风。作者只是借此把王公贵族和平民的生活作对比,指出贵贱贫富不齐和苦乐不均的现象。对楚王指出这个现象,就等于说: 请看,你自己身在天堂,你的人民却生活在地狱里。在言语之外,实际上同时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要不要采取措施减轻人民的痛苦?这就是《风赋》的讽谏意义。宋玉本是“贫士” ,他了解 “穷巷” 中人的生活,也有要求改善那些人的生活的愿望,同时又有一定的正义感推动他为那些人鸣不平,否则他不能写出这篇《风赋》。

《风赋》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它有这样的思想内容,不能不说是难能可贵的。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使千古读者为之动容,给予很高的评价。《风赋》的尖锐虽然不如杜甫的那两句诗,但是同样用对比的方法指出了社会上的不平等现象,客观上反映了被剥削阶级对现状的不满。在古代的文学里这样的例子能有多少呢?

《风赋》虽然有些地方用韵,就整篇说来很近散文。赋中没有多少铺陈,描写适可而止,给人的印象是活泼而简净。最后一段把庶人之风写完了就立刻带住,不再多费一词,而讽意全在言外。这种地方见出笔墨的经济。赋中把风分为雌雄两类,认为某种风可以为某一类人所专有,出人意表,颇有诙谐和诡辩的意味,因为不全作“庄语”,所以有较多的活泼性。但是读完之后加以回味,又觉得它命意深刻,能够启发人的深思,并不是浅薄的俳谐。赋家的讽谕精神,依照传统的说法是原本于《诗经》。其语言便捷,态度诙谐的趣味,多少受到了滑稽家谐隐风气的影响。如果能以巧妙的语言表达深刻的讽谕便是赋家所重视的“谲谏” 。赋家重视“谲谏” ,但赋中成功的谲谏却不多。因此,拿传统的论赋的标准来衡量《风赋》,它是难能可贵的。

字数:3495
余冠英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169-172页.

古代文学作品《风赋》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风赋》

《风赋》

辞赋篇名。战国宋玉作。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说:“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梁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及灵均唱《骚》,始广声貌。然赋也者,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也。于是荀况《礼(赋)》、 《智(赋)》,宋玉《风(赋)》……,爰锡名号,与诗画境,六义附庸,蔚成大国。遂客主以首引,极声貌以穷文,斯盖别诗之原始,命赋之厥初也。”唐吕向说:“时襄王骄奢,故宋玉作此赋以讽之。”(《文选·风赋》题注)明陈第《屈宋古音义》说:“夫风岂有雌雄?人自雌雄耳。以雌雄之人而当天风之飘飒,判乎欣喜悲威之不相侔也,则谓风有雌雄亦可。……人君苟知此意,则加志穷民,又乌能已。”近人林纾《古文辞类纂》说:“虽名为赋,直讽谕耳。雄雌对举而言。对庶人言雌风,对王不斥言雄风,但曰‘大王之风’,不敢以雄雌比并也。‘雄风’二字于间杂中出之,不留痕迹,自是运用妙处。直到结束,始指出雌风”;“通篇斥王不能苏民之困,自飨兰台之乐。风一也,入高爽之处,则愈病析醒;入于瓮牖之间,则生病造热。盖借风以斥楚王之不恤民隐。然言之无迹,但以贵贱共乐相形,盖善于谲谏也。”今人汤章平撰文《〈风赋)是‘讽谏’之作吗?》则认为:此篇是阿谀奉承之作,没有丝毫的讽谏意义,在思想上应予以否定。今人朱碧莲《宋玉辞赋译解》辨析说:“这不符合作品的实际情况。作品中把雄风和雌风加以强烈的对比,并分别描写其不同情状,这分明是引起楚王的注意,说明楚国存在着贫富不均的现象,楚王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而贫民则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描写难道没有讽谏意义,仅仅是为了奉承楚王?……《风赋》是有思想意义的,决非歌功颂德之作。”然今人刘大杰、游国恩等在其所著文学史中,皆认为此篇并非宋玉所作。理由如次:一、行文是散文赋体,这在宋玉的时代尚难产生;二、格式是叙述宋玉与楚王的问答之辞,观其文气,显然是出于第三者的口吻。今多数研究者认为,此篇为宋玉所作。它通过宋玉与楚王对话的形式,把风分为“大王之风”与“庶人之风”即“雄风”与“雌风”。将两者进行对比描写,展示了宫廷生活的豪侈荒淫和庶人的贫穷悲惨,揭露了社会生活中的不平现象,讽刺了楚王一味骄奢淫逸而不知体恤百姓的疾苦,反映了战国后期严重的阶级矛盾。在艺术方面,作者选用准确而生动的词语,传神地描写了风自形成、扩展到平息的过程,表现出细致地观察事物和准确地把握事物的能力;借风喻事,把雄、雌二风分别从属于君王和百姓,形成了强烈对比,讽谏有力;语言上韵散相间、参差错落,词藻华赡,善于铺陈夸饰。明陈第《屈宋古音义》评道:“宋玉之作,纤丽而新,悲痛而婉,体制颇沿于其师,风谏有补于其国,亦屈原之流亚也。”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1:4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