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题磻溪垂钓图》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题磻溪垂钓图》

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注释】

①吕望:周文王、周武王时的谋臣,到年老时还很穷困,常在磻溪钓鱼,后来遇文王,受赏识,被尊为“尚父”,辅助武王灭掉殷朝。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庙谟:朝廷的谋略,即谋划国家大事。②直钩钓国:语出《庄子·田子文》:“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钓,而其钓莫钓。”吕望用直钩,不施鱼饵,意非在鱼。③使宅鱼:五代时,吴越王钱镠规定,西湖渔民每天必须交纳若干斤鱼,谓之使宅鱼。见《十国春秋》卷八四。

【评说】

本诗选自《十国春秋》卷八四、陈邦彦《历代题画诗类》卷三三。

《磻溪钓鱼图》,画的是吕望垂钓于磻溪巧遇周文王的故事。题诗的前二句,写出画上的故事,说明吕望垂钓不过是消遣时光而已,他希望能遇到明君,施展治国的才能。诗的三、四句,笔头一转,使用假设句,说吕望如果今天在西湖上垂钓,就要交纳使宅鱼。这首题诗,由画上的“垂钓”生发联想,联想到现实生活中的弊政,巧妙地将周朝的史事与当代钱镠剥削百姓的事实联系起来,借题发挥,妙于运思,在违背常理的意想中,寓含着深刻的讽刺意味。


《题磻溪垂钓图》全诗|鉴赏|赏析|意境解读 - 历代题画诗 - 可可诗词网

《题磻溪垂钓图》

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罗隐(833—910),唐代诗人。本名横,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人。一说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累试进士不第,因改名“隐”。镇海节度使钱鏐爱其才,表荐为钱塘令、节度判官、给事中等职。罗隐工诗善文,尤擅杂文,他身处有唐末季,目睹政治腐败,写下了许多同情人民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的诗文,语含讽刺,笔锋犀利。著有《罗昭谏集》。

本诗是罗隐题咏《磻溪垂钓图》的诗,图为谁人所画,诗人未言明,我们也无法考知。 《磻溪垂钓图》画的是吕望垂钓于磻溪巧遇周文王的故事。磻(pan)溪,在今陕西宝鸡市东南,相传吕望年老穷困,常在磻溪里钓鱼,遇到周文王后,受赏识,被尊为“尚父”,后来辅佐周武王灭掉殷朝。事见《史记·齐太公世家》。诗的首句,便由此着笔, “吕望当年展庙谟”,吕望受到赏识后,便在周朝朝廷里施展自己的才能,参与国家大事的谋划。庙谟,朝廷庙堂里的谋略。 “直钩钓国更谁如?”是诗人对吕望的赞誉,意含言外,也自喻无人像周文王那样赏识、聘用自己。 “直钩钓国”,语出《庄子·田子文》: “文王观于臧,见一丈夫(指吕望)钓,而其钓莫钓。”这是说吕望未遇明主、未得治国重任以前,钓钩是直的,其上不放鱼饵,垂钓不过是聊以逍遥而已。他的这种“直钩钓国”的意愿,又有谁能比得上呢?以上两句,环绕图上的画意叙写,到第三、四句,诗才转出正意,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全诗的讽刺意义也便在这里。诗意是说假若吕望仍然活在世上,在西湖边垂钓的话,那么,他也要每天缴纳“使宅鱼”。五代后梁时,吴越王钱鏐规定西湖渔民,每天必须交纳若干斤鱼,谓之“使宅鱼”。周朝的吕望到五代时交纳“使宅鱼”,这是违背常理的事,十分可笑,就在这种反常的意想中,寓着极深的讽刺意义。

罗隐这首题画诗,就题发挥,妙于运思。诗篇由《磻溪垂钓图》生发出许多联想。诗人想到吕望“直钩钓国”,遇到明主,遂能施展才能,而自己怀才不遇的情思,也隐含言外。诗人从垂钓者得鱼联想到钱鏐的逼人交纳“使宅鱼”的弊政,因而将本诗的题旨落到讽刺钱鏐剥削百姓这个基点上,反映出罗隐诗“以讥刺为主”的基本特色。据载,罗隐诗流传后,钱鏐“遂蠲其征”,可见这首诗产生过明显的社会效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