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作者:[苏联]奥斯特洛夫斯基 背景搜索 本书成书于1932年—1934年。作者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出身工人家庭,12岁即开始劳动生涯,15岁加入共青团,参加过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战争,做过团与党的下、中层领导工作,是苏维埃“优秀的共产主义战士”。后双目失明,在疗养院口授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由他人记录、编辑成书。作者自称“1924年以前不太懂俄语”,而双目失明前也只上过一年函授共产主义大学。因作品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有着钢铁般意志的共产主义战士的形象和作家自身经历的传奇品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下简称《钢铁》)成为世界革命青年成才的“教科书”和“圣经”。在苏联国内,此书上百次地再版,在国外,也有50多种文字译本。 由译林出版社出版,曹缦西、王志棣翻译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较好的译本。 内容精要 保尔·柯察金是乌克兰某镇一个贫苦工人家的小儿子。父亲死得早,母亲则替人洗衣以养家餬口,哥哥阿尔青是个铁路工人。小学时的保尔就嫉恶如仇,敢想敢做。一次,他往那个愚蠢而又凶恶的神父的面团里撒烟灰被学校开除了。 十月革命爆发后,红色政权遭到了外国势力干涉和本国反动派的联合围攻。乌克兰的政治形势也空前地激烈动荡。借住在保尔家的朱赫来是个老布尔什维克,红军撤退时将他留在了镇上。朱赫来教保尔拳击,培养了保尔朴素的革命热情。一次,因为解救朱赫来,保尔自己被关进了监狱。而后愚蠢的敌人却又把他很快错放了。出狱后的保尔慌不择路,跳进了冬妮亚(林务官的女儿)家的花园。冬妮亚很喜欢热情、倔强、个性刚强的保尔,保尔也被清纯、漂亮、整洁、文雅的冬妮亚所深深吸引。
后来,哥哥阿尔青把保尔送到喀查丁参加了红军。在部队里,保尔当了骑兵,作战异常勇猛。战斗之余,他还喜欢读《牛虻》《斯巴达克思》等小说,一有空就讲给战友们听。一次激战中,他头部受重伤,被送进了医院。出院后,保尔住进了冬妮亚的亲戚家。他的一只眼睛有问题,不能再回前线了,但他立即投入了地方上的各种艰巨的工作。一次参加工友同志的聚会,保尔因带着穿着漂亮整洁的冬妮亚同去,遭到了工友们的讥讽和嘲笑。保尔意识到冬妮亚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遂下决心断绝了他们的感情。 为了供应城市木材,保尔参加了铁路筑建。秋雨、泥泞、大雪、冻土,工作条件越来越恶劣,武装土匪的骚扰和疾病、饥饿也都威胁着保尔和同志们。但铁路还是如期修通了,已升为省委委员的朱赫来为他们的革命热情深深感动,说“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由于成绩突出,保尔被任命为某铁路工厂的团委书记,女政委丽达经常帮助保尔,帮助他提高认识,搞好工作。保尔渐渐爱上了丽达,但又以革命为由牺牲了自己第二次萌动的爱情。 保尔因肺炎再次住进了医院,肺炎好了,但医生又在他脊柱上发现了弹片的伤痕。在家乡养病期间,保尔到烈士墓前凭吊战友,感慨万千,发出了感人至深、振聋发聩的豪言壮语:“人最可宝贵的是生命……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病愈后,保尔又忘我地投入到了革命工作中。在工作中,他坚决地和各种非主流思想和“歪风邪气”作斗争,对战友杜巴瓦的“变质”,他十分痛心,坚决地给予了批评…… 保尔的体质越来越坏。1924年,党组织不得不卸掉他身上的全部重担,让他长期疗养。他的视力越来越差。在海滨疗养时,保尔认识了达雅——一个工人家庭的小女儿。在达雅家中,保尔鼓动了达雅对老顽固父亲的造反,并引导她加入了苏维埃,达雅和保尔结婚了。 1927年,保尔完全瘫痪,继而双目失明。他也曾一度灰心丧气,想自杀,但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保尔开始了文学创作。1934年,在母亲、妻子以及同志们的帮助下,他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终于出版了!保尔高兴极了,他又有了新的革命武器——写作。 知名篇章 1920年,保尔在战斗中负伤,被炸瞎了一只眼睛,但外表看不出来。出院后,他和冬妮亚之间的爱情,被保尔更加昂扬的革命热情和阶级立场窒息了。以下选文正表明了那个年月的“爱情变奏”。 保尔出院以后,最初一段时间住在冬妮亚寄宿的布拉诺夫斯基家里。 他立即试图吸引冬妮亚参加社会活动。有一次,他邀请冬妮亚参加市里共青团的会议,冬妮亚同意了。但是,等她换完衣服,走出房间以后,保尔却咬紧了嘴唇:她打扮得那么雅致,那么讲究,保尔都不敢把她带到他的伙伴们那儿去了。 就为这件事情,他们之间产生了第一次冲突。保尔问冬妮亚为什么要这样打扮,她生气了: “我从来就不喜欢和别人一样。如果你觉得带我去不方便,那我就不去好了。”在俱乐部里,大伙儿都穿着褪色的制服和上衣,惟独冬妮亚打扮入时,惹人注目。保尔看在眼中,心里很不是滋味。同志们都把冬妮亚看做外人。冬妮亚也感觉到了,于是,她用轻蔑而带有挑衅的目光看着大家。 在货运码头担任共青团书记的装卸工潘克拉托夫宽宽的肩膀,穿着粗帆布衬衫。他把保尔叫到一边,不客气地看了看他,又对冬妮亚瞟了一眼,问道: “怎么,这位漂亮小姐是你带来的?” “是的,是我。”柯察金生硬地答道。 “呣……”潘克拉托夫拉长了话音,“她那副模样对我们可不大合适,倒像是资产阶级小姐。怎么会放她进来的?” 保尔的太阳穴怦怦地跳了起来。 “她是我的同伴,是我把她带进来的,懂吗?她对我们并没有敌意,只是她的打扮嘛,那倒确实有点问题。不过,也不能总以穿戴取人吧。什么人可以带进来,这我清楚,同志,没什么值得你挑剔的。” 他本来还想再说几句难听的话,但忍住了,因为他知道,潘克拉托夫讲的话代表着大家的意见。于是,他把满肚子的气统统发泄在冬妮亚的身上: “早就跟她说过!见什么鬼,要出这种风头!” 这天晚上是保尔和冬妮亚之间的友谊破裂的开端。保尔注意到,似乎十分牢固的友谊出现了裂痕,内心既痛苦,又惊诧。 又过去了几天。每一次见面,每一次谈话,只能使他们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越来越冷淡。冬妮亚庸俗的个人主义已经让保尔难以忍受。 他们俩心中都很清楚:感情的破裂已不可避免。 (选自《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曹缦西、王志棣译,译林出版社) 妙语佳句 对我来说,生活中再没有比掉队更可怕的事了。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已把自己的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电影《保尔·柯察金》的海报 阅读指导 保尔的故事,在中国应该称得上是家喻户晓。保尔关于“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的豪言,是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都曾背诵过的。在一定程度上,保尔精神已经和雷锋精神一起,成为了中国青年学生的道德标准和行为楷模。 穿越历史地域时空,《钢铁》真切震撼人心的,是保尔钢铁般的意志,是他身残志坚,敢于向一切困难挑战的英雄气度和大无畏精神,这种精神,对于任何时代、任何一个力图有所作为的人都是同样需要的。这才是这部红色岁月里诞生的作品魅力之所在。正如罗曼·罗兰所评价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本身就是一首诗”,当然,是一首革命抒情诗,也是一首奋斗者的义勇军进行曲。 有意思的是保尔的爱情故事。他与冬妮亚(林业官的女儿)、丽达(女政委)、达雅(工人)的三段恋情,暗含了一个红色的俄罗斯男人逐渐远离肉体、远离奢华,而向精神、原则、理念皈依靠拢的心灵历程。对冬妮亚的爱出自一个懵懂少年的本心,那是任何一个人都会自然产生的对美好、对舒适生活的向往;和丽达女政委的爱情产生在共同的革命生活中,“革命高于一切”的口号窒息了保尔心中残留的对丽达的爱恋;与工人女儿达雅的结婚与其说出自爱情,不如说出自拯救,这时的保尔已肉体残缺而精神凸现,保尔靠着“精神”、“意志”自救,也拿着它照亮达雅的眼睛。他的精神已被视为“共产主义事业燎亮的明灯”。 自1942年以来,《钢铁》中译本在中国流行了数十年。1999年末新版电视连续剧《钢铁》的公映,又再次掀起了对“保尔”精神的关注。这实为文学接受史上罕见之现象。 阅读建议 全书打动人心的,是保尔身残志坚的顽强意志,而最让人深思的,则是保尔和三个女性前前后后的“爱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外国文学作品简析 苏联作家尼·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小说。小说叙述了保尔·柯察金在革命斗争中由一个工人子弟成长为无产阶级坚强战士的历程。保尔12岁就进车站食堂当杂役,眼见和身受的不平之事使他仇恨为非作歹的人。十月革命爆发,彼得留拉匪徒占据了保尔的家乡。保尔因救革命者朱赫来而被匪徒抓去,遭到拷打,不久被误释,逃离家乡去参加红军。一次激战中保尔负了重伤,女友冬妮亚在医院找到了他。保尔出院后,这对重逢的恋人终因道路不同而分手。为了渡过敌人破坏造成的经济困难,解决城市越冬燃料,共青团突击队去修筑通往伐木场的铁路。筑路工地上,保尔和同志们在泥泞和冰雪中艰苦顽强地劳动,创造了战胜困难的奇迹。就在工程接近尾声时,保尔患伤寒病倒。病愈后他重新投入工作。但由于屡遭伤病摧残,保尔身体状况渐趋恶化,终至失明瘫痪。他一度因离开了工作和斗争而焦躁悲观,感到失去了生活意义。后来,他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重重困难,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拿起了新的武器,开始了新的奋斗。 小说生动地再现了俄国苏维埃政权初创和巩固时期风云激荡的历史,反映了广大苏维埃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劳动,突出刻划了以保尔为代表的苏联第一代共青团员在斗争中成长的光辉历程,热情歌颂了他们的共产主义品质和对革命事业的伟大贡献。保尔·柯察金是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保尔童年遭受的辛苦和屈辱培养了他自发的阶级仇恨和刚强性格,经受了国内战争的洗礼、党的教育,他成长为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不向任何困难和敌人屈服的英雄。超乎常人的毅力是这个英雄的突出性格特点,筑路工地上,他拖着冻坏的双脚和高烧的病体,仍坚持天不亮就起床上工;当他由于身体状况不得不离开工作岗位后要寻找新的奋斗之路时,又克服了双目失明和文化程度低的困难,开始文学创作并获得了成功。小说还通过保尔的恋爱写出了他置革命事业于爱情之上的情操,通过对不良现象和堕落分子的斗争表现了他的责任心和正义感,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个个性鲜明、真实感人的无产阶级英雄形象。围绕保尔,小说还塑造了共青团员的集体英雄群像和朱赫来等老一辈布尔什维克形象,对保尔形成映衬;也写了杜巴瓦等堕落分子,与保尔等英雄形成对照。 小说具有史诗的风格,形象地再现了苏维埃十月革命前后国内战争的严峻岁月和恢复国民经济的艰苦时期的历史特征,洋溢着那个历史时期特有的青春活力和革命激情,给人以鲜明的时代感和历史感。小说的情节进程中插入了一些日记和书信。女医生的日记补叙出了保尔伤重昏迷时的情节,丽达的日记则从另一角度交代了筑路工地总形势和城里情况,巧妙地揭示出丽达对保尔的深情,叙述视角灵活,结构简洁而富于变化。保尔给哥哥的信和他的内心独白,打开了他内心世界之窗,是表现主人公精神品质的重要艺术手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