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诗歌篇名。唐刘禹锡作。明胡震亨《唐音癸籤》:“刘梦得尝爱张文昌‘朝衣暂脱见闲身’之句,及自为诗,有云‘沈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若不胜宦途迟速荣悴之感,曲为之拟者。嗟乎!人所由不能真脱朝衣长享闲者,正以此耳。思之能无浩叹!”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沉舟’二语,见人事不齐,造化亦无知之何!悟得此旨,终身无不平之心矣。”今人吴寿荪《唐诗别裁集校记》:“ ‘沉舟’二句针对乐天赠诗‘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而言,乃梦得自慨之词,沈说非是。”今人卞孝萱、吴汝煜《刘禹锡》:“诗的感情是极为复杂的。不仅有‘不胜宦途迟速荣悴之感’,还有对摈斥他的执政者的愤怒,对已经失去的旧友的悼念和对白居易的劝勉之情的感慰。中间‘沉舟’一联闪耀着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他虽然长期遭遇不幸,但不是觉得整个世界都是一片黑暗,而是能够正确地认识到,即使自己成了‘沉舟’和‘病树’,客观世界仍然是美好的,社会照样前进。”此诗作于唐敬宗宝历二年(826),时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回洛阳,途经扬州与白居易会面。白写下《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赞扬刘禹锡的才气,感叹刘的不幸遭遇。刘写下此诗,酬赠白居易。诗曲折地表达作者遭受政敌打击、长期远谪异地的愤慨不平心情,同时也表现了他奋发向上和不计较个人沉沦的乐观态度,首联写遭贬。刘自永贞元年被贬,至今日被召回京,在巴山楚水这些荒僻之地已经有二十三个春秋。长期谪居的愤懑之情含蓄透出。颔联写归来。用两个典故说明归来之后,老友不在,徒然空怀,恍如隔世,人事全非。颈联极为精警,以沉舟、病树自喻,惆怅中翻出达观之意;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皆春。尾联点明酬答之意,说读到白的诗句不胜感慨,借酒振奋精神,重新投入生活。全诗叙事简洁,比喻生动;中间两联,或用典抒慨,或借景达意,尤为精警形象;诗情跌宕起伏,沉郁而不失昂扬之气,因而传诵不衰。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注释】酬:答谢,这里是以诗酬答的意思。乐天:即大诗人白居易,字乐天。 巴山楚水:泛指作者曾被贬谪到的四川、湖南、湖北等地。二十三年:作 者被贬出京到回京,期间约二十三年。弃置身:指遭受贬谪的诗人自己。 闻笛赋:指西晋向秀的《思旧赋》。赋序中说,自己经过嵇(jī)康旧居,听 见邻人吹笛,忍不住悲伤,便写下《思旧赋》追念他。刘禹锡借用这个典 故怀念已死去的同僚王叔文、柳宗元等人。翻似:反而像。烂柯人:指晋 人王质。王质上山砍柴,看见两个童子下棋,就停下观看。等棋局终了, 手中的斧把已经朽烂。回到村里,才知道已过了一百年。刘禹锡借这个 典故表达世事沧桑,人事全非,暮年返乡恍如隔世的心情。歌一曲:指白 居易作的《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一诗。长(zhǎng):增长,振作。 【大意】在那巴山楚水的凄凉之地,我度过了二十三年的贬谪生涯。平日里 怀念老朋友,无奈地吟诵向秀的《思旧赋》,回到故乡却感到物是人非。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艘万艘舟船驶过,病树前头却是万木争春的情景。今 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歌,暂且借这一杯美酒来振作一下精神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