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过零丁洋》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过零丁洋》《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①,干戈寥落四周星②。山河破碎风飘絮③,身世浮沉雨打萍④。惶恐滩头说惶恐⑤,零丁洋里叹零丁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⑦! 【注释】 ①遭逢:遭遇。起一经:唐宋时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是考儒家经典中某一部著作的经义,总称明经;“起一经”是说政治生涯是从考一部经书的经义得中进士开始的。②四周星:四年。星,岁星。③絮:柳絮。④萍:浮萍。⑤惶恐滩: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很急,在今江西省万安县境内。文天祥在1277年被元军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到福建去。⑥零丁洋:又作伶仃洋,在今广东珠江口外。文天祥于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兵败被俘,被囚禁在元军战船上。⑦丹心:忠心。汗青:古代在竹简上写字,编在一起就是“册”。制作竹简时先用火烤,让水分散发,既易于书写又可防腐,称为“汗青”。这里用“汗青”指史册。 【诗大意】 艰难困苦的经历是从考取明经科进入仕途开始的,越来越处于逆境的抗击元军的战争已经历了四个年头。国土沦丧,国势危难,就像狂风中的柳絮,个人身世的坎坷不幸就像雨打的浮萍。过去在惶恐滩头战败时曾诉说过惶恐的心情,现在在零丁洋上叹息自己的零丁(伶仃)处境。但是自古以来谁都难免一死,所以为人就应该在历史上留下光照千秋的一片忠贞之心! 【赏析】 宋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文天祥兵败被俘,被囚于元军战船上。第二年正月,元军追击在崖山(今广东省新会县南面海中)的南宋最后一个皇帝赵昺,遇到宋军的顽强抵抗。元将张宏范逼文天祥劝降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说:“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文天祥同时把《过零丁洋》这首诗给张宏范看,坚决拒绝了他的无耻要求。所以《过零丁洋》实际上是文天祥下决心以死报国的“明志诗”。 文天祥于宝祐四年(1256)中进士后,一直担任不太重要的文官职务。当时的南宋政府在偏安一百多年后不但不思振作以匡复失地,反而越来越腐败,皇帝和权臣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对外一味委曲求全,称臣纳贡,以求苟安,对内则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以供一小撮人的挥霍,黎民百姓深深陷于水深火热之中。在这种情况下,朝廷上投降派一直占上风,抗战派遭冷落。文天祥在开庆元年(1259)曾上疏请斩主张迁都避敌的宦官董宋臣并献御敌之计,但根本无人理睬。德祐四年(1275)元军从湖北东下直逼南宋首都临安,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军去保卫临安,从此开始了他领导宋军抗击元军的戎马生涯。 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是写作者的不幸遭遇:中进士以后看到山河破败,民不聊生,深感重任在身,但自己正确的政治主张却得不到朝廷的支持;接下来是四年征战,屡次失利。“干戈寥落”是伤心语,因为南宋政权已丧尽民心,江南地区人民根本无心起来保卫这残酷压榨和剥削自己的赵家王朝,所以文天祥几乎是孤军作战,这就是为什么出现“干戈寥落”局面的原因。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写当时国家和个人的处境都已岌岌可危。狂风中的柳絮,命运已不由自主,难免沦落之苦;骤雨中的浮萍只有最终沉没的结局。这一联以形象的比喻真切地叙写了南宋和作者当时所处的危难境地。 颈联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借用地名谐音,叙述兵败时的惶恐心情和被俘后的孤苦景况。从艺术技巧上来看,这是一联难得的巧对,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诗文修养。尽管从格调上来看,有些低沉,但只要我们结合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去看也不难理解。当时文天祥已沦为元军的俘虏,还有什么高调可唱呢。承认失败是痛苦的,而更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是苟且偷生,还是以死报国?所以这一联是一个转折,用极低沉悲凉的语调引出尾联惊天地、泣鬼神的千古名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几乎每一个中国知识分子都熟悉的正气凛然、惊心动魄的诗句,千百年来在民族存亡关头曾激励了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尊严、为祖国的自由而献身。这样的诗句的巨大精神力量几乎是历史上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不是一般的豪言壮语,而是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身体力行的誓言,因而具有特殊的感召力。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此诗是文天祥《指南录》中的一篇,为其代表作之一,约作于祥兴二年(1279)——被元军俘获的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之时。后来元军元帅张弘范一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他出示此诗以明志节。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作者面临生死关头,回忆一生,感慨万千,从何写起呢?他只抓住两件大事,一是以明经入仕,这是关系他个人政治前途的大事;二是“勤王”,这是关系宋王朝存亡的大事。他深感知遇之恩,满怀救国图报之志,以此两端起笔,就极好地写出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的心境。“四周星”,是指德祐元年(1275)正月,文天祥以全部家产充当军费,响应朝廷号召“勤王”,至祥兴元年十二月在五坡岭战败被俘,恰是四年时间。这四年,为了挽救王室,他竭尽全力,折冲樽俎,展转兵间,但仍未能挽回局势。“干戈寥落”,是就国家整个局势而言。据《宋史》记载,朝廷征天下兵,但像文天祥那样高举义旗为国捐躯者寥寥无几。因为干戈寥落,孤军奋战,难以御敌,战争打得愈来愈惨,致使宋朝危在旦夕。作者用“干戈寥落”四字,暗含着对苟且偷生者的愤激,对投降派吕师孟、贾余庆、刘岊等一伙的谴责!“寥落”,一作“落落”,其意相反,则是指作者自己频繁的战斗生涯,但所揭示的内涵远不及“寥落”广阔。 接着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抒写,如果说首联是从纵的方面追述,那么,颔联则是从横的方面渲染,不过写得更为深沉。“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它是“干戈寥落”、孤掌难鸣的必然结局。一个以巩固王室为己任的重臣,眼见山河破碎,端宗在逃难中惊悸病死,八岁的卫王赵昺在陆秀夫等拥立下,行朝设在崖山海中,追兵一到,随时都有覆灭的可能,大宋江山已如风中柳絮,无法挽回,能不痛心泣血?作者用凄凉的自然景象喻国事的衰微,极深切地表现了他的哀恸。果不出诗人所料,写此诗后约二十天——祥兴二年二月初六,陆秀夫背负帝昺投海殉国,南宋就此灭亡。亡国孤臣有如无根的浮萍飘泊水上,无所依附。这际遇本来就够惨了,而作者再在“萍”上着“雨打”二字,就更显凄苦。而这不正象征着文天祥政治上的一生么!他当初入朝不久,即因忤权贵董宋臣、贾似道而屡被罢斥;在抗元斗争中,出生入死,一次被扣,两次被俘,为尽节自杀,曾服毒,又绝食,却偏偏不死。而今家破人亡,老母被俘,妻妾被囚,大儿丧亡,自己也身陷敌手。这遭遇还不够惨么!所以说,这“身世浮沉”,并非是指个人仕途的穷通,而是概括着作者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坎坷不平的一生。这一联对仗工整,比喻贴切,形象鲜明,感情挚烈,读之使人怆然! 五六句紧承前意,进一步渲染生发。惶恐滩,原名黄公滩,在今江西万安县赣江之中,是赣江十八滩之一,水流湍急,是最险的一滩,人们乘船渡此滩十分惊恐,故又称“惶恐滩”。景炎二年(1277),文天祥的军队在空坑(江西吉水附近)被元兵打败后,曾从惶恐滩一带撤退到福建汀州。前临大海,后有追兵,如何闯过那九死一生的险境,转败为胜,求得“救国之策”?这是他当时最忧虑、最惶悚不安的事了。而今军队溃散,身为俘虏,被押送过零丁洋,能不感到孤苦伶仃?这一联特别富有情味,“惶恐滩”与“零丁洋”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而又被作者运用来表现他昨日的“惶恐”与眼前的“零丁”,真可谓诗史上的绝唱!设若没有如此的亲身经历和出众的艺术才华,是绝难写出这样出色的对句来的。 以上六句,作者把家国之恨、艰危困厄渲染到极致,哀怨之情汇聚为高潮,而尾联却一笔宕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表现出他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这联壮语感召了后代多少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谢榛说:“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四溟诗话》)。由于结尾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由郁而扬,形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 《过零丁洋》 七言律诗。文天祥作于祥兴二年(1279)正月过零丁洋时。1278年文天祥战败被俘,元军元帅张弘范(南宋降将)强迫他随船追击南宋皇帝赵昺,并强迫他写信劝降在海上坚持抵抗的张世杰,诗人写下了这首诗。诗中回顾了战斗的辛苦遭遇,接着描述了当时形势和个人经历,再写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两件事,惶恐滩头曾抗战而败,零丁洋里又被俘随船,最后表示了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千古名句。诗中表现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悲愤情感和以身殉国的决心。诗中运用比喻与双关的手法叙事抒情,形象贴切,感情深沉,语言真挚。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注释】零丁洋:即伶仃洋,在今广东中山南的珠江口。辛苦:辛酸苦难。遭逢:遭遇朝廷选拔。起一经:因为精通某一种经书而通过科举考试做了官。干戈:两种兵器,此处代指战争。寥(liáo)落:冷清,荒凉。四周星:四年。山河:国土,国家。风飘絮:被风吹散的柳絮。浮沉:动荡不安。萍:浮萍,浮生在水面上的一种草本植物。惶恐滩:在今江西万安的赣江中。文天祥江西兵败后,经惶恐滩撤退到福建。零丁:孤苦伶仃。丹心:红心,比喻忠心。汗青:史册。古时在竹简上记事,先用火烤竹片,竹中水分会像冒汗一样渗出。 【大意】我遭受苦难正是因为精通经书而获得官职,使我在荒凉冷落的战场上度过了四年时光。祖国山河支离破碎,像被风吹散的柳絮一样无法挽回,我的一生坎坷动荡,好像被大雨打过的浮萍漂泊不定。在惶恐滩诉说曾经惶恐的往事,在伶仃洋悲叹自己的孤苦伶仃。自古人生在世,谁能永远不死?死后我也要留下这颗精忠报国的心,永远留在史册中。 字数:503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95页.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