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谢公约惠墨竹图》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谢公约惠墨竹图》
杨杰 幽人喷墨写成竹,变化琅玕作玄玉。 公约赠我两大轴,不比丹青凡草木。 六月都城苦炎燠,车马纷纷正驰逐。 曲台官冷昼掩关,净扫虚堂展寒绿。 帘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 忆得遍舟载雪时,曾寄会稽江上宿。 杨杰,宋代诗人。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无为(今属安徽)人。北宋诗人。嘉祐四年(1059)进士,元祐中,历礼部员外郎,出知润州,改两浙提点刑狱。卒,年七十。他的诗,平易处近白居易,奇崛处近卢仝。有《无为集》。 谢公约是杨杰的友人,他的生平和他的墨竹画,画史上缺少记载,诗里提到的“喷墨”画法,画学理论书中,也很少见到。杨杰的题画诗,为我们保存了这方面的资料。 诗分为两部分,前四句就题写来;后八句用画的艺术效果来形容谢公约的画艺。 “幽人喷墨写幽竹,变化琅玕作玄玉”。琅玕,如美玉般的绿色竹竿。玄玉,黑色玉石。高雅的谢公约用喷墨的方法画成墨竹,使绿竹变成黑色的玉石。 “公约谢我两大轴,不比丹青凡草木”,公约赠我两大幅雅洁的墨竹,不是凡俗的草木画所能比肩的。这四句都是就诗题上“谢公约”、 “惠”、 “墨竹图”着笔,写尽题意。 “六月都城苦炎燠”句起,至尾句,为第二部分。诗人收到谢公约《墨竹图》的时候,正值炎热的六月。 “六月都城苦炎燠”,燠(yu),热。六月的都城开封,酷热难熬, “车马纷纷正驰逐”,人们纷纷驾着车马到郊外避暑。 “曲台官冷昼掩关”句,是说礼部衙门门庭冷落,白天都关了门。 “曲台”,秦汉宫名,汉代作射宫,是皇帝考试贡士的地方,后人因以曲台代称礼部。杨杰在宋哲宗元祐时代任礼部员外郎,本诗当作于此时。“净扫虚堂展寒绿”,诗人抱着恭敬的心意,将空堂打扫干净,展开谢公约的墨竹画卷。寒绿,指墨竹画,这里的诗意有二个跳跃,实际上是不同的视觉形象的转换。诗句先通过竹竿形象的沟通,使墨竹的色泽转换成绿竹的色彩;然后由绿竹的绿色,转换成“寒”的感觉。我国古代画论中早就有“炎绯寒碧”的说法(见萧绎《山水松石格》,此书系后人伪托),色分寒暖,碧色为寒色,夏日,人们一见碧绿的竹荫,心底便有凉意。 “帘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诗意承上文而向前发展,是说绿竹既然给人带来凉意,忽然感到帘间有微风吹来,满屋清爽,消除暑气,而画上的竹枝纹丝不动。因为墨竹画得逼真,因此展观竹画,顿使满屋清凉。诗人通过艺术效果的描写,极力赞颂谢公约画艺的高超清绝。最后二句:“忆得遍舟载雪时,曾寄会稽江上宿。”表示答谢之意。这两句诗,用了王徽之雪夜访友的典故,晋代名士王徽之于雪夜忽然思念友人戴逵,便从会稽乘船到剡溪冒雪寻访老友,事见《世说新语·任诞》,后代诗文作家常用它来表示思友、访友的意思。诗人观画后,写诗告诉谢公约,非常感谢你惠赠竹画的厚意,有朝一日,我会像王徽之一样冒雪来寻访你。结句扣应诗题上的“惠”字,与其他诗句也有了内在联系,使全诗的艺术结构更为完整、严密。 诗中提出用“喷墨”的方法画竹,很新奇。一般画论论及用墨方面,讲到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破墨、飞墨诸法,郭熙《林泉高致》也总结过若干种用墨方法: “斡淡”、“皴擦”、 “渲”、 “刷”、 “捽”、 “擢”、 “点”等,中国画法里的“用墨”,总是与“用笔”联系在一起,通过运笔动作的种种变化而造成用墨的变化,而“喷墨”之法却离开“用笔”,用嘴巴喷吐水墨,这在画史上很少见,元代汤垕《画鉴》里记载过这种画法: “(近世陈容)画龙深得变化之意,泼墨成云,噀水成雾,醉余大叫,脱巾濡墨,信手涂抹,然后以笔成之。”噀(xun),喷也。喷水而成雾,与谢公约“喷墨”而成竹,技法有相似之处。这种技法,总非绘画正宗,选此诗聊备一格。 《谢公约惠墨竹图》
杨杰 幽人喷墨写成竹,变化琅玕作玄玉①。 公约赠我两大轴,不比丹青凡草木。 六月都城苦炎燠②,车马纷纷正驰逐。 曲台宫冷昼掩关③,净扫虚堂展寒绿。 帘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 忆得扁舟载雪时④,曾寄会稽江上宿。 【注释】 ①琅玕:如美玉般的绿色竹竿。玄玉:黑色玉石,指图上的墨竹。②燠(yu):炎热。③曲台:秦汉宫名,汉代作射宫,是皇帝考试贡士的地方,后人因以曲台代称礼部。④扁舟载雪:用雪夜访戴的故事。晋代名士王徽之,于雪夜忽然思念友人戴逵,便冒雪从会稽乘扁舟到剡溪,寻访老友。事见《世说新语·任诞》。 【评说】 本诗选自厉鹗《宋诗纪事》卷二二。 杨杰(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字次公,自号无为子,无为(今属安徽)人。嘉祐四年(1059)中进士,历仕礼部员外郎、润州知州、两浙提举刑狱。诗风平易如白居易傅,奇崛似卢仝。有《无为集》。 谢公约,是杨杰的朋友,有关他的生平和墨竹画,画史上缺少记载。 这首七古题画诗,押入声韵,按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就题写,谢公约用喷墨的方法画成墨竹,使绿竹变成黑色玉石。四句诗意都是环绕诗题上“谢公约”、“惠”、“墨竹图”着笔的,写尽题意。 后八句为第二层,用墨竹画的艺术效果,形容谢公约画艺高超。谢公约送画的时候,正值炎热的六月,都城开封,酷热难忍,诗人所在的礼部衙门门庭冷落,白天都关了门。诗人收到竹画以后,抱着恭敬的心意,将空室打扫干净,展开谢公约的《墨竹图》卷,顿时满堂映着绿色,生出寒意。这里,诗意出现两个飞跃,即视觉形象的转换和视觉与感觉形象的融通。先由视觉形象上墨竹的黑色,转换成翠竹的绿色;再由绿色产生“寒”的感觉。我国古代画论早有“炎绯寒碧”的说法(萧绎《山水松石格》),色分寒暖,绿色属寒色,能产生凉意。杨杰“展寒绿”的诗意,体现着这种美学观念。“帘间忽有微风来,不动纤枝清满屋”,诗思承上文继续向前拓展,《墨竹图》画得逼真,不仅使人生出寒意,还带来帘间的微风,满屋清爽,消除暑气。在炎热的六月里,展开画卷,“展寒绿”、“清满屋”,诗人通过对谢氏墨竹图艺术效果的描写,极力称赞他画艺高超不凡。最后两句,扣应诗题上的“惠”字,运用《世说新语》里雪夜访戴的典故,诗人告诉谢公约,感谢你惠赠竹画,我会像王徽之那样冒雪来寻访你,向你表示谢意。以此收结全篇,诗意完整圆满,结构严密,非常得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