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IgA肾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IgA肾病 IgA肾病又称“Berger病”、“IgA系膜性肾炎”,其临床特征是反复发作性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本病属中医“尿血”范畴。 〔病因病机〕 发病机理尚不清楚。一般认为是由循环免疫复合物介导,通过补体旁路激活的疾病。 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热客肾与膀胱,损伤络脉所致。反复发作则耗气伤血而成瘀。 〔西医诊断标准〕 一、病史 发病前1~3天多有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 二、临床表现 1.血尿,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呈发作性。常于感染后24~48h出现肉眼血尿,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消失。60%病人于呼吸道感染后再度出现血尿。 2.高血压,20%有一过性高血压。多数无浮肿。 3.少数以肾病综合征起病,出现大量蛋白尿。反复发作晚期可发展至肾功不全。 三、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红细胞数个至满视野/HP,畸形红细胞为主。尿蛋白<1g/24h。 2.血生化:血沉、血清总补体正常,尿素氮正常或一过性升高血清IgA多增高。 3.肾活检:系膜区基质增生,系膜细胞增多,系膜区扩大,有以IgA为主的颗粒状沉积。 〔鉴别诊断〕 1.家族性良性血尿: 多有家族史,常无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 2.急性肾小球肾炎: 潜伏期长,多在感染1周左右发病,经休息和治疗8周左右可痊愈。 〔中医辨证分型要点〕 一、湿热下注 尿频、尿赤或镜下血尿,咽赤口渴,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二、气虚血瘀 反复尿血,神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质暗淡,脉沉细。 三、阴虚火旺 持续镜下血尿,或轻或重,头晕耳鸣,手足心热,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 避免抗原侵入,清除感染灶,预防和及时治疗感染。 一、中医分型治疗 1.湿热下注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二妙汤合小蓟饮子加减。 黄柏 牛膝 小蓟 生地 蒲黄 白茅根 茜草 金银花 白花舌 蛇草 甘草 2.气虚血瘀 治法:益气,活血化瘀。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 黄芪 茯苓 白术 丹参 益母草 赤芍 鸡冠花 凤眼草 甘草 3.阴虚火旺 治法:滋阴降火,凉血止血。 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 生地 丹皮 泽泻 枸杞 山萸 野菊花 旱莲草 女贞子 芡实 小蓟 甘草 二、单方验方 1.白茅根50g:水煎代茶饮,用于血尿明显者。 2.玉米须50g:水煎代茶饮,用于蛋白尿不消者。 三、肾上腺皮质激素 IgA肾病伴肾病综合征可选用,遵循“首始量足,减药要慢,维持要长”的原则。每日1.5~2mg/kg,治疗4~8周后,逐渐减量至维持量后用4~8个月左右。 四、苯妥英钠 每日3~5mg/kg,分3次口服,疗程1~3个月。可降低血清多聚体IgA浓度,但不能缓解血尿的发作和肾组织学改变。 〔现代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提示,茜草双脂对IgA肾病的血尿疗效显著。雷公藤多甙治疗IgA肾病,可降低血清IgA、IgG,减少尿蛋白和红细胞。 血浆置换治疗,对恶性进展性IgA肾病患者清除IgA免疫复合物有明显疗效,但在治疗停止后肾功能继续恶化。环孢霉素A治疗对病理损害和病程自然进展均无有利影响。阿斯匹林口服可能减少IgA免疫复合物,减少系膜IgA沉积,但对改变肾功能效果如何,尚不肯定。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