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诗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诗经》

 诗歌集。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崇儒,始称《诗经》。共收诗歌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而无辞。诗经中绝大多数的创作年代已不可考;可考者,最早的约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期),最晚的约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春秋中叶)。这些诗都是合乐歌唱的,按音乐性质的不同,被分为《风》、《雅》、 《颂》三大类。《风》是地方乐调,有十五国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桧、齐、魏、唐、秦、 豳、陈、曹, 计160篇。《雅》是正乐,是西周中央王畿的乐调, 分《小雅》和《大雅》; 《小雅》74篇, 《大雅》31篇。《颂》是庙堂乐歌,有《周颂》(31)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它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现实状况,在我国诗歌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这些诗歌比较成熟地运用了赋、比、兴等文学创作方法。赋、比、兴与风、雅、颂又合称为“六义”或“六诗”。

古词语“《诗经》”的出处、文献和意思 - 可可诗词网

《诗经》

 《虞书》曰:“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然则诗之道放于此乎。”(郑注:诗所以言人之志,意也。永,长也。)
 

汉·郑玄《诗谱序》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诗·大序》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论语·子罕》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
 

《庄子·天运》


 古者,《诗》三千馀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国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史记·孔子世家》


 自是之后,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
 

《史记·儒林传》


 《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书》曰:“诗言志,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歌。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又有毛公之学,自谓:子夏所传。
 

《汉书·艺文志》


 (孔安国)又传《毛诗》授王璜、平陵涂、恽子真。子真授河南桑钦君长,王莽时诸学皆立。……申公,鲁人也,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馀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申公卒以《诗》《春秋》授,而瑕丘江公,尽能传之,徒众最盛。……教授韦贤,治《诗》事博士大江公及许生……由是鲁诗有韦氏学。
 辕固,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诸齐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后)苍亦通《诗》《礼》……
 韩婴,燕人也。孝文时为博士,景帝时至常山太傅。婴推诗人之意,而作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归一也。淮南贲生受之。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武帝时,婴尝与董仲舒论于上前,其人精悍,处事分明,仲舒不能难也。后其孙商为博士。孝宣时涿郡韩生,其后也。以《易》徵待诏殿中,曰所受《易》即先太傅所传也。尝受《韩诗》。……赵子,河内人也,事燕韩生。授同郡蔡谊……谊授同郡食子公与王吉。吉为昌邑王中尉……食生为博士,授泰山栗丰;吉授淄川长孙顺。顺为博士,丰部刺史。由是《韩诗》有王食、长孙之学。……
 毛公,赵人也。治《诗》。为河间献王博士。授同国贯长卿,长卿授解延年,延年为阿武令,授徐敖,敖授九江陈侠,为王莽讲学大夫。由是言《毛诗》者,本之徐敖。
 

《汉书·儒林传》


 或有问于予曰:“诗,何为而作也?”予应之曰:“人生而静,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动,性之欲也。夫既有欲矣,则不能无思。既有思矣,则不能无言。既有言矣,则言之所不能尽而发于咨嗟咏叹之馀者,必有自然之音响节族,而不能已焉。此诗之所以作也。……吾闻之,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惟《周南》《召南》亲被文王之化以成德。而人皆有以得其性情之正,故其发于言者,乐而不过于淫,哀而不及于伤,是以二篇独为“风”诗之正经。自《邶》而下,则其国之治乱不同,人之贤否亦异,其所感而发者,有邪正是非之不齐,而所谓先王之风者,於此焉变矣。若夫《雅》《颂》之篇,则皆成周之世,朝廷郊庙乐歌之辞,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其作者往往圣人之徒,固所以为万世法程,而不可易者也。至於《雅》之变者,亦皆一时贤人君子,闵时病俗之所为,而圣人取之。其忠厚恻怛之心,陈善闭邪之意,尤非后世能言之士所能及之,此《诗》之为经,所以人事浃于下。天道备于上,而无一理之不具也。”曰:“然则其学之也当奈何?”曰:“本之二《南》,以求其端,参之列国以尽其变;正之于《雅》以大其规,和之於《颂》,以要其止。此学《诗》之大旨也。於是乎章句以纲之;训诂以纪之;讽咏以昌之;涵濡以体之。察之情性隐微之间,审之言行枢机之始,则修身及家平,均天下之道,其亦不待他求,而得之于此矣。”问者唯唯而退。余时方辑《诗传》,因悉次是语以冠其篇云。
 

宋·朱熹《诗集传·序》


 宋人竞立新说,至朱子集其成。元明一概尊崇,近人一概抹杀。案朱子《集传》,间本三家,实亦有胜于毛郑者。……国初崇尚古学,陈启源等仍主《毛诗》,后有戴震、段玉裁、胡承珙、马瑞辰诸人,陈奂《毛氏传疏》尤备。……乾嘉崇尚今文。《齐诗》久亡,孤学复振,采辑三家诗者甚伙。陈乔枞《鲁齐韩诗遗说考》尤备。
 

清·皮锡瑞《经学通论》


 【评】对《诗经》的研究,历代都很热烈,众说纷纭,蔚为大观。郑注、孔疏,不脱窠臼。宋代朱熹虽为理学巨擘,但其对《诗》的见解能出古人藩篱,成《诗集传》,颇具只眼。清代对《诗经》之研究,因朴学兴起,音韵训诂,文字考据,解惑正谬,钩沉发微,成果皇皇,引人注目。

《诗经》 - 中外名书奇书 - 可可诗词网

《诗经》

《诗经》

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儒家重要典籍之一。本只称为《诗》,因被儒家奉为经典,故称为《诗经》。相传为孔子所删定。共305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为民间乐歌,大部分为里巷歌谣之作,按地区划分为《周南》、《召南》二南,和《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陈风》、《桧风》、《曹风》、《豳风》十三国风,共160首。《雅》为贵族宴会乐歌和批评朝政的歌谣,包括《大雅》和《小雅》,共105首。《颂》为朝堂祭祀或举行其它重大典礼时的乐章舞歌,包括《周颂》、《鲁颂》、《商颂》,共40首。《诗经》所收作品,上起周初,下至春秋中叶。所涉及的地区,包括今陕西、甘肃、山东、山西、河南数省。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诗学和西周、春秋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诗经》中有很多作品,特别是反映爱情主题的作品,如《周南·关睢》、《郑风·出其东门》、《周南·汉广》、《郑风·狡童》、《鄘风·柏舟》、《唐风·绸缪》、《卫风·氓》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其中的许多诗句,如“窃窕淑女,君子好逑”,“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出其东门,有女如云”,“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等,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诗经》艺术手法上,有“赋”、“比”、“兴”三种形式。按照南宋朱熹的解释,赋是“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是“以彼物比此物”,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如《魏风·硕鼠》“硕鼠硕鼠,无食我黍”即用硕鼠比喻不劳而获的统治者。《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前一句即为起兴,作用在于渲染环境气氛和诗人心境,与后一句所述没有直接的关系。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为《诗经》的“六义”,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有巨大影响,《诗经》被公认为是中国诗歌史上的源头。《诗经》中还包含有许多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和批评时政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思想性,如《硕鼠》、《魏风·伐檀》、《豳风·七月》等。《诗经》中保存的大量的有关农业生产、物产、物候、名物的记载,则是研究西周、春秋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如竺可桢关于古代气候的研究,何炳棣关于黄土与中国农业起源的研究等,都大量引证了《诗经》中的材料。《诗经》原来还包括乐曲,有些兼有舞蹈,后只有诗词流传。汉代传习《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齐鲁韩三家为今文《诗》。立为博士,魏晋以后逐渐荒废,散失。《毛诗》为古文《诗》,盛行于东汉以后,流传至今。《诗经》的注本主要有东汉郑玄注《毛诗笺》、唐孔颖达疏《毛诗正义》,收入《十三经注疏》中;以及南宋朱熹《诗集传》、清陈奂《毛诗传疏》、马端辰《毛诗传笺通释》等。《诗经》在秦孝公时首次遭禁,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颁布禁书令,《诗经》也在其内,被焚禁。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