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荡》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荡》

 荡荡上帝,昏庸放荡的上帝啊,


下民之辟。他是下民的君王。


疾威上帝,凶暴酷虐的上帝啊,


其命多辟! 其政令也真怪得反常!


天生烝民,老天生下这芸芸众生,


其命匪谌。他的政令真不堪信任。


靡不有初,开始还能循规蹈矩,


鲜克有终。却很少能坚持到底。



文王曰:“咨,文王发出长长的叹息:“哎呀,


咨女殷商! 你这个殷商的末代君王!


曾是强御,你怎么这样横强,


曾是掊克,你怎么这般贪赃,


曾是在位,你如此高高在上,


曾是在服。又如此大权独掌。


天降滔德,老天降下一些不法强梁,


女兴是力!” 你却助他们兴风作浪!”



文王曰:“咨,文王发出长长叹息:“哎呀,


咨女殷商! 你这个殷商的末代君王!


而秉义类,你专干那些邪曲之事,


强御多怼。树敌招怨又逞强。


流言以对,你听信流言很顺耳,


寇攘式内。小偷大盗国内猖狂。


侯作侯祝,他们互相攻讦对骂娘,


靡届靡究。” 没完没了真不像样。”



文王曰:“咨,文王发出长长叹息:“哎呀,


咨女殷商! 你这个殷商的末代君王!


女炰烋于中国,你咆哮国中多猖狂,


敛怨以为德。怨声载道你还得意洋洋。


不明尔德,你糊里糊涂善恶不分,


时无背无侧; 左右亲近已无贤德之人;


尔德不明,你糊里糊涂善恶不分,


以无陪无卿。” 你的左右已无诤谏之臣。”



文王曰:“咨,文王发出长长叹息:“哎呀,


咨女殷商! 你这个殷商的末代君王!


天不湎尔以酒,老天并没有叫你酗酒,


不义从式。也没有叫你干不义之事。


既愆尔止(11),你这样放荡没有节制,


靡明靡晦; 没日没夜地花天酒地;


式号式呼,狂呼乱叫不顾礼仪,


俾昼作夜。” 日夜颠倒荒于政事。”



文王曰:“咨,文王发出长长叹息:“哎呀,


咨女殷商! 你这个殷商的末代君王!


如蜩如螗,国中百姓悲叹如蝉鸣,


如沸如羹。仿佛是落入了沸水汤中。


小大近丧,大小诸侯都起叛心,


人尚乎由行。你仍视而不见一意孤行。


内奰于中国(12),到头来国内百姓怒气生,


覃及鬼方(13)。” 对外波及到𤞤狁。”



文王曰:“咨,文王发出长长叹息:“哎呀,


咨女殷商! 你这个殷商的末代君王!


匪上帝不时,不是上帝不善良,


殷不用旧。是你不守旧规章。


虽无老成人(14),虽然没有德高的老臣,


尚有典刑。总还有法规可以遵行


曾是莫听,你却什么劝告也不听,


大命以倾!” 社稷还能不复倾!”



文王曰:“咨,文王发出长长叹息:“哎呀,


咨女殷商! 你这个殷商的末代君王!


人亦有言,人们曾经这样讲,


‘颠沛之揭(15),‘大树拔倒根翘起,


枝叶未有害,枝叶虽未受损伤,


本实先拨。’ 树根已坏难久长。’


殷鉴不远,殷朝的镜子并不远,


在夏后之世(16)!” 你看那夏桀是怎样灭亡!”



[注释] ①荡荡:渺茫之状,这里是形容法度混乱。②烝民:众人。③其命匪谌:天命不可信。命,天命;谌,信。④咨:嗟,叹息声 ⑤强御:同“强圉”,强暴。⑥掊克:贪婪不足。⑦怼(dui):怨恨。⑧炰烋(pao xiao):即咆哮。⑨时无背无侧:时,是;背,后;侧,旁边。背侧指君主左右的近侍。⑩无陪无卿:陪,陪贰,指辅佐之臣。卿,即卿大夫。(11)既愆尔止:既,已经;愆(qian),过失;止,节制。(12)奰(bi):怒。(13)覃及鬼方:覃,延及;鬼方,即𤞤狁。(14)老成人:指德高望重的老臣。(15)颠沛之揭:颠沛,倒伏;揭,举起,指树根撅起。(16)夏后:指夏桀。



[赏析] 《大雅》中有两首前后相邻、内容相近的诗叫《板》、《荡》,都是讽刺当权者荒淫昏聩,邪僻骄妄,真实地描绘出当时民怨沸腾、内外交困、政权面临崩溃的图景,但在表现形式上,两首诗却明显地不同:前者是直接指斥,谆谆告诫;后者则是托古讽今,借文王之口斥商纣之事来达到惩戒今世的政治目的,正如吴闿生所说:“此诗格局最奇。本是伤时之作,而忽幻作文王咨殷之语。通篇无一语及于当世,但于末二语微词见意,而仍纳入文王界中。词意超妙,旷古所无。”(《诗义会通》)因此,从艺术技巧来说,《荡》比《板》似乎更工巧一些。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旧说是“召穆公伤周室大坏”而作。西周王朝经“成康之治”以后,便逐渐衰落,传至周厉王时,国家已存在严重隐患。我们从《国语》“召公谏弥谤”等资料来看,这个厉王又是个昏庸而贪暴的君主。他一方面任用奸人,大肆搜括人民钱财,甚至以折磨人民为乐;另一方面又遍置巫者监督人民的言行,实行特务统治,搞得老百姓见面都不敢讲话,“道路以目”。人民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终于像火山一样爆发起来,推翻了厉王,把他流放到彘(今山西霍县东北)。这首《荡》大概就写在厉王的末年,由于厉王“使巫以监谤者”,不让人民说话,所以歌者只能用文王指斥纣王这种托古讽今的手法。从诗中所描绘的“如蜩如螗,如沸如羹”民怨沸腾情况来看,西周政权已到了大崩溃前夜了。


全诗八章,首章与其余七章在结构上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手法,首章不用后七章通用的“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这种形式,而是直接指责天命无常,不能善始善终。这种结构方式有以下两个好处:一是提醒人们注意作者的创作动机,并不是真写殷商之事,只是借此为喻、讽喻现实。如与结尾两句“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结合起来看,这个意图更为明显。二是用这种怨天恨地之声作为开头,可以造成强烈的抒情意味,更好地表现出歌者心中的愤怒和不平。汉代的女诗人蔡文姬为了表现她对命运播弄、天公造化的愤懑不平,在《胡笳十八拍》的开头也采用了这种指天斥地的表现手法。元代关汉卿的《窦娥冤》,在窦娥绑赴刑场时,也有段对天地鬼神的控拆和指斥。这些诗和戏曲中的天地鬼神,实际上都是人间统治者的倒影,诗人对天公上帝的指责,实际上是对人间苦难的不平和愤恨。应当说,这些优秀诗、曲是受了包括《荡》在内的先秦诗歌的启发和影响的。


以下七章,则分别从君主贪酷、朝政昏暗、内外交困、民怨沸腾等方面来讽喻当时的政局。在结构上,这几个方面又前后交叉、互相补充,让人感到国家政权确实到了崩溃的边缘,而最高统治者却视而不见、一意孤行,从而更让人感到他的昏聩和贪酷。这七章的表现手法则如前所述,都是采用文王慨叹、借古讽今之法。


第二章是指斥殷纣的凶残贪婪。“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是一种顶真辞格,着重表现文王的慨叹。诗人在以下六章逐章重复这两句,也正是为了加深人们对此的印象,也表现诗人难以尽言的无穷感慨。从“曾是强御”起,诗人一连用了四个排比来指斥商纣的贪婪横暴。“强御”、“掊克”是指责纣王的为人强暴而贪婪;“在位”、“在服”是说他控制政事,高高在上。四个排比间不是平列:“在位”、“在服”是他“强御”和“掊克”的依恃;而正由于他“在位”、“在服”,一旦“强御”、“掊克”,将会造成比一般人更严重的后果。所以从这四个排比,也可看出诗人构思的精细。第二章的结尾两句是作为上下两章间的过渡,即由指责商纣的为人转到指责他的用人失当。第三章则主要围绕这层意思加以申斥,这样上下两章间关合紧密,有回环照应之妙。应当指出的是,第三章在描绘众小人心理行为等方面是极其生动形象的。“流言以对,寇攘式内”是形容这群小人造谣生事之态,结果贤人远避,小偷大盗在国内到处猖狂;但小人之间又不能相容,他们之间又互相争宠、攻讦,搞得昏天黑地、没完没了,这就是诗中说的“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第四章是进一步指责商纣身处小人包围之中善恶不分,周围怨声四起反而洋洋得意。诗人形容商纣像虎狼一样,周围怨声四起他还以为自己的德行高尚——“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这当然是个悲剧;把怨声当颂歌,这更是个嘲讽,是个更大的悲剧。这两句是联系现实、有感而发的。下面四句“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是指出纣王敛怨为德、善恶不分所带来的恶果。“无背无侧”是说他的左右近侍已无贤德之人,“无陪无卿”是说他的三个卿士也都没有了贤臣。正由于从宫内到朝堂,从修身到治国都无贤人,所以干了坏事还不自知,是非颠倒还不知晓,而这一切又是由于放纵自己,“不明尔德”所造成的。诗人采用“不明尔德”、“尔德不明”这种颠倒重复的句式来强调自己所下的结论。


第五章是从酗酒这个角度来具体而形象地揭露商纣是如何放纵自己、没有节制的。喝酒还大呼狂叫、不顾体统,甚至把白天当成了黑夜。为了强调这是商纣本人的纵欲不忍,不明尔德所至,在此章的开头诗人就指出“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意即是说老天并没有让你迷恋于酒,也没有让你去干不道德之事,这就使诗人的指责进一步得到确认。


第六章又转换角度,从对纣王本人行为的指责,转到揭示这种行为所造成的恶果——民怨沸腾,政局动荡。在此章,诗人用了个形象的比喻:“如蜩如螗,如沸如羹。”蜩和螗都是蝉,蝉鸣声长而杂乱。而且天气越热,蝉鸣声也越紧;沸和羹是指滚水和菜汤,给人有上下翻腾的动荡感,诗人正用此来比喻当时政局的混乱和动荡,来形容民怨沸腾和气氛紧张,应当说是相当生动和准确的。更为出色的是,诗人在此章不仅用了生动的比喻,还用了形象的对比,这就是“大小近丧,人尚乎由行”。即大小诸侯都起叛心,商纣却视而不见,仍在一意孤行。通过这个对比,把商纣的昏庸和刚愎,揭露得很准确形象。


第七章是指斥殷纣违背旧章,不用老臣,它可与第三章对读,也是第四章所指斥的“无陪无卿”的一个具体注解。正因为商纣任用小人,所信流言,才造成“无老成人”,“无陪无卿”。“无老成人”又“不用旧”,则必然“大命以倾”——整个国家覆亡。“大命以倾”可以说是上述的商纣种种劣行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在结构上,他又是第八章诗人的总结和预言的一个过渡。诗人感到,由于商纣的种种倒行逆施,整个国家的根本已经动摇,虽然表面上还看不出溃疡,但内部已经腐烂了。为了让人们相信这个结论,他用俗语打了个比喻:整个国家的状况就像一棵大树被连根拔起了,虽然它的枝叶还可以暂时青绿,但由于根断了,其枯死之日也就为时不远,这可以说是诗人对商纣的前途所作的结论,也是对周厉王前途所作的预测,历史也十分清楚地证实了这一点。由于这七章采用的都是借古讽今的手法,所以为了让人们知其本意,诗人在结尾两句中又再次点破:“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这种结尾方式很有特色:首先,它与首章相呼应,点明诗人真实的创作意图,以期引起执政者的警戒,也让世人立足于现实,清人吴闿生等很欣赏这种结构方式,他说:“首章先凌空发议,末以‘殷鉴不远’二句结之,尤极帷灯匣剑之奇……顾震沧以为千秋绝调也。”(《诗义会通》)其次,这种警句式的似断似续的结尾,能给人启发、引人深思,因为他只讲了前一半——殷鉴;至于他真实的意图——周鉴,却要人们在思索中自己答出。

诗经《荡》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荡》


诗篇开始即斥责君王暴虐,自二章起则托言文王叹商,指责殷之虐政,淋漓尽致。实借商为喻,暗斥当今。旧说以为召穆公伤周室大坏,斥厉王无道,似亦可信。
荡荡上帝,(一) 恶劣的呀上帝,
下民之辟。(二) 下民的君王哩。
疾威上帝,(三) 暴虐的呀上帝,
其命多辟。(四) 他的政令邪僻。
天生烝民,天呀生下众百姓,
其命匪谌。(五) 他们命运真难信。
靡不有初,当初待他真是好,
鲜克有终。好到底的却很少。

文王曰:咨! (六) 文王说:唉!
咨,女殷商。唉,你这殷商。
曾是强御?(七) 怎么这样的凶暴?
曾是掊克?(八) 怎么这样的搜抄?
曾是在位? 怎么让他高高在上?
曾是在服? (九) 怎么让他大权独掌?
天降滔德,(十) 天呀生下这个傲慢人,
女兴是力。(十一) 你们帮他在兴风作浪。

文王曰:咨! 文王说:唉!
咨,女殷商。唉,你这殷商,
而秉义类,(十二) 掌权的是那些狭心肠,
强御多怼。(十三) 讨人厌,又强梁。
流言以对,(十四) 造出谣言来乱讲,
寇攘式内。国内出现偷又抢。
侯作侯祝,(十五) 一用他呀再用他,
靡届靡究。(十六) 没尽头呀没收场。

文王曰:咨! 文王说:唉!
咨,女殷商。唉,你这殷商,
女炰烋于中国,(十七) 你咆哮在国中多张狂,
敛怨以为德。(十八) 怨声载道还恃强。
不明尔德,真糊涂呀你这人,
时无背无侧。你后无人呀旁无人。
尔德不明,你这人呀真糊涂,
以无陪无卿。谁辅佐呀谁相助。

文王曰:咨! 文王说:唉!
咨,女殷商。唉,你这殷商。
无不湎尔以酒,(十九) 老天不叫你贪酒浆,
不义从式。(二十) 做那坏事更不当。
既愆尔止。(二十一) 你的仪容哪象样,
靡明靡晦,不分暗来不分明,
式号式呼,叫呀叫、嚷呀嚷,
俾昼作夜。黑夜当作大天光。

文王曰:咨! 文王说:唉!
咨,女殷商。唉,你这殷商。
如蜩如螗,(二十二) 乱得象小蝉鸣、大蝉嚷,
如沸如羹。象水儿滚、汤儿扬。
小大近丧,小小大大都临近丧亡,
人尚乎由行。(二十三) 你高居上位把乱政推行。
内奰于中国,(二十四) 内而在中国多嚣张,
覃及鬼方。(二十五) 外而波及到鬼方。

文王曰:咨! 文王说:唉!
咨,女殷商。唉,你这殷商。
匪上帝不时,(二十六) 不是上帝不善良,
殷不用旧。是殷商不用旧规章。
虽无老成人,虽然没有老成人,
尚有典刑。(二十七) 还有法规可遵行。
曾是莫听,(二十八) 这些你都不听从,
大命以倾。国家命该遭灭亡。

文王曰:咨! 文王说:唉!
咨,女殷商。唉,你这殷商。
人亦有言: 人们也曾这样讲:
颠沛之揭,(二十九) 树木颠倒根儿扬,
枝叶未有害,枝枝叶叶没损伤,
本实先拨。(三十) 根儿首先离土壤。
殷鉴不远,(三十一) 殷朝的镜子并不远,
在夏后之世。就看那夏后氏怎样遭灭亡。


注 释
(一)郑玄:“荡荡,法度废坏之貌。”
陈奂:“《尔雅》:‘荡荡,僻也。’盪与荡同。僻当作辟。古邪辟作辟。《笺》:荡荡,法度废坏之貌。与辟义相近。”
(二)毛亨:“辟,君也。”
(三)朱熹:“疾威,犹暴虐也。”
(四)朱熹:“多辟,多邪辟也。”
(五)朱熹:“烝,众。谌,信也。……刘康公曰:民受天命之中以生,所谓命也。”
姚际恒:“天生烝民以下,谓天之生民其命难信,无不有初而鲜克有终者,初,谓文王也。终,谓厉王也。”
(六)毛亨:“咨,嗟也。”
陈奂:“《尔雅》:‘嗟,咨䰈也。’咨䰈即嗞嗟。《广韵》:‘嗞嗟,忧声也。’”
(七)何楷:“曰曾是者,怪诧之辞。上二句曾是,言何乃有是人?下二句曾是,言何乃用是人也?”
胡承珙:“曾犹乃也。”
王先谦:“《鲁》《齐》御作圉。”
王引之:“家大人曰:御亦强也。……强御与掊克相对。……皆二字平列,其义相同。《史记·周本纪》集解引《牧誓》郑注曰:强御,谓强暴也。字或作彊圉,又作强圉。”
(八)马瑞辰:“掊克连言,知克亦为掊。犹福履戬榖并言,知履即为禄,戬即为福也。然《释文》训掊克为聚敛,而云蒲侯反,只为掊字作音。”
(九)马瑞辰:“按《尔雅》:‘服,事也。’《说文》:‘事,职也。’《广雅》:服,任也。又职事也。……在服,犹云在职在位在官。”
(十)毛亨:“天,君。滔,慢也。”
陈奂:“慢德,言其德教之慢,即荡荡之意也。”
(十一)郑玄:“女群臣又相与而力为之,言竞于恶。”
马瑞辰:“窃谓训与为是。……与犹助也。女兴是力,犹云女助是力。”
(十二)俞樾:“谨按:下文即云强御多怼,与此一气相承。……《尚书·立政篇》:兹乃三宅无义民。《吕刑篇》:鸱义奸宄。王氏念孙曰:义与俄同,袤也。……此经义字,亦俄之假借。类与戾同。《周书·史记篇》:愎类无亲。孔晁注:类,戾也。《说文·犬部》:‘戾,曲也’。然则义类者,犹言衺曲也。而秉义类,强御多怼,言女执事皆衺曲之人及强御众怼者也。”
吴闿生:“秉,柄用也。而,亦女也。”
(十三)朱熹:“怼,怨也。”
严粲:“乃用强御作怨之人。”
(十四)朱熹:“流言,浮浪不根之言也。……使用流言以应对。”
吴闿生:“或采流言以中伤贤人。……如此,则寇贼生乎内。”
(十五)郑玄:“侯,维也。”
俞樾:“作,始也,见《鲁颂·駉》《传》。祝亦始也,见《国语·郑语》韦昭注及《释名·释亲属篇》。侯作侯祝,靡届靡究。两句反复相承。……盖言厉王任用小人,方兴未艾也。”
(十六)毛亨:“届,极。究,穷也。”
陈奂:“言无终极,无穷已也。”
(十七)马瑞辰:“按炰烋二字迭韵。烋字《说文》所无。炰烋或作咆哮。《文选·魏都赋》:吞灭咆烋。刘渊林注:引诗作咆哮于中国。云咆烋,犹咆哮也。”
(十八)严粲:“敛民之怨,乃自以为德。汝所以是非颠倒,邪正错乱,不能明尔之德者,由汝背后傍侧,皆无贤人以引翼之也。尔之德所以不明者,由汝无陪贰之大臣,又无贤六卿也。背侧,言前后左右也。”
(十九)马瑞辰:“按《说文》:‘湎,湛于酒也。’……天不湎尔以酒,犹云天不淫女以酒。”
(二十)严粲:“天不使尔沉湎于酒,而惟不义之事,则从而法之也。非天使之,是汝自为恶也。”
朱熹:“式,用也。”
(二十一)陈奂:“愆,过也。止,威仪容止也。”
严粲:“尔之容止既自取衍过。又无明无晦,而饮酒不息,叫号讙呼,使昼作夜,荒乱甚矣。”
(二十二)严粲:“蜩者,蝉也。诸蝉之总名也。螗者,蝘也,螗蜩也。”
朱熹:“如蝉鸣,如沸羹,皆乱意也。小者大者,几于丧亡矣。”
(二十三)毛亨:“言居人上欲用行是道也。”
黄焯:“盖伤厉王居乎众人之上,不念礼法,而用行非道也。”
(二十四)何楷:“对夷狄言,则中国为内。奰,《说文》:壮大也。……此象其赫奕尊严之状,人不敢近。”
(二十五)何楷:“覃者,延长之义。……此诗先言内奰,而承之以覃及鬼方,正谓其峻厉之威,及于远方。”
毛亨:“鬼方,远方也。”
陈启源:“然案干宝《易》注云:鬼方,北方国。见李鼎祚集解。《文选》注引。《世本》注云:鬼方,于汉则先零之戎。先零,西羌也。”启华按:鬼方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一带。
(二十六)马瑞辰:“毛《传》‘时,善也。’《广雅》亦云:‘时,善也。’”
(二十七)马瑞辰:“按《尔雅·释诂》:刑,常也。诗言典刑,犹《易》言既有典常耳。”
郑玄:“犹有常事故法可案用也。”
(二十八)严粲:“汝曾莫能听用,遂自倾覆其大命。”
吕祖谦:“大命,国命也。”
(二十九)朱熹:“颠沛,仆拔也。揭,本根蹶起之貌。”
(三十)姚际恒:“拨,开也。大树遭仆拔而揭起之时,其枝叶俨然尚未有害也。而其本实先已拨开于土矣。言本实既无土滋,而枝叶必随之以敝坏也。”
(三十一)郑玄:“此言殷之明镜不远也。近在夏后之世,谓汤诛桀也。后武王诛纣。今之王者,何以不用为戒。”
朱熹:“夏后,桀也。”

注 音
辟bi璧 辟pi僻 谌chen忱 咨zi兹 掊pou抔 慆tao滔 怼dui队 炰pao咆 烋xiao哮 湎mian免 愆qian千 晦hui惠 蜩tiao条 螗tang唐 奰bi币 覃tan谈 揭jie结 拨po波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4: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