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芜城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芜城赋》

沵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柂以漕渠,轴以昆岗。重江复关之隩,四会五达之庄。当昔全盛之时,车挂𫑐,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故能侈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刳浚洫,图修世以休命。是以板筑雉堞之殷,井幹烽橹之勤,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崪若断岸,矗似长云。制磁石以御冲,糊赪壤以飞文。观基扃之固护,将万祀而一君。出入三代,五百馀载,竟瓜剖而豆分。

泽葵依井,荒葛罥涂。坛罗虺蜮,阶斗麏鼯。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厉吻,寒鸱嚇雏。伏虣藏虎,乳血飧肤。崩榛塞路,峥嵘古馗。白杨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气,蔌蔌风威。孤蓬自振,惊沙坐飞。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通池既已夷,峻隅 又以颓。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若夫藻扃黼帐 ,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 ,弋林 钓渚之馆,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东都妙姬,南国丽人,蕙心纨质,玉貌绛唇,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

天道如何,吞恨者多,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歌曰: 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注〕 ① 沵迆(mǐ yǐ 米以): 地势相连渐平貌。 ② 苍梧: 汉代郡名,治所在今广西梧州市。涨海: 古海名,相当于我国南海至爪哇海一带。 ③ 紫塞: 指长城。雁门: 郡名,治所在今山西北部。 ④ 漕渠: 此指古代邗沟,即今江苏江都至淮安的一段运河。⑤ 昆岗: 又名昆仑岗、广陵岗,广陵城建置其上。 ⑥ 廛闬(chán hàn 蝉汉)扑地: 居民房屋紧凑相连。廛,居民区。闬,里门。扑地,遍地。 ⑦ 板筑: 古代筑墙,先在两块木板中间填上土,再夯结实,叫做板筑。雉堞: 城上女墙。 ⑧ 井幹(hán 寒): 井上木栏,此借喻城楼。烽橹: 瞭望烽火的望楼。 ⑨ 三坟: 指汝河、淮河、黄河三条河的流域。 ⑩ “制磁石”句: 《三辅黄图》: “阿房宫以磁石为门,怀刃者止之。”冲,突也。“糊赪壤”句: 谓以红泥将城墙涂成彩色的纹饰。 ⑪ 虺蜮: (huǐ yù 毁玉): 毒蛇和短狐。 ⑫ 阶斗麏鼯(jūn wú 军吴): 阶前麏和飞鼠在厮斗。 麏: 似鹿而小。 ⑬ 虣: 古文“暴”字。“伏暴”不可通,或谓当依《说文》作“ 䖑 ”,音“觅”,白虎也。乳血飧肤: 以血为乳,以肉为飧。 ⑭ 崩榛: 倒下的树木。榛,丛生的树木。 ⑮ 古馗(kuí 葵): 古道。馗,同“逵”。 ⑯ 通池: 城濠。 ⑰ 峻隅: 高城。 ⑱ 藻扃(jiōng): 雕花的门。黼(fǔ 斧)帐: 绣花帐。⑲ 璇(xuán 旋)渊: 玉池。碧树: 玉树。 ⑳ 弋林: 射鸟的地方。 ㉑ 同舆: 皇帝命后妃同车,表示宠爱。 ㉒ 离宫: 皇帝的行宫,此指失宠后妃所居的冷宫。 ㉓ 抽琴命操: 取琴作曲。 ㉔ 井径: 田间小路。丘陇: 坟墓。

芜城即广陵(今江苏扬州)。它作为淮左名都,从西汉初年吴王刘濞在此建都以来,地方经济有了发展。在南北朝初期,成为南北交通枢纽,最为富盛。但在宋文帝末,却在十年中间先后两次遭到严重破坏。先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十二月,魏太武帝拓跋焘率军追击大败南逃的宋军,在回军路上,曾在广陵地区大肆屠戮: “丁壮者即加斩截,婴儿贯于槊上,盘舞以为戏。春燕归巢于林木。”(《资治通鉴·宋纪八》)接着是大明三年(459),宋孝武帝刘骏的弟弟竟陵王刘诞(时任南兖州刺史)据广陵反叛,刘骏派沈庆之领兵进攻。城破后,下诏广陵城中士民无大小,悉命杀之,经沈庆之请,五尺童子以下得以保全,其余男子皆死,丁壮被杀者有三千多人。不到十年,经过这两次战乱,广陵繁华荡尽,庐舍丘墟,凄惨荒凉。大明三年,鲍照正客江北,刘诞乱平不久,他即来到广陵。时创痕犹新,血迹尚在,他目睹惨状,悲从中来,感发而为《芜城赋》。因为重点是写荒凉了的广陵,所以称为芜城。这就是这篇赋的创作背景。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写广陵的地理形势,昔日的繁华以及城池的兴废。开头至“四会五达之庄”是这一段的第一层。广陵城深藏在纵横交会的江河关口之间,交通极为便利,四通八达的大道与各地相连。寥寥数语,就将这座名城的地理轮廓,简要地勾画了出来。从“当昔全盛之时”到“竟瓜剖而豆分”为这一段的第二层,描写广陵昔日的繁华以及城池的兴废。首句以“当昔全盛之时”领起,接着描绘广陵街市熙熙攘攘喧嚣热闹的情景。歌乐之声,响入云霄,一派都会的繁华景象。广陵的财力雄富天下,煮海为盐,开山采铜,是它的两大经济命脉。“故能”以下写城池的兴建。由于广陵物产丰饶,人材济济,客观条件相当优越。所以,城市的建置,超过了周、秦法令制度规定的规模,城墙坚实高大,城池既阔又深。从“是以”起,具体描绘广陵城的建造情形。城池建造得非常坚固,无怪乎一些君主以为可以子孙万代,长保富贵了。谁知从刘濞筑城算起,仅仅经过汉、魏、晋三代,不过五百余年,竟然崩颓毁坏得不成样子。末三句笔力遒劲,急转直下,既收束了上文,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

第二段写广陵昔日的繁华荡尽无遗。它和第一段的第二层紧相呼应。那里主要是从广陵的城市建置和市人的生活来描画广陵的繁华,这里则从这两方面来展现它的荒芜。从“泽葵依井”到“心伤已摧”是第一层,描绘作者登城时见到的荒凉残破的景象。他先连用二十个四字句,对荒城进行细致的描绘。井边长满青苔,道路爬满葛藤,坛堂庭院也都成为怪禽异兽的场所。特别是在风雨飘潇、黄昏凌晨的时候,更可以听到鬼怪狐鼠的凄厉叫声,看到它们频繁出没。还有各种鸟兽,在这里肆其所能,争夺食物。这儿的草木,早早地就干枯零落。寒气凛冽,冷风瑟瑟,蓬草在空中飘转,沙土四处飞扬。这块禽兽的乐园实在太荒凉了。接着则用六句总写广陵城池的颓坏陈废。草木丛生,无边无际;极目千里,只有尘土漫天飞扬。这种情景,令人伤心至极!从“若夫藻扃黼帐”到“离宫之苦辛哉”是第二层,写广陵盛时的豪华生活一去不复返。以“若夫”二字领起,既紧承上文,又有更进一层的意思。华丽堂皇的殿阁,精美豪奢的装饰,供娱乐的渔猎场所,荟萃在这里的各地音乐,百戏伎艺,一切都无影无踪,永远销声匿迹了。还有后宫里来自南北各地的佳人,花容月貌,聪慧伶俐,现在都一律被葬身于九泉之下。这一段在骈偶的基础上,参差变化较大。同时,作者在夸张描写之后,用“皆”、“莫不”等字词,使所写的一切都囊括无遗,笔力饱满,淋漓尽致。

第三段,抒发作者的感慨。面对着荒芜的广陵,遥想它昔日的繁华,作者感到人世沧桑,反覆无常,人们的主观愿望难以得到满足,多数只能含恨以终。他为此创作了《芜城之歌》。歌词极写广陵的隳废残破,人的凄凉悲怆的感觉,以及华屋山丘的慨叹,与前文“将万祀而一君”呼应。用几句诗来结束全文,是赋中常见的形式,作用多是抒发感慨。本文歌词的题目又为这篇赋点题,则不多见。

这篇赋作于广陵两次战乱以后,其“废池乔木”的荒凉景象是作者亲眼所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登临览胜吊古之作,而主要是一篇抚迹生悲、感事伤时的现实主义作品。何焯说此赋是针对刘骏剿杀刘诞的内乱,“照盖感事而赋也”(《义门读书记》)。近代的林纾也说: “文不敢斥言世祖(刘骏)之夷戮无辜,亦不言竟陵(刘诞)之肇乱,入手言广陵形胜及其繁盛,后乃写其凋敝衰飒之形,俯仰苍茫,满目悲凉之状溢于纸上,真足以惊心动魄矣。”(《林纾评点古文辞类纂》)都指出了这一点。广陵在当时是江北重镇,它的盛衰可说是国家兴亡的缩影。痛惜它的衰落,无疑寄寓着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深刻隐忧,这就是此赋的主旨所在。

《芜城赋》是一篇历来传诵的名作。此赋的艺术特色首先是对比手法的运用。赋的作意是痛惜广陵的荒凉残破,但并未直接落笔,而是先描绘一番昔日“全盛之时”的繁盛情形,为下文写荒芜蓄势,然后提笔一转,折到写当今上来。这样,一盛一衰的两种情景紧紧扣合,形成强烈的对照。清人许梿说: “从盛时极力说入,总为‘芜’字张本,如此方有势有力。”(《六朝文絜笺注》)可说是深有会心,十分精到的评论。此外,第二段极力夸张形容昔日的统治者豪华奢侈的生活,而以“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等语一一给予全盘抹倒,昔盛今衰的对比效果也是很强烈的。

夸张手法的运用是此赋的又一特色。赋中写盛时“车挂𫑐,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衰时“白杨早落,塞草前衰”,“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等很多句子,无不都是极尽夸张形容之能事的。清人姚鼐说: “驱迈苍凉之气,惊心动魄之辞,皆赋家之绝境也。”(《古文辞类纂》)他是体会到了这一点的。文中的极意夸张,将盛衰之间的悬殊拉大到了顶点,因而使得对比效果达到了极致。所以,赋中的对比和夸张紧密结合,夸张又是为对比服务的。

借景抒情,情景交炼,也是此赋的艺术特色。不管是写广陵的繁盛还是它的衰落,作者都是以饱含着感情的笔调写的。他不仅善于将描绘景色和直接抒情相配合,而且善于在行文中选炼恰当的字词,以加强感情色彩的表达。如“观基扃之固护,将万祀而一君”,“竟瓜剖而豆分”,“直视千里外,唯见起黄埃”,“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等等,都是这样的例子。另外,作者在命题立意上也颇具匠心。文中的一切描写莫不是为了表现一个“芜”字,而它又处处切合“城”字,没有一点多余的笔墨,十分精警洗练。正是因为鲍照这篇赋太出名了,后人竟以“芜城”作为广陵的别称。获得如此巨大成功的作品,在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

字数:3899
李廷先,王锡九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芜城赋》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芜城赋》

鲍照

沵迆平原(1),南驰苍梧、涨海(2),北走紫塞、雁门(3)。柂以漕渠,轴以昆岗(4)。重江复关之隩,四会五达之庄(5)。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6),廛闬扑地(7),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8)。才力雄富,士马精妍(9)。故能侈秦法,佚周令(10),划崇墉,刳浚洫(11),图修世以休命(12)。是以板筑雉堞之殷(13),井幹烽橹之勤(14),格高五岳,袤广三坟(15),崪若断岸,矗似长云(16)。制磁石以御冲(17),糊赪壤以飞文(18)。观基扃之固护(19),将万祀而一君(20)。出入三代(21),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22)。泽葵依井,荒葛罥涂(23)。坛罗虺蜮,阶斗麏鼯(24)。木魅山鬼(25),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26)。饥鹰砺吻,寒鸱吓雏(27)。伏暴藏虎,乳血飧肤(28)。崩榛塞路,峥嵘古馗(29)。白杨早落,塞草前衰(30)。稜稜霜气,蔌蔌风威(31)。孤蓬自振,惊砂坐飞(32)。灌莽杳而无际,丛薄纷其相依(33)。通池既已夷,峻隅又已颓(34)。直视千里外(35),唯见起黄埃。凝思寂听,心伤已摧(36)。若夫藻扃黼帐(37),歌堂舞阁之基,璇渊碧树,弋林钓渚之馆(38),吴、蔡、齐、秦之声,鱼龙爵马之玩(39),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40)。东都妙姬,南国佳人(41),蕙心纨质,玉貌绛唇(42),莫不埋魂幽石,委骨穷尘(43),岂忆同舆之愉乐,离宫之苦辛哉(44)?天道如何,吞恨者多(45),抽琴命操(46),为《芜城之歌》。歌曰: 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47)。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48)!

〔注释〕(1)沵迆(mi yi): 地势逐渐平坦。平原: 指广陵一带地势 (2)苍梧: 在今广西梧州市。涨海: 在今南海至爪哇海一带。(3)紫塞: 长城。雁门: 郡名,秦置,今山西省北部。(4)柂(duo):引导,沟通。漕渠: 漕河,古名邗沟。即今江苏江都西北至淮安三百七十里的一段运河。漕: 水道运粮。轴:作动词用,象车轴一样。昆岗: 又名阜岗、昆仑岗、广陵岗,广陵城建置其上。(5)重江: 众多的水道。复关: 广陵有内外二城,故称。隩(yu ): 水涯深曲处。四会五达:四通八达的康庄大道。庄: 大道。(6)挂: 牵制。轊(wei): 车轴的末端。人驾肩: 人肩相摩,拥挤不堪。(7)廛(chan ) : 居民区。闬(han): 里门。扑地: 遍地。(8)孳: 同“滋” ,滋生。货: 钱财。铲: 开掘。(9)士马: 兵马。妍(yan ): 美。(10)侈: 扩大,过分,引申为超越。佚: 通 “轶”,超过。(11)划: 开,建造。崇墉(yong ): 高城墙。刳(ku): 挖掘。浚: 深。洫: 护城河。(12)修: 长。修世: 永世。休命: 好运。(13)板筑: 古代筑墙,在两块木板中间填上土,夯结实,叫做板筑。雉堞: 城上的女墙。殷: 与下句的“勤”为互文。(14)井幹(han): 井上木栏。构筑楼台、烽橹时,梁木交架如同井栏,因而用以借喻城楼。烽橹:瞭望烽火的望楼。(15)格:量度。五岳: 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袤(mao)广: 南北为袤,东西曰广。坟: 分。古人以天下九州为九分。这里“三坟”即“三分” 。(16)崪(zu): 高峻。断岸: 陡峭的河岸。矗:高耸。(17)冲: 突击。(18)糊: 涂饰。赪(cheng): 赤色。飞文: 光彩相照。(19)基: 城基。扃(jiong): 门闩。基扃: 指城阙。固护: 牢固。(20)将: 欲,打算。祀: 年。(21)三代:汉、魏、晋三个朝代,约五百余年。(22)瓜剖豆分: 形容广陵城的崩裂毁坏。(23)泽葵: 莓苔。荒葛罥涂: 荒野葛藤爬绕道中。罥(juan): 缠绕。涂: 同“途”,路。(24)坛: 祭祀的土台。罗: 列。虺(hui):毒蛇。蜮: 短狐,据说能含沙射人,形似鳖,又称“射工”。麏(jun):似鹿而小。鼯(wu):一种“大飞鼠” ,昼伏夜出。(25)魅(mei):古人以为是木石的精怪。(26)嗥(hao): 野兽吼叫之声。见: 同“现”。趋: 奔走。(27)砺吻: 磨嘴。鸱(chi): 鹞鹰。吓: 怒叱声。雏: 小鸟。(28)乳用:作动词。肤: 指肉。飧(sun): 晚餐。(29)榛: 丛生的树木。峥嵘: 幽深。馗(kui): 同“逵”,大路。(30)塞草: 城垣上的草。前衰: 早枯。(31)稜稜:霜气严寒。蔌蔌(su): 劲疾的风声。(32)振: 拔。坐飞:无故自飞。(33)灌: 丛生。莽: 常绿灌木,干高丈许,叶椭圆,花白黄。杳(yao): 深远。丛薄: 草木丛生。相依: 彼此相连。(34)通池: 城濠。夷: 平。峻隅:高城。颓: 倒塌。(35)直视: 极目远视。(36)凝思: 凝神而思。寂听:静听。摧: 忧伤已极。(37)藻: 文彩。扃: 这里指门。黼(fu):古代礼服上白黑相间的花纹。(38)璇(xuan)渊: 玉池。碧树: 玉树。弋林: 射鸟的地方。钓渚: 钓鱼的水洲。馆: 建筑在林中池边的宫馆。(39)吴、蔡、齐、秦之声: 吴、蔡之女善于歌唱,齐、秦之女善于弹奏,形容声音的美。鱼龙爵马之玩: 各种戏法杂技等玩赏节目。爵:同“雀”。(40)薰:花草的芳香。烬: 灰烬。光沉: 光华淹没。响绝: 音声消失。(41)东都: 洛阳。妙姬: 美女。姬: 古时妇人的美称。南国:南方。(42)蕙心: 性情芳洁如兰蕙。纨(wan)质:体质象纨素一样柔媚。纨: 洁白的细绢。绛: 红。(43)委: 弃。(44)舆: 车。离宫:俗语所谓“冷宫” 。(45)天道: 这里指命运、造化。吞恨: 含恨。(46)抽: 引出。命: 命名。操: 琴曲。(47)井: 井田。这里泛指田亩。径: 小路。丘陇:坟墓。(48)共尽: 同归于尽。

〔鉴赏〕鲍照是刘宋时一位才华出众的诗人,同时又是一位享有盛誉的赋家。他的传世名篇《芜城赋》,前人或以为借汉代吴王刘濞事讽临海王子顼的谋反,或以为有感于广陵在宋文帝、宋武帝时先后两次遭受兵燹而作。其写作年代和原因均可作进一步研究。今天我们读这篇作品,感受最深的是回荡其间的感叹兴亡的千古悲音。广陵是一座历史名城。它在春秋战国时相继属于吴、越和楚国,秦汉时被置为郡国。三国以后,都被作为江淮重镇。它根柢淮左,遮蔽金陵,襟江带海,包络吴楚,通道瓯粤。由于它地处南北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淮南一大都会。然而到了作者登临凭吊时,眼前却是一片残败破乱、荒芜不堪的凄凉景象,这不能不使人感古伤今,挥笔命篇,寄托古城陵谷的深创巨痛。鲍照此赋所要极力铺写的是战乱后广陵的芜败,但它却从摹绘古城的形胜和繁华入手,颇见抑扬变化和用意不凡。“沵迆平原,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柂以漕渠,轴以昆岗。重江复关之隩,四会五达之庄。”作者在此用墨不多,却将广陵的地形大势和地理优点都表现无余。其中“南驰”、“北走”极有气势,它既写出了广陵作为南北交通枢纽的重要,又显得景象阔大、苍茫无垠; 其以柂喻漕河,以轴喻昆岗,也甚见拟物取象的生动和形象。接着,作者用简洁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对广陵全盛时的情景作了肆意渲染: “当昔全盛之时,车挂轊,人驾肩,廛闬扑地,歌吹沸天。孳货盐田,铲利铜山。才力雄富,士马精妍。”作者的这段描述仿佛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人丁兴旺、充满生气和活力的都市,街上车来人往,熙熙攘攘,笙歌喧闹,声闻百里,使人有置身其间之感。同时,它又使我们看到了古城采铜山铸钱、煮海水为盐的殷实和富庶。汉代贾谊曾谓:“汉以江淮为奉地,盖鱼盐谷帛,多出东南,广陵又其都会也。”作品形象地再现了这种情景,用语不多,给人的印象却十分深刻。当年的吴王刘濞,正是凭藉了这种优越的地理和物产条件,在一片广袤的平原上建起了广陵城。王逸《广陵郡图经》曰:“郡城吴王濞所筑。”他们驱赶着大批臣民,伐木运石,垒墙挖沟,起楼台,立雉堞,安磁石,飞彩绘,妄图以坚固的城池来维持“万祀而一君”的天下。作者在这里没有明写吴王刘濞,只是以“侈秦法,佚周令,划崇墉,刳浚洫,图修世以休命”的叙述来作了暗示。因为在周、秦时代,诸侯立国筑城,大小规模均有一定的限制,超出限制,即被认为有与帝王分庭抗礼的企图,是万万不容许的。而吴王却全然不顾这些,只是一味地高墙深堑、森严壁垒。然而,结果如何呢?不仅当年吴王的叛乱很快地被景帝镇压,就连广陵这座为其所筑、并为后人不断加固的城池,也在经历汉、魏、晋三代五百余年之后,于刘宋时“瓜剖而豆分”了。作者在“瓜剖而豆分”前用了一个“竟”字,深刻、含蓄地表现了对古城建筑毁于一旦的痛惜,同时也明显地流露出对那些企图以“格高五岳,袤广三坟,崪若断岸,矗似长云”的城池来延续一己利益的统治者的辛辣讽刺。“瓜破豆分”四字对于兵燹后的广陵城是一个贴切、形象的比喻,它为下文对芜城的大段铺写起了点题和张本的作用。

与上文对广陵“全盛之时”的热闹、活跃的描写相反,作品在这里运用色彩、气氛的烘托和渲染,为我们描绘了古城极衰之日的可怕图景: 人们经常往来的巷陌和井台,如今长满了斑驳的莓苔和杂乱的蔓草;神圣而庄严的祭坛和庭阶,现在成了蛇狐獐鼠盘桓和争斗的场所。在这凄凉的景象中,更有“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风嗥雨啸,昏见晨趋。饥鹰砺吻,寒鸱吓雏。伏暴藏虎,乳血飧肤”,使人怵目惊心。人们仿佛亲见了出没于断垣残壁间的禽兽的奇诡行踪,亲闻了回荡在荒径乱草中的鬼蜮的怪异声响。还有那横堆竖积在通衢大道上的枯木朽枝,遍地丛生的野荆山棘,以及早早飘零的白杨和荒草,咄咄逼人的严霜和寒风,都给这荒芜破败的古城遗址平添了一种萧瑟和恐怖的气氛。昔日的高墙坚壁倾圮了,大沟深堑填平了,转蓬飞沙在这片铁蹄蹂躏过的土地上时时旋起,似乎在为这空前的人间惨剧留下最后一点印记。作者面对千里之外的漫漫黄尘,不禁“凝思寂听,心伤已摧”。这段文字紧紧围绕和突出表现了一个“芜”字,其择物取境、遣词立意,都体现了鲍照“贵尚巧似,不避危仄” (钟嵘《诗品》)的艺术特色。前人所谓“驱迈苍凉之气,惊心动魄之辞,皆赋家之绝境也”(钱仲联《鲍参军集注》引清姚鼐语),指的主要也是这段文字。面对眼前惨不忍睹的一片废墟,作者不由想起了那些建造在这里的历代统治者的豪华宫殿。这里曾有华丽的歌堂舞阁,能工巧匠们为其精心地绘制了彩门绣帐; 这里也曾有高馆广囿,可供统治者在碧树绿池间游弋垂钓; 更有那些来自吴、蔡、齐、秦各地的美妙声乐和鱼龙爵马等精湛技艺……而这一切,如今“皆薰歇烬灭,光沉响绝”了。而那些“东都妙姬,南国佳人”,虽有“蕙心纨质,玉貌绛唇” ,现在也都“埋魂幽石,委骨穷尘” 。她们带去了往日得宠的愉乐和离弃的苦辛,也将作者感古伤今、慨兴叹亡的感情推向了最高峰:“天道如何,吞恨者多”! 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里,世间有多少宝贵的财富顷刻间被化为灰烬,又有多少仁人志士死于非命,抱恨终身! 这一发自作者肺腑的感叹,典型地概括了当时严酷的社会现实。联系到鲍照出身寒微,在门阀制度的沉重压抑下郁郁不得志,并最终为乱军所杀的史实,我们更能深刻地体会到当时充塞于作者内心的无限愤恨。正是在这种激愤的心情中,作者“抽琴命操,为《芜城之歌》”:“边风急兮城上寒,井径灭兮丘陇残。千龄兮万代,共尽兮何言! ”真是悲歌一曲,天地为之失色,千古为之泣下。它高度浓缩了作者凭吊芜城的所见所感,容含和凝聚着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认识。因此此歌至今读来仍使人如失所以,悲哀难释。前人所谓“收局感慨淋漓,每读一过,令人辄唤奈何” (《六朝文挈笺注》许梿评语),说的就是这一点。

清代王夫之的《薑斋诗话》曾总结了诗歌创作中的一种经验,谓“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这一点在这篇赋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它以对广陵昔盛今衰的强烈对比,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如果作品不尽力渲染古城往日“廛闬扑地,歌吹沸天”的盛况,而是就芜景而写芜景,那是绝不能获得象现在这样强烈的艺术效果的。这种以盛况带出芜景,又以芜景反衬盛况的描写方法,就象摄影技术中的运用黑白反差、音乐演奏中的借助高低变调,往往能在表现作品的内容时起到一种异乎寻常的作用。故林纾曾称此赋“入手言广陵形胜及其繁盛,后乃写其凋敝衰飒之形,俯仰苍茫,满目悲凉之状,溢于纸上,真足以惊心动魂矣” (钱仲联《鲍参军集注》引)。《芜城赋》的语言也极有特色。它往往能以简练的文字,准确而形象地表现出对象的形态特征; 又常常用生动的比喻,对丰富的内容作高度的概括。其描写广陵极衰之状一段,尤见其“即景命词,必钩深索异,不欲犹人”(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的艺术风格。如要究其本源,显然受有《楚辞》,尤其是《山鬼》、《招魂》一类作品的影响。鲍照这篇赋作之所以能深深地打动历代读者的心,除了它有深沉的兴亡之叹外,在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方面的精湛技巧,也是重要的原因。

字数:5277
曹明纲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563-568页.

《芜城赋》 - 中外文学著作 - 可可诗词网

《芜城赋》

 辞赋。鲍照作。公元459年,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发兵广陵平定他的弟弟竟陵王刘诞的反叛,并下令屠杀广陵全城的人,致使全城一片荒芜。鲍照有感于此,写了这篇赋。作者假借西汉时曾在广陵建都的吴王刘濞叛乱失败的故事来比拟刘诞反叛所带来的灾难。作者着力夸述了广陵城昔日的繁荣兴盛,和遭乱之后这座城的荒凉衰飒的景象相对比,从而表现了作者的今昔兴亡之感,从一个侧面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动乱面貌。风格苍凉老迈,语句奇警有力,是骈体抒情小赋中的名作。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