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艳歌行》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艳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宋·郭茂倩编《乐府诗集·相和歌辞·瑟调曲》 这是一首游子思归诗。诗歌围绕一件生活小事“缝衣”展开人物关系的描写,并由此表现游子客居处境的困顿,和“远行不如归”的深沉感叹。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这二句是兴而比,燕子冬去夏来守信定时,而人反不如燕,兄弟几人流浪他乡,何时是归期?“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缝制)?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同“绽”字)。”本诗所叙虽只缝衣这一件事,然而它以小见大、以少总多地说明,游子漂泊外乡在生活上所遇到的困难。 “赖得贤主人”一句,透露了对善良女主人热心相助的感激之情。可是“夫婿从门来,斜柯(歪斜)西北眄(斜视)。”女主人的丈夫却不能理解,歪斜着脑袋流露出一副猜疑斜窥的眼光神态。“语卿(对男主人的尊称)且勿眄,水清石自见。”无端的猜疑深深地刺伤了游子凄凉的心怀,他用“水清石见”的比喻,剖白心迹,说明真相。“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累累”形容块块石见,清楚分明,比喻心迹大明,但心灵的创伤无法弥补,与其在外乡受这般闲气,不如赶快归家去。 这首五言叙事小诗,语言浅俗,用韵规范;叙事中通过神态描摹揭示人物心理,生动逼真。 《艳歌行》艳歌行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 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 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这首乐府民歌属汉相和歌古辞。 “艳歌行”的“艳”为音乐名词,是正曲前面的序曲。本篇写的是旅居异乡的游子在外遇到一位好心的女主人为他缝补衣裳,却受到男主人的猜疑,由此产生了满心的委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在封建道德的统治下妇女处事的艰难以及男女关系的不正常。 “翩翩堂前燕,冬藏夏来见。兄弟两三人,流宕在他县。”这开头四句告诉人们,那堂屋前面翩翩飞舞的小燕子,一年一度,冬去夏来,定期迁徒,远比我们离家远游行踪无定的兄弟们生活安定多了。这里面流露出游子的丝丝离愁,股股辛酸。为下文作了个很好的铺垫。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兄弟们远居异地他乡,衣服破烂了可有谁能够缝补呢?这全靠贤惠的女主人的热情关照。但这样一来,却又受到了男主人的多疑猜忌,产生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 ‘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斜柯”,倾斜着身体。 “水清石自见”,是房东女主人用来比喻自己一身清白,纯正的心终究可以得到表明。这四句诗,有传神的形象,有委婉的倾诉,宛如一个舞台表演的片断。我们仿佛看见女主人的丈夫从门外进来了,他歪扭着身子,斜着眼瞧着正在为客人缝衣的妻子。妻子说: “您不必这样来瞅我,我清白坦然,你终究必能看出来。”诗的末两句“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说的是尽管事实已经证明了自己的清白为人,但从这一次的误会中也深切感到远行在外也实在有在外的难处,还不如趁早打点行李,回归故乡好。 这首诗的开头两句,借用燕子托物起兴,既是比喻,又是反衬,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游子外出谋生之艰难,与诗的结尾前后呼应,一脉相承,使全诗笼罩了一种忧思的情调。这种开头方法,与《孔雀东南飞》里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有异曲同工之妙。 除了托物起兴之外,诗中还采用了自问自答的设问句式: “故衣谁当补?新衣谁当绽?赖得贤主人,览取为吾绽。”其中, “赖”字包含有“全靠”、 “多亏”的意思,而“览”字则表现了这位善良妇女的主动和热情。反复吟咏,流畅自如,充分表露出对女主人的淳朴的感激之情。 又, “夫婿从门来,斜柯西北眄”廖廖几字,把男主人猜疑、不满的姿势、神态活灵活现地勾画了出来,简直是一幅生动的素描画了。而“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则又是直接模仿妇人的语气,以比喻的方式含蓄地表示了自己品行的洁白。 古人说: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吟诵这首诗,读者的心弦被主人公的处境所牵动,忽而紧张,忽而舒缓,起伏抑扬,激起了感情的波澜。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