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离骚》神游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离骚》神游

《离骚》神游

《离骚》主人公的飞行、神游,是学者们研究的致力之处。一、神游的时日与次数。丁迪豪《离骚的时代及其他》指出有“两次飞行”:第一次自苍梧至洧盘(崦嵫山内),第二次“起点自昆仑,终点至西海”(《楚辞研究》,1935年吴越史地研究会编)。金开诚《〈离骚〉“周游三日”辨》认为,自“朝发轫于苍梧兮”至“余焉能忍与此终古”有“三日”之游:即“朝发轫于苍梧兮”、“饮余马于咸池兮”、“朝吾将济于白水兮”。并说明屈原写三日行程的用意,是为了清晰显示叙事抒情的层次,以一再表现从早到晚的追求,来概括他当时倾其全力于探索政治出路的处境与心情(《北方论丛》丛书第三辑《楚辞研究》)。李金锡《论〈离骚〉中的三次遨游》提出,《离骚》有三次遨游:首次遨游——叩帝阍(驷玉虬以乘鹥兮……好蔽美而嫉妒);第二次遨游——求下女(朝吾将济于白水兮……余焉能忍与此终古);第三次遨游——睨旧乡(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蜷局顾而不行)。并认为三次遨游深化了主题(欲留不能、欲去不忍的极端痛苦的矛盾心理),体现出坚持真理、决不妥协的性格(1987年第二期《鞍山师专学报》)。萧兵《〈离骚〉的三次飞行》认为三次飞行中有四次对话:第一次对话(女媭之婵媛兮);第二次对话(就重华而陈词),第一次飞行(苍梧—悬圃),第二次飞行(阆风—白水—洧盘—瑶台—天津);第三次对话(命灵氛为余占之);第四次对话(巫咸告余以吉故),第三次飞行(天津—西极)。并指出诗人“神游”的目的是寻求真、善、美——由美景、美人、美政体现出来的真理和政治社会美学理想(1987年第四期《四川师大学报》)。二、神游的创作意义。一般是想象、夸张、浪漫主义,王从仁认为,这不是屈原在理智地运用某种技巧手法,而是屈原在创作中确实处于一种迷离恍惚的状态,真以为自己上天入地了(1986年第七期《语文导报》)。周禾《〈离骚〉:屈原心灵的结晶》认为,创作“神游”时,诗人在自我意识丧失的条件下陷入了一种迷妄混茫的心理状态,幻想异常活跃,将幻想当成了现实(1989年第七期《江汉论坛》)。

☚ 《离骚》作年   《离骚》真伪 ☛
00004166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6:0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