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生死场》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生死场》 中篇小说。萧红著。1935年出版。作品描写哈尔滨附近一个村庄的农民在东北沦陷前后的苦难和斗争。前半部写农民在封建地主的残酷压榨下极度贫困、混混沌沌的生活:“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农民反抗地主加租的自发性斗争惨遭镇压,封建的愚昧、饥饿和疾病随时夺去人们的生命。后半部写日寇的烧杀奸掳,使备受摧残的农民从悲愤中觉醒,村民们对着枪口盟誓,又一起哭向苍天,走上了誓死反抗的道路。作品虽无贯串全局的故事线索和中心人物,但以一系列富有特色的生活画面,构成了“北方人民的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的“力透纸背”的图画,而“女性作者的细致的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萧红作<生死场>序》) 《生死场》《生死场》
萧红(1911~1942)著,1935年上海容光书店出版。自费印行,列为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之三。鲁迅作序。自费系“非法”印行,但却产生了不寻常的影响。鲁迅评价此书:“北方人民对于生的坚强,对于死的挣扎,都往往已经力透纸背;女性作者的细致观察和越轨的笔致,又增加了不少明丽和新鲜。”作品描写哈尔滨附近一个村庄的农民在东北沦陷前后的苦难和斗争。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写农民在封建地主的残酷压榨下极度贫困、混混沌沌的生活:“人和动物一起忙着生,忙着死”。农民反抗地主加租的自发性斗争惨遭镇压,封建的愚昧,饥饿和疾病随时夺去人们的生命。后半部写日寇的烧杀奸掠,使备受摧残的农民从悲愤中觉醒,村民们对着枪口盟誓,又一起哭向苍天,走上了誓死反抗的道路。作品一发表使上海滩的读者感到新奇和震动,报刊竞相评价,誉为中国文学“难得的收获”。萧红以细腻的笔触所勾画出的逼真而充满泥土气息的东北农村生活的画面系最早反映东北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的名作之一,堪称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的姐妹篇。《生死场》曾被译为日文,英文,被美国汉学家称为“历久常新的内容及文采”。萧红被誉为“民国时代的文坛巨匠”。《生死场》曾被收入195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萧红选集》中。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