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浣溪沙》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浣溪沙》

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 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 独徘徊。

 

【注释】无可奈何:没有办法,无法可想。似曾:好像曾经。香径:指花间小 路。徘徊(páihuái):来来回回地走着。

【大意】我一边听着新填上词的曲子,一边喝着芳香浓郁的美酒。眼前的这 一切,一点也没有变化,还是和去年一样的暮春天气,面对的仍是同样的 楼台亭阁。渐渐落下的夕阳什么时候再重新升起呢?春来复春去,时序 飞快地轮转着,枝头鲜艳的花朵转眼就零落萎谢,纷纷扬扬落了一地,显 得那样无可奈何。翩翩飞舞的燕子,好像是去年曾经见过的那几只,又 回到了我身边。在幽静的花园里,我独自在花间小路踱步,深深地感叹 春色易逝,时光无情。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130页.


《浣溪沙》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浣溪沙》

五两竿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 满眼风波多闪灼,看山恰似走来迎。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

——王重民《敦煌曲子词集》

这是一首“船夫曲”。通过抒写行船时的感觉,反映船夫轻快喜悦的心情。词中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令人陶然。

该词一开始就写乘风驶船:“五两竿头风欲平,张帆举棹觉船轻。”“五两”,古代的一种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在竿顶,以观测风力、风向的变化。 “平”,指五两平,这是有风的标志,唐代诗人卢纶曾作诗道:“前船后船未相及,五两头平北风急”,可以为证。由于起风了,刮的又是顺风,于是船夫扬起征帆,打起船桨,启碇离岸,直驶江心。 “觉船轻”的“轻”字,突现了风的作用,精确地写出了顺风行船的轻快,也刻划出了船夫的轻松。不久,船到中流, “柔橹不施停却棹,是船行。”轻柔地摇橹叫“柔橹”。柔橹不摇,桨也不划,而船却仍在行走,两句不着一个“风”字,可是风越来越大的情景完全流露出来了,“是船行”,船在动的感觉以急促的、歇后语式的短句子写出,人物惊喜、欢畅的心情也随之活现纸上。

接着描绘行船时望中所见。 “满眼风光多闪灼”,这是写水景,是陪衬。展眼向水面望去,但见碧浪滚滚,波光闪烁,好一派水上壮阔浩渺气象。 “看山恰似走来迎”,这是写山景,是重点。但作品并没有具体地去描摹山的景观,而是写行船时看山的感觉:山好像走向船只,来迎接自己。这是乘船的人观望外景时常会产生的一种感受,一经作者用朴实明快的语言写进词里,就显得很优美,很生动。但这其实是种错觉。所以词中继续就山景生发:“子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子细”,即“仔细”。当定神仔细一看,远山依旧屹立不动,原来是船在向前行驶。以上几句,通过行船者观景的独特感受来写船的行进,给人以逼真而又巧妙之感,这是作者对船上生活有深切体验和精细观察的结果。梁元帝萧绎有一首《早发龙巢》诗写道: “不疑行舫动,唯看远树来”,也是写行船的感受,但就不如这首词活泼自然。

全词内容实际很简单,就是刻划船夫的一种耳目身心的感受,上片写感觉,下片写视觉,但由于构思新巧独特,描写细腻生动,不但真切地绘出了风助船行的态势、风行水上的风光,而且折射出了船夫欢快的心境、风趣的性格和热爱水上生活的乐观精神,使人得到了审美的愉悦。上下片结句“是船行”,重复出现,前后呼应,起强调作用,有助于突现题旨;同时在前面都是七字句的情况下,一变而为三字句,参差摇曳,加强了词的音韵美。


名诗《浣溪沙》翻译|译文|赏析|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浣溪沙》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 这首小令读来明白如话,但其中蕴含的情致却又那么委婉含蓄,以致有人说它是一篇伤春、惜春之作,也有人说它是怀人、念旧之作。然而,当我们超越字句的表层意义,却又分明可以感受到浸透其间的一种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索。这种艺术化的哲理思索,正是这首词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激赏的真正原因。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劈头两句以强烈的新旧对比,道出了词人对往昔已逝,一切美好之情、美好之景终于成为过去、再无可挽回的无限惆怅、无限感慨之情。一曲新词、一杯美酒,寄寓了对往昔欢聚情景的多少怀恋! 而眼前天气依旧,亭台如故,人却不知何处去,又怎不令人黯然神伤! 这种物是人非之感,凝聚了人生中的某种永恒的缺憾,内在情感份量很重,使人可以从中领悟到词人为什么在下句会忽然逼出“夕阳西下几时回”的喃喃自问。夕阳西下而后东升,是谁也无法抗拒的自然现象,词人并非真的不知道这种自然规律,可对往事的感慨,对时光的惋惜,使他有意以一片痴情发出了“几时回”的询问。整个上片,字面上无一句说愁道苦,甚至也不写出往事的任何具体内容,全通过场景的转换,新旧的对比,意象的跳跃,让人产生联想,显得别具匠心。

如果说上片重在叹息往事,那么下片则直接吐露对这种人生缺憾的无限伤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无可奈何”,生动表现了词人曾尽一切努力去挽回花的衰落而终于无可挽回的惆怅;“似曾相识”则写出词人执著于往事却终归未能追回往事的恍惚迷茫。这两句看似写实,写眼前之景,在抒发惜春、伤春之情,但那无可奈何的花残花落,又岂不包含对人生哲理的一种认识和领悟?那似曾相识的燕,又岂不是说燕子能来,而时光不能再来的极大缺憾?这两句历来为人赞赏,杨慎《词品》称云:“天然奇偶”,主要着眼于其语言的工巧流利,却又自然浑成,仿佛信手拈来一般,没有一点雕琢痕迹,也没有一点粉饰、一点做作;其实这两句具有魅力的地方,还在于它以写花写燕,寄寓了对人生的深切慨叹,才产生了无穷的韵味。结句“小园香径独徘徊”更是别出蹊径。既不写景,也不抒情,只写了人物的一个侧影,写了一个动作,却把丰富的含义表达了出来:只见在落红满地的小园,一个孤独的身影在踯躅徘徊,好像在寻觅,在追思,又像在企求,在旧梦重温。这一个“独”字极为传神,它充分写出了人生的孤独与寂寞,写出了人生的深深缺憾。

这首小词,用笔淡雅,韵味浓郁,代表了晏殊词的艺术风格和成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7: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