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沉沦》的出版及其风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沉沦》的出版及其风波 《沉沦》的出版及其风波1921年10月15日,郁达夫的第一本短篇小说集《沉沦》由上海泰东图书局出版。它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以来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也是创造社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书中除《自序》外,收有《沉沦》、《南迁》、《银灰色的死》,并附《迷娘的歌》(葛迪作,达夫译)。其中《银灰色的死》曾发表于1921年7月7日至13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其余两篇均为首次收入本书。作者通过大胆率真的描写,反映了当时飘泊异国的青年的烦恼与苦闷,进而控诉了外受帝国主义压迫、内受封建势力统治的黑暗社会,表达了盼望祖国早日富强起来的热切愿望。作品出版后,立即引起国内文坛的强烈震动。成仿吾指出:《沉沦》“不仅在出世的年月上是第一,他那惊人的取材与大胆的描写,就是一年后的今天,也还不能不说是第一。”(《〈沉沦〉的评论》)郭沫若也说: “他的清新的笔调,在中国的枯槁的社会里面好象吹来了一股春风,立刻吹醒了当时的无数青年的心。”(《论郁达夫》)沈从文则说:郁达夫的名字当时“成为一切年青人最熟悉的名字了。……人人皆可从他的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论中国创作小说》)。不少青年读者热烈欢迎《沉沦》的出版,有的从镇江等地连夜坐火车专程到上海购书,有的仿效书中主人公的衣着言行,还有的甚至摹仿它的风格写出许多类似的作品。但文坛上对《沉沦》的评价颇有分歧。郁达夫在东京写成时,他的几位朋友就不以为然,认为:“中国哪里有这一种体裁”(转见郁达夫《五六年来创作生活的回顾》)。《沉沦》出版后,雁冰也认为作品中的“灵肉冲突,却描写得失败了”(《通讯》)。而社会上对《沉沦》的抨击与讥嘲,更是象潮水般地向郁达夫涌来。人们称他是颓废派的“肉欲描写者”,骂他是在“诲淫”,诬他的作品是“不道德的小说”,有的则嘲讽他是“故意在自己身上造些血脓糜烂的创伤来吸引过路人的同情”。在这些批评者中,有各种人,但他们都认为《沉沦》出版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对此,周作人于1922年3月26日在《晨报副刊》发表《自己的园地》一文,为郁达夫申辩。他认为, 《沉沦》“虽然有猥亵的分子而并无不道德的性质”,它“是一件艺术的作品,……已经受过人生的密戒,有他的光与影的性的生活的人,自能从这些书里得到希有的力”; “还有那些不知道人的严肃的人们也没有诵读的资格,他们会把阿片去当饭吃的。”周作人的申辩,澄清了一些糊涂的认识,也给予那些“凭了道德的名来批判文艺”的人们以有力的回击。此后,对《沉沦》的非议以及漫骂之声逐渐平息下去,而《沉沦》的影响则越来越大。泰东图书局连印十多版,发行数达三万余册,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 ☚ 《小说月报》关于创作问题的讨论 关于《阿Q正传》的讨论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