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楚茨》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楚茨》


诗写贵族秋冬祭祀情况。首写祭前的准备。次写致祭时陈上牛羊俎豆酒食等祭品。再写神灵赐福,神灵归去。末结以私宴欢乐,祭后吉祥。
楚楚者茨,(一) 蒺藜长得密而旺,
言抽其棘。(二) 把那荆棘清除光。
自昔何为? 从古这样干什么?
我艺黍稷。我种那黍子和高粱。
我黍与与,(三) 我的黍子一簇簇,
我稷翼翼。(四) 我的高粱一行行。
我仓既盈,足足的装满了我的仓,
我庾维亿。(五) 满满的囤在那场上。
以为酒食,(六) 用来酿酒、用来做饭,
以享以祀,(七) 用来献神、用来祭祖,
以妥以侑,(八) 用来请尸、用来敬鬼,
以介景福。求的那福气大呀没法数。

济济跄跄,(九) 大家态度恭敬端庄,
絜尔牛羊。(十) 洗净了牛、洗净了羊。
以往烝尝,秋祭冬祭去到现场,
或剥或亨,(十一) 有的剁肉、有的炖汤,
或肆或将。(十二) 有的端盘、有的捧上。
祝祭于祊,(十三) 祝人求神在庙门内,
祀事孔明。(十四) 祭典多么的堂皇。
先祖是皇,(十五) 祖宗到这儿来享受,
神保是飨。(十六) 神巫把这些祭品尝。
孝孙有庆,(十七) 主祭的人呀大吉祥,
报以介福,报酬你大大的福气,
万寿无疆。又使你呀“万寿无疆”。

执爨踖踖,(十八) 掌灶的小心又快当,
为俎孔硕。(十九) 肥大的肉呀放案上。
或燔或炙,(二十) 烧的美、烤的香,
君妇莫莫。(二十一) 妇女们工作细心肠。
为豆孔庶,(二十二) 席面上菜肴多花样,
为宾为客。(二十三) 宾呀客呀请来尝。
献酬交错,(二十四) 主客敬酒来又往,
礼仪卒度,(二十五) 礼节全都合规章,
笑语卒获。(二十六) 谈呀笑呀都恰当。
神保是格,(二十七) 神巫这时也到场,
报以介福,报酬你大大的福气,
万寿攸酢。(二十八) 报酬你长寿而健康。

我孔熯矣,(二十九) 我们多么恭敬呀,
式礼莫愆。(三十) 礼节上没有出错差。
工祝致告,(三十一) 司仪宣告了神的话,
徂赉孝孙。(三十二) 神赐孝孙福气大。
苾芬孝祀,(三十三) 祭品美,祭品香,
神嗜饮食。神灵爱它把它尝。
卜尔百福,(三十四) 给你的福禄有百桩,
如幾如式。(三十五) 象有预兆、有式样。
既齐既稷,(三十六) 既迅速又快当,
既匡既敕。(三十七) 既端正又谨慎。
永锡尔极,(三十八) 永远赐给你大福气,
时万时亿。(三十九) 是一万呀是一亿。

礼仪既备,祭祀仪式都已齐备,
钟鼓既戒,(四十) 钟呀鼓呀都已准备,
孝孙徂位。(四十一) 孝孙走上了主祭位。
工祝致告,(四十二) 司仪传下神灵意,
神具醉止,神灵们都喝醉了,
皇尸载起。(四十三) 尸神离开了神位。
鼓钟送尸,敲起钟,送尸神,
神保聿归。神巫们一起都动身。
诸宰君妇,膳夫们、妇女们,
废彻不迟。(四十四) 赶快收拾那祭品。
诸父兄弟,叔伯们、兄弟们,
备言燕私。(四十五) 大家一块来宴饮。

乐具入奏,(四十六) 乐器移后堂来演奏,
以绥后禄。祭后的福气来享受。
尔肴既将,(四十七) 你们的菜肴美又香,
莫怨具庆。(四十八) 没嫌弃,都欣赏。
既醉既饱,饱了饭、醉了酒,
小大稽首。小小大大都叩头。
神嗜饮食,神对饮食多嗜好,
使君寿考。叫主人长寿活到老。
孔惠孔时,(四十九) 多顺情、多合理,
维其尽之。样样礼节都做到。
子子孙孙,儿孙们,儿孙们,
勿替引之。(五十) 莫荒废,要长保。


注 释
(一)朱熹:“楚楚,盛密貌。茨,蒺藜也。”
(二)杨树达:“言,语首助词,无义。”
何楷:“黄震云:言抽其棘,与言刈其楚,语意正同。昔,古也。抽除茨棘,以利农事,从古而然。”
朱熹:“有抽除其棘者,古人何乃为此事乎?盖将使我于此艺黍稷也。”
(三)何楷:“与,党与也。曰与与者,黍黍相并,如人之俦侣也。”
(四)何楷:“翼,羽翼也。曰翼翼者,稷稷相辅,如鸟布翅相接也。”
(五)毛亨:“露积曰庾。”
马瑞辰:“庾,盖今俗所谓囤者,以席为之,但露其上,故《传》以露积释之。”
王引之:“家大人曰:亿亦盈也,语之转也。亿字本作意,或作意,又作臆。《说文》曰:‘𢡃,满也。’《方言》曰:‘臆,满也。’……维亿,犹既盈也。此亿字但取盈满之义,而非纪其数,与万亿及秭之亿不同。”
(六)陈奂:“以者,以黍稷也。凡酒食,以黍稷为之。”
(七)郑玄:“享,献。”
(八)严粲:“以妥,谓拜尸使安坐也。”
朱熹:“侑,劝也。”
(九)毛亨:“济济跄跄,言有容也。”
严粲:“钱氏曰:大夫、士从君牵牲之容也。”
郑玄:“言威仪敬慎也。”
(十)孔颖达:“乃鲜絜尔王所祀之牛羊,以往为冬烝秋尝之祭也。”
何楷:“絜通作洁。”
(十一)孔颖达:“或解剥之者,或烹煮之者。”
(十二)严粲:“或肆陈其骨体于俎者,或奉持而进之者。”
(十三)朱熹:“祊,庙门内也。”
陈奂:“凡祭宗庙之礼,庙主藏于室中,于其祭也,祝以诏告之。所谓直祭祝于主也。庙门之内,皆祖宗神灵所冯依焉。孝子不知神之所在,于其祭也,祝以博求之,所谓索祭祝于祊也。是祊祭当在事尸之前。”
(十四)严粲:“朱氏曰:明,犹著也。……祀礼于是甚明著,谓致孝则存,致悫则著也。”
(十五)郑玄:“皇,暀也。先祖以孝子祀礼甚明之故,精气归暀之。其鬼神又安而享其祭祀。”
李黼平:“皇、睢得为往者,《说文》之部,字云,草木妄生也。从之在土上,读若皇。……读若皇,是皇本作也。《尔雅》:之,往也。之在土上,有往义,故皇得为往,而暀、往皆以出为声。”
(十六)钱钟书:“神保者,降神之巫也。《楚辞·九歌·东君》:‘思灵保兮贤姱’,洪兴祖注:‘说者曰:灵保,神巫也。’俞玉《书斋夜话》卷一申其说曰:‘今之巫者,言神附其体,盖犹古之尸。故南方俚俗称巫为太保,又呼为师人,师字亦即是尸字。’神保正是灵保。本篇下文又曰:‘神保是格,报以介福’,‘神嗜饮食,卜尔百福。’‘神具醉止,皇尸载起。鼓钟送尸,神保聿归。’‘神嗜饮食,使君寿考。’神保、神、尸,一指而三名,一身而二任。”
(十七)朱熹:“孝孙,主祭之人也。庆,犹福也。”
吕祖谦:“丘氏曰:孝孙有庆者,神报以大福,万寿无疆也。”
(十八)毛亨:“爨,饔爨、廪爨也。”
孔颖达:“以祭祀之礼,饔爨以煮肉,廪爨以炊火。”
马瑞辰:“按诗言为俎,言燔炙,则执爨宜专指饔爨言之。《尔雅》:‘踖踖,敏也。’《说文》踖字注,一曰踧踖。踖踖,盖执爨恭敬之貌。”
陈奂:“爨,今之灶。”
(十九)朱熹:“俎,所以载牲体也。硕,大也。”
(二十)朱熹:“燔,烧肉也。”
毛亨:“炙,炙肉也。”
(二十一)俞樾:“古音君与群同。《周书·谧法篇》从之,成群曰君。《白虎通·号篇》:‘君之为言群也。’又《三纲六纪篇》:‘君,群也。’《广雅·释言》亦曰:‘君,群也。’盖声近者,义即相通。……君妇者,群妇也。《周官》九嫔曰赞后荐彻豆笾。群妇,即指九嫔之属。……且宰曰诸宰,妇曰群妇,文正相对也。”
毛亨:“莫莫,言清静而敬至也。”
(二十二)朱熹:“豆,所以盛内羞、庶羞。……庶,多也。”
马瑞辰:“按天子庶羞百有二十品,豆即庶羞之豆,故曰孔庶。”
(二十三)严粲:“曹氏曰:祭终有燕宾之礼。”
惠周惕:“宾自君命者也,客自外至者也。”
(二十四)朱熹:“主人酌宾曰献,宾饮主人曰酢,主人又自饮而复饮宾曰酬。宾受之,奠于席前而不举。至旅,而后少长相劝,而交错以遍也。”
陈奂:“《传》释交错之义,云东西为交者,东西二觯并旅。旅,行也。东西行谓之交也。云邪行为错者,邪与袤同。错者,逪之假借字。东西而袤行者,谓之蓪也。”
(二十五)郑玄:“卒,尽也。”
毛亨:“度,法度也。”
(二十六)于省吾:“获,应读作矱。此诗谓宾客燕饮献酬之时,礼仪尽有法度,意谓其均守秩序。”
(二十七)毛亨:“格,来。”
(二十八)毛亨:“酢,报也。”
(二十九)陈奂:“熯,敬。《释诂》文,《小笺》云:熯即之假借字。《说文》:‘,敬也。’”
(三十)陈奂:“式,用。愆,过也。”
(三十一)马瑞辰:“按少牢,馈食礼,皇尸命工祝,郑注:‘工,官也。’《周颂》:‘嗟嗟臣工’毛传:‘工,官也。’《皋陶谟》百工即百官。工祝正对皇尸,为君尸言之,犹《书》言官占也。”
严粲:“致神意以告主人,谓致嘏辞也。”
(三十二)陈奂:“徂读为且。与下徂位之徂不同义。徂赉孝孙,且赉孝孙也。古徂、且声通。赉,予。”
(三十三)陈奂:“《说文》:‘苾,馨香也。’𡵳,草初生其香分布也。或作芬。是苾芬,皆香也。”
马瑞辰:“按《尔雅·释诂》:‘享,孝也。’享训为孝,故享祀亦谓之孝祀。”
(三十四)郑玄:“卜,予也。”
(三十五)严粲:“曹氏曰:幾者,吉之先见也。式者,有常式,其所当得也。……使如幾之先见,使如式之有常。”
(三十六)马瑞辰:“按齐、稷,义相近,犹下句匡、敕,义亦近也。《传》训稷为疾,则齐当读如徇齐之齐。《尔雅·释诂》:‘齐,疾也。’”
(三十七)马瑞辰:“按匡、敕义相近,匡当训为匡正。……《说文》:‘敕,诫也。’饬,致坚也,读若敕。敕、饬音义相近。《传》训敕为固,盖以敕为饬之假借。”
(三十八)严粲:“陈氏曰:‘极,中也。中者,五福之所聚。’”
(三十九)陈奂:“时,是也。”
(四十)严粲:“钟鼓既戒,为尸当奏肆夏,预设以待之也。”
(四十一)郑玄:“孝孙往位,堂下西面立也。”
(四十二)朱熹:“致告,祝传尸意,告利成于主人。言孝于之利养成毕也。”
(四十三)毛亨:“皇,大也。”
郑玄:“载之言则也。”
(四十四)郑玄:“废,去也。尸出而可彻。诸宰彻去诸馔,君妇笾豆而已。不迟,以疾为敬也。”
严粲:“钱氏曰:诸宰,膳夫及其属也。膳夫彻王之胙俎,其余,则其属彻之。”
(四十五)郑玄:“祭祀毕,归宾客豆俎,同姓则留与之燕,所以尊宾客,亲骨肉也。”
(四十六)朱熹:“凡庙之制,前庙以奉神,后寝以藏衣冠。祭于庙而燕于寝。故于此将燕,而祭时之乐,皆入奏于寝也。且于祭既受禄矣,故以燕为将受后禄而绥之也。”
(四十七)马瑞辰:“按《尔雅·释诂》:‘将,美也。’尔肴既将,犹《頍弁》诗:‘尔肴既嘉,尔肴既时。’嘉、时,皆美也。”
(四十八)何楷:“具通作俱,偕也。庆,贺也。欢洽而相庆贺也。莫怨具庆,一反言,一正说。”
(四十九)陈奂:“孔,甚。惠,顺。时,是也。尽之,尽其礼也。”
(五十)毛亨:“替,废。引,长也。”
朱熹:“子子孙孙当不废而引长之也。”

注 音
茨ci词 艺yi意 侑you又 跄qiang枪 絜jie洁 亨peng烹 祊beng崩 爨cuan窜 踖ji及 俎zu阻 燔fan凡 酢zuo乍 熯nan蝻 愆qian牵 赉lai徠 苾bi必 敕chi斥

《楚茨》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楚茨》

 楚楚者茨,蒺藜丛丛长满地,


言抽其棘。我拿锄头除荆棘。


自昔何为? 从前开荒为的啥?


我蓺黍稷。我种高粱和小米。


我黍与与,我的小米多茂盛,


我稷翼翼。我的高粱多整齐。


我仓既盈,我的仓库已堆满,


我庾维亿。囤里藏粮千百亿。


以为酒食,粮食用来做酒饭,


以享以祀。用它献神和祭祀。


以妥以侑,请来尸神敬上酒,


以介景福。求神快将大福赐。



济济跄跄,助祭恭敬又端庄,


絜尔牛羊,洗净你的牛和羊,


以往烝尝。准备拿出作祭享。


或剥或亨,切的切来烧的烧,


或肆或将。摆上碗盏端上堂。


祝祭于祊,太祝祭神庙门里,


祀事孔明。祭事完毕又周详。


先祖是皇,祖宗前来受祭祀,


神保是飨。神灵来把酒肉尝。


“孝孙有庆,“主祭少爷有吉庆,


报以介福,神明酬报洪福降,


万寿无疆!” 赐您万寿永无疆!”



执爨踖踖⑤,厨师敏捷做菜肴,


为俎孔硕,案上鱼肉真不少,


或燔或炙。有的红烧有的烤。


君妇莫莫,主妇恭敬又小心,


为豆孔庶,端上佳肴一道道,


为宾为客。招待宾客真周到。


献酬交错,主劝客饮杯盏交,


礼仪卒度,遵守礼节不喧闹,


笑语卒获。合乎规矩轻谈笑。


神保是格,祖先神灵已来到,


“报以介福,“神用大福来酬报,


万寿攸酢!” 赐您长寿永不老!”



我孔熯矣,我的态度很恭敬,


式礼莫愆。礼节周到没毛病。


工祝致告: 太祝传下祖宗话:“徂赉孝孙。


“快去赐福给子孙苾芬孝祀,祭祀酒菜香喷喷,


神嗜饮食,神灵爱吃心高兴,


卜尔百福。赐您百福作报应。


如几如式,祭祀及时又标准,


既齐既稷,办事快速又齐整,


既匡既敕。态度谨慎又端正。


永锡尔极,永远赐您无量福,


时万时亿。” 福禄亿万数不清。


”礼仪既备,祭祀仪式都完备,


钟鼓既戒。钟鼓敲响近尾声。


孝孙徂位(11),主祭走回堂下位,


工祝致告: 太祝报告祭礼成:


“神具醉止。” “神灵都已醉醺醺。”


皇尸载起,大尸告辞立起身,


鼓钟送尸,乐队敲钟送尸神,


神保聿归。祖宗神灵上归程。


诸宰君妇,烧菜厨师和主妇,


废彻不迟。撤去祭品不留停。


诸父兄弟,伯叔兄弟都聚齐,


备言燕私。合家欢饮叙天伦。



乐具入奏,乐队进庙齐奏起,


以绥后禄。子孙享受祭后食。


尔殽既将,您的菜肴真美好,


莫怨具庆。怨言全无乐滋滋。


既醉既饱,菜饭吃饱酒喝足,


小大稽首: 老小叩首齐致辞:


“神嗜饮食,“神灵爱吃这饭菜,


使君寿考(12)。使您长寿百年期。


孔惠孔时,祭祀又好又顺利,


维其尽之。主人确实尽礼制。


子子孙孙,但愿子孙和后代,


勿替引之(13)。” 永把祭礼来保持。”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楚楚:茂密丛生的样子。②与与:繁盛美观之态。③翼


翼:繁盛整齐的样子。④济济:庄严恭敬的情状。⑤踖踖:谨慎持重的样子。⑥俎:祭祀盛三牲的盘子。⑦豆:盛菜的木碗。⑧熯(nan):同“戁”,敬惧之意。⑨愆:差错。⑩苾芬:芬芳。(11)徂位:走上原位。(12)寿考:长寿。(13)替:废。引:延续。



[赏析] 这是一首周王祭祀祖先的乐歌。在一年的农业收成之后,周王率王室子孙祭祀祖庙,举行了十分隆重的典礼。诗中反映了当时的典章制度,也表现了丰年之乐的盛况。周人世代重农,以改善农业而发迹。传说周祖先弃是开始种稷和麦的人,因此尊他为农神,号称后稷。从公刘到古公亶父凡十代,都住在豳地,以种田和狩猎为生,后来迁居于岐山之下的周原,由于生产力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粗具规模的周国。至文王施行仁政,势力迅速扩大,武王继承父业,终于发展成为强国,居然一举灭商,建立了统一的大国。本诗约产生于周王朝的后期,因为诗中的祭礼比较完备,早期是不可能产生的。郭沫若在《青铜时代》中曾说:“这首诗,在年代上比较更晚,祭神的仪节和《少牢馈食礼》相近。”后期的周王,祭祀祖先赐福,反映了当时王室的政治风貌。具有史诗意义。关于本诗的主题,大体上有三说。一则认为,“此农事既成,王者尝烝以祭宗庙之诗。”(姚际恒说)二则认为,“此诗述公卿有田禄者力于农事,以奉其宗庙之祭。”(朱熹说)三则认为,“刺幽王也。政烦赋重,田莱多荒,饥馑降丧,民卒流亡,祭祀不飨,故君子思古焉。”(《诗序》说)细推此三说,应以一说为是。因为鼓钟送尸,并奏“肆夏”,乃为天子礼乐。纵使当时礼崩乐坏,诸侯也有越级祭祀,但其规模,不会如此完备。因此,二说诸侯公卿祭庙之事不能成立。至于三说,清人姚际恒作了有力的驳斥,他说:“《小序》谓‘刺幽王’,说者因谓‘思古以见今之不然’。按此唯泥‘自昔何为’一句耳。不知此句正唤起下‘黍、稷’句,以见黍、稷之所由来也。其余皆详叙祭祀,自始至终,极其繁盛,无一字刺意。”(《诗经通论》)既然从诗中找不到根据,只是凭借臆断,把一首祭祀词说成是讽刺诗,实在是无法使人信服的。


全诗共六章。


第一章,是写丰收后的祭祀盛况。周王朝是农业生产很发达的国家,在丰收之后总要祈神祀庙。其祈神的内容,主要是祖先的在天之灵。致祭的目的,一方面是欢庆丰收,另一方面是祈神赐福。此段为全诗总冒,先从种田与丰收说起,是由垦辟而有收成,由收成而得祭祀,由祭祀而获福禄,反映了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的社会概貌。诗中称“我”,是周王在致祭时的自称。开笔从垦荒种地开始,“楚楚者茨”,是具体描绘荆棘丛生之状,文字极为渲染田园荒芜,以显示“言抽其棘”的拓荒艰难。由垦荒而种植,是“我蓺黍稷”;对于所种的庄稼,是无比繁茂。“我黍与与,我稷翼翼”二句形象描写,说明当年是丰收在望。接着就写五谷丰登的情景,因为喜获丰收,便有“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仓与囤都已充盈满溢,其喜悦之情自然包蕴其中。再由丰收而祭祀,以祈求大福如意。此段为祭祀前一层文字,章法环环紧扣,文理层层深入,逐渐进入艺术境界,不露斧凿痕迹。


第二章,是写参祭人的忙碌情景。此章共十二句,连十句为韵,显示了祭祀时的谨慎而紧张的场面。那些参祭的人容仪严肃,趋步有礼,他们“絜尔牛羊,以往烝尝”。即洗净牛羊,用它冬祭和秋祭。大家有的宰剥,有的烹烧,有的盛肉,有的奉献,真是忙得不亦乐乎。“或剥或亨,或肆或将”二句,既写出了忙碌的容态,也反映了人们的心绪,堪称动态表现淋漓尽致描绘的妙笔,人物心理结构调节变幻的奇观。一切祭礼摆设停当,便有司仪的祝官开始致辞,认真地处理各种祭祀礼仪。“祭事孔明”就说明当时的祭事都办得十分完备,那些先祖列宗的神灵都很满意,都欣然临祭受飨。对此周王感到自己是“孝孙有庆”,更加虔诚地祈神保佑,而祖宗的神灵,则又赐给大福,并祝愿子孙“万寿无疆”。此段为初祭,而祭祀的场景,宛然一幅情趣盎然的画图。诗语生动,形象鲜明,寄托了致祭者的幻想与追求,让人从中窥见古代的社会风情。


第三章,是写祭祀时的丰盛礼仪。古代祭祀,最讲究礼仪,因此关于礼仪的描述,于颂诗是必不可少的。此章是分三层叙述的,首先是说祭祀时用的肉,重新拿到灶上去煮熟。那些掌厨的人,都是恭敬敏捷而又踖踖小心,用硕大无比的铜俎装起来。特别是那管祭礼的主妇,更是庄严肃敬,举止有仪。此处写“君妇莫莫”,突出主妇在祭仪中的地位,可知母系社会的影响,在当时尚有遗迹。其次是说祭过了祖宗,方请那些助祭的宾客。他们分享着祭后的酒肉。主宾敬酒,交会酬酢,大家都是“礼仪卒度,笑语卒获”。最后是写神灵的降福,回应前篇,再现神灵降福的场景,重申万寿洪福即为神灵所报。此段虽写祭后的宴会,但它是祭祀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作者仍是着力加以描绘的。对于神灵的感应,作者也统观全篇,合理安排,借以引发人心之触动,显示一种繁复幽微的感受。


第四章,是写正祭中的祝官致告。此章主要是写祝致神语,只有前二句,是承上启下,说明祭祀是敬惧备至,没有一点错失。即诗中所说的“我孔熯矣,式禮莫愆”。意爲主祭人嚴守规矩禮節,因而没有任何毛病。這様祖宗的神靈十分滿意,终于委托司儀的太祝,傅下寬慰的話語。先祖的傅話,大致是前文的歸结,高度概括地説出了祭祀后的報應。大意是説,先祖們享受了肴饌芬芳的祭禮,知道是子孫的一片孝心,便决定賜給子孫百福百禄。因爲祭儀是“既齊既稷,既匡既敕”,即那樣莊重,那樣肅敬,那樣匡正,那樣嚴整。祖宗的神靈是非常高興的,就永遠賜給子孫的最好的福氣,是以萬計、以億計,無休無止,没有窮盡。此章神靈之語,似乎煞有介事,頗具神話色彩。所寫的内容,均爲想象中的産物。


第五章,是写礼毕时的送尸归神。各种礼仪已经完备,钟鼓之乐开始齐奏。作为孝孙的周王,又重回祭坛。此时“工祝致告”,宣布祭礼已毕。神灵们已经颇有醉意,便要起身归去。关于皇尸,《白虎通·祭祀篇》中说:“祭所以有尸者何? 鬼神听之无声,视之无形。升自阼阶,仰视榱桷,俯视几筵,其器存,其人亡。虚无寂寞,思慕哀伤,无所写泄,故坐尸而食之,毁损其馔,欣然若亲之饱,尸醉若神之醉矣。”实际是为人所扮演,代表神灵受祭。祭祀时是得族中无父之子有爵有德者为尸,即《曲礼》中所说:“为人子者祭祀不为尸。”祭祀完毕,装扮祖先的皇尸,就起身走了。此时敲钟击鼓,乐声大作,表示十分敬重,那看不见的祖宗神灵也联翩归去。厨师和君妇,迅速撤去祭品,同姓的“诸父兄弟”,依旧吃酒谈心,畅叙骨肉私情。此章送尸场面,好像一幅风俗图,使人觉得饶有情趣,意味深长。


第六章,是写祭完后的结语尾声。最后一段尾声,犹如《九歌》中的送神曲。它归结全篇,并寓深情于余韵之中,让情思在吟唱中得到新的升华。礼毕之后,乐队进入后殿演奏,然后把酒饭送进去,给大家享受祭后的口福,每人都很喜欢,全是“莫怨具庆”。等到酒足饭饱,大小臣民,都向周王叩头请恩。并说道:“神嗜饮食,使君寿考”。即是说神灵喜爱好饮食,一定会保佑国王永远健康长寿。又说:你国王的恩惠很多一切都顺理合时,的确是尽到了子孙的孝道,但愿“子子孙孙,勿替引之”。由祈神到祝人,确是表现了浑朴多姿的人生,反映了意蕴丰盈的哲理。世俗生活的真实与情趣,正跃然笔端。一堂激荡千古的钟鼓齐鸣,许多不厌其烦的良好祝词,给人无穷的温馨和希望。


孙鑛说:此诗“气格宏丽,结构严密。写祀事如仪注、庄敬诚孝之意俨然。有境有态,而精语险句,更层见错出,极情文条理之妙。读此便觉三闾《九歌》微疏微佻”(转引自《诗经直解》)。基于此段分析,我们可知本诗的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气格宏丽,结构严密,本诗写了宏伟宽大的祭神场面,富丽而又堂皇,反映了承平时期的宫廷生活,气魄与格调都是豪壮而又雄浑的,展示了一幅奇丽壮美的画卷。整个画卷的结构,犹如一首缓起强收的大型乐曲。乐曲以轻柔的乐段开始,然后分别描写各个具体侧面,几经起伏跌宕,层层展开,推向高潮,最后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并留下余音缭绕的尾声,其所表现的宫廷祭神的情景,充满了史诗的意味;二是有境有态,富有幻趣。本诗在创作手法上,是虚实相间,给人感到逸趣横生。其所写祭祀场景,都是生动逼真的现实,而神灵的降临,又是恍惚迷离的意境。作者是从实写入手,用虚描陪衬,创造了人神合一的雄伟壮图;三是精语险句,层见错出。诗句最重精警,本诗的传神写照之笔,不乏其例。如,“我黍与与,我稷翼翼”,是景句中有情有意;“或剥或亨,或肆或将”,是动句中有热情;“既齐既稷,既匡既敕”,是工句中有诗味。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4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