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汉语语法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汉语语法

(a)指汉语词句的结构规律。 (b)指研究汉语词句结构规律的学科。

汉语语法

汉语语法

赵月朋著。共分12章。前三章:概论”“词的分类”“从字列句”,简略地介绍了有关语法、词、句的一些基本知识。第四章“句子的成分”、指出句子成分从作用上分为主要成分、连带成分和附加成分三种,从结构上分为联合成分、包孕成分、同位成分、呼位成分(类似独立语)四种,并分别加以论述。第五章“句子的类型”,详细阐述了主动与被动、单句和连动,以及 “兼格”(类似兼语) 现象。认为名词、动词、形容词都有兼格的可能,并按谓语的性质及句子语气分别给句子分类。第六章“省略和升降”,谈句子成分的省略、倒置的问题。第七至十章,具体介绍了判断句、描写句、叙述句、说明句 (叙述性的句子形式作谓语)的各种情况。特别是叙述句一章,涉及到许多问题,认为用及物动词的句子是叙主射宾,用非及物动词的句子是叙主式,第十一章讨论“混合句”,认为句子多数是上述四种句子类型混合而成的,这样才得以表达复杂的感情。最后讨论“词语的重叠”,着重说明了词句重叠的修辞效果。末附黎锦熙《谈语法的图解法》一文。是书对汉语语法的一些规律进行了系统探讨,对句子类型的探讨颇有见地,不少观点为后人所借鉴。但对词法的探讨过于简略。1953年9月由北京自强书局出版。

☚ 语法讲义(初稿)   语法基本知识 ☛

汉语语法

汉语语法

郎峻章著。系东北师范大学的函授教材。全书共分4章:词和短语;单句;复句;词的研究。前有《自序》,阐述学习汉语语法的目的,汉语语法的范围和学习时应注意的事项。论述词的构成,从意义着眼列出复音词的10种构成方式。讨论词类,以意义、功用、形态变化、和别的词的结构关系为标准,把词分为8类: 名词 (含量词)、动词 (含副动词,即介词)、形容词、副词、代词、连接词、语气词、感叹词。并主张词有兼类。讨论短语,认为短语 “是一个组织起来而不能表达一个完整思想的词群”。分短语为“并列短语; 主从短语,包括从修饰主词的 (即偏正)、从词接受主词的动作即 (动宾)、从词完成主语的意思 (即由判断词及宾语构成的短语) 3类。并分析了短语的词性,认为并列短语的词性决定于所包含词的词性; 主从短语的词性根据主词的词性而定。书中还对复杂短语作了分析,认为“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由3个层次的短语构成,体现了作者的层次观念。讨论单句,根据意义分句子成分为3类7种:基本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表语(即判断宾语); 附加成分——形容词性附加语、副词性附加语;辅助成分——起连接作用的连接词、表示语气的语气词、表示感情的感叹词。在析句方法上,主张首先处理基本成分,其次处理附加成分,然后处理主语组 (主语部分) 和谓语组(谓语部分); 而辅助成分的处理则根据具体情形而定。认为短语可以做句子成分,并作了具体解说。按作用把单句区分为叙述句、描写句、判断句; 并归纳出包孕句、递系句、主动式、被动式4种句型。讨论复句,分复句为并列、主从两类。并列复句内有平行、进层、选择、承接、转折等5种关系;主从复句内有因果、条件、让步、相比、连锁等5种关系。本书的主要特点是:
❶ 结构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符合教学原则。
❷精心选例,着意分析,结论肯定,符合语法教学的原则。
❸重点突出,详略得当,条理清楚,语言简洁。但由于本书采用的是彻底的成分分析法,而把宾语和表语视作基本成分,形成句子多中心,缺乏层次观念;研究方法前后不甚一致,故理论上有些地方不能自圆其说。每节后均附有练习,有些章节还设立了图解法,颇便自学。1955年4月由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后多次重版。

☚ 语法常识   文章的语法分析 ☛
汉语语法

070 汉语语法

语法也称文法,语言要素之一。有两种含义:一指客观存在的语言结构规律。汉语言中的语素、词、词组、句子等音义结合单位,按一定规律层层组合,构成各种语言结构,语法研究的就是这种语言结构规律。语法规律是从许多具体句子中抽象出来的规则。这种规则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跟语音和语汇相比,它的发展缓慢得多,所以语法规律具有概括性和稳定性的特点。二是指研究汉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即语法学。语法学分词法、句法两部分,词法研究词的结构、词的变化规则和词的语法类别等;句法研究句子里词组的结构、句子成分、句子类型等。由于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不同,语法学可分为六类:从研究的目的分类,语法学可分为历史语法学、比较语法学和描写语法学;从研究的方法分类,语法学可分为传统语法、结构主义语法和转换生成语法。语法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单位多,关系纷繁,在一定的规则控制下,单位之间的组合可以灵活多变。虽然客观的语法系统只有一个,但由于语言学家掌握的材料不尽相同,研究语法时所持的观点、所依据的理论、所采用的方法和分类标准不同,所以描写它的语法系统也就不止一个,形成了多种语法学系统的并存。汉语语法的研究起始于汉代。由于读经和写诗文的需要,从汉代起,古代文字学家或注疏家开展了对虚词的研究。汉朝时对虚词建立了“词”、“辞”、“语辞”、“语助”、“语声”等概念。唐以后,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有了较详明的解释,对实词和虚词开始进行区分,并用圈点法标明词组间或分句间的关系。到了清代特别是晚清,文字、训诂、音韵之学大盛,出现了研究虚词和方言词汇的专著。马建忠 (1845—1899)于1898年出版的《马氏文通》对古代汉语语法进行了很有创见的研究,是我国第一部有完整体系的古汉语语法著作。从晚清到20世纪30年代前,继《马氏文通》之后,陆续出现了好些汉语语法著作,但其研究对象仍然是古汉语。1920年黎锦熙出版《新著国语文法》,以“国语”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短语、包孕复句、等立复句、主从复句等术语和概念,是第一部现代汉语(白话)语法的重要著作。1936年掀起的语法革新运动,对汉语语法的改革起了很大影响,使以后出现的语法著作面目一新。王力的 《中国语法理论》、吕叔湘的 《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的 《汉语语法论》等,在汉语语法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1949年以后,开创了一个汉语语法学的研究、提高和普及、推广的崭新局面。吕叔湘、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张志公的《汉语语法常识》等,都对汉语语法学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 语法   词类 ☛
00005711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2: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