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产生的时代背景
苏霍鲁科夫认为:中国叙事散文的产生和形成的最早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 一个动乱时期。一到六世纪,汉王朝逐渐衰弱终至灭亡,继而军阀割据,异族入侵,南北分裂,皇室频繁更迭。在此条件下,人类生命的价值比任何时候都低廉,任何人无法相信自己的未来,占有文化的官僚社会也不例外:许多著名人物在这些灾难深重的年代相继死去,其中包括不少著名的文学家,如孔融、祢衡、嵇康、张华、陆机、陆云、刘琨、潘岳、郭璞和谢灵运等。在当时上流的文学圈子中,不少人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和避世疾俗的思想,向往穷乡僻壤的生活,陶醉在大自然的怀抱之中。逃避社会骚乱、躲进和平绿州的忧思,真正成了时代的旗帜。这时,产生了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那样著名的乌托邦式的社会理想,也就并非偶然了。(参见《紫红色的碧玉》一书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