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板》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板》

 上帝板板,上帝发疯不正常,


下民卒瘅! 下界人民都遭殃!


出话不然,话儿说得不合理,


为犹不远。政策订来没眼光。


靡圣管管,不靠圣人太自用,


不实于亶。光说不做真荒唐。


犹之未远,执政丝毫没远见、


是用大谏。所以作诗劝我王。



天之方难,老天正把灾难降,


无然宪宪。不要这般喜洋洋。


天之方蹶,老天正在降骚乱,


无然泄泄。不要多嘴说短长。


辞之辑矣,政令协调缓和了,


民之洽矣; 民心和协国力强;


辞之怿矣,政令混乱败坏了,


民之莫矣。人民受害难安康。



我虽异事,你我职务虽不同,


及尔同寮(11)。毕竟同事在官场。


我即尔谋,我到你处商国事,


听我嚣嚣(12)。忠言逆耳白开腔。


我言维服(13),我提建议为治国,


勿以为笑。切莫当作笑话讲。


先民有言: 古人有话讲得好:


“询于刍荛。”“有事请教斫柴郎。”



天之方虐,老天正把灾难降,


无然谑谑(14)。切莫喜乐太放荡。


老夫灌灌(15),老夫恳切尽忠诚,


小子𫐆𫐆(16)。 小子骄傲不像样。


匪我言耄(17),不是我说糊涂话,


尔用忧谑。你开玩笑太轻狂。


多将熇熇,多做坏事难收拾,


不可救药。不可救药国将亡。



天之方, 老天正在生怒气,


无为夸毗(18)。你别这副奴才相。


威仪卒迷,君臣礼节都乱套,


善人载尸。好人闭口不开腔。


民之方殿屎(19),人民痛苦正呻吟,


则莫我敢葵(20)? 对我不敢妄猜想?


丧乱蔑资(21),社会混乱国库空,


曾莫惠我师(22)。抚恤群众谈不上。



天之牖民(23),老天诱导众百姓,


如埙如箎(24),如吹埙篪和音响,


如璋如圭(25),如像玄圭配玉璋,


如取如携。如提如携来相帮。


携无曰益(26),培育扶植不设防,


牖民孔易(27)。因势利导很顺当。


民之多辟(28),如今民间多乱子,


无自立辟。枉自立法没用场。



价人维藩(29),好人好比是藩篱,


大师维垣(30),大众好比是围墙。


大邦维屏(31),大国好比是屏障,


大宗维翰。(32) 同族好比是栋梁。


怀德维宁,关心人民国安泰,


宗子维城(33)。宗子就像是城墙。


无俾城坏,别让城墙受破坏,


无独斯畏。不要孤立自遭殃。


敬天之怒,老天发怒要敬畏,


无敢戏豫(34)。不敢嬉戏太放荡。



敬天之渝,老天灾变要敬畏,


无敢驰驱(35)。不敢任性太狂放。


昊天曰明,老天眼睛最明亮,


及尔出王(36)。和你一起同来往。


昊天曰旦(37),老天眼睛最明朗,


及尔游衍(38)。和你一起共游逛。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板:同“反”,即违反常道。②卒:同“瘁”,病。卒瘅:痛苦。③犹:同“猷”,策谋。④管管:无所依的样子。⑤亶:诚信。⑥宪宪:喜悦的样子。⑦泄泄:读若“呭呭”,喋喋多言。⑧辞:指政令之辞。辑:和谐。 ⑨怿:借为,败坏。 ⑩莫:通“瘼”,病。(11)寮:同“僚”。(12)嚣嚣:《韩诗》作“謷謷”,用本字,“不听话而妄语也”(马瑞辰)。(13)服:事实。(14)谑谑:戏侮。(15)灌灌:犹款款,情意恳切。(16)谑谑:骄傲的样子。(17)匪:非。耄:八十曰耄。此处谓老糊涂。(18)夸毗:过分柔顺以取悦于人,即媚态。(19)殿屎:《说文》引作“唸㕧”,用正字,即呻吟。(20)葵:同“揆”。(21)蔑:无。(22)师:众。(23)牖:通“诱”,导。(24)埙:乐器,陶制。篪(chi):管乐器。(25)圭、璋:玉器。半圭为璋,合二璋为圭。(26)益:加,过分要求。(27)孔:很。(28)辟:同“僻”,邪僻。(29)价:善。(30)大师:大众。(31)大邦:大国诸侯。(32)翰:干,栋梁。(33)宗子:嫡姓长子。(34)豫:戏。(35)驰驱:放纵的样子。(36)王:通“往”。(37)旦:明。(38)游衍:放荡。



[赏析] 这首诗,旨意同《民劳》,即大臣讽谏厉王之作。其措词直率严厉,有教训口吻,且云作者“及尔同寮”,可知作者地位不低。《诗序》以为作者是凡伯,即后来代厉王执政的共和,虽于史无征,姑备一说。


《大雅》多长篇,此诗亦有八章六十四句。篇幅长,加上作者采用赋法,直言陈说,易使诗兴味索然。但此诗却比较感人,盖有如下原因:


一是情真意切。全诗直言不讳,正言敢谏,一开篇就责备厉王违反王道、天道,致使人民受难,明言自己因此“大谏”。接下来苦口婆心,反复劝戒厉王要敬天爱民,施行善政。作者明告厉王“无然宪宪”、“无然泄泄”,犹恐宪宪、泄泄是现象,未中要害,于是干脆正言:“辞之辑矣,民之洽矣。”还觉不够,又反言相告,“辞之怿矣,民之莫矣”。姚际恒云:“正反间杂,若无伦次,然正见意志迫切也。”(《诗经通论》)其款款真情亦由此显现。诗中有训斥,“我言维服,勿以为笑”,“多将熇熇,不可救药”,语气严厉;有劝导,第六章以“天之牖民”作比,连续三句为喻,要厉王诱导以使民顺。训斥、劝导都反映了作者忧国忧民、锐意改革朝政的进取精神。读之觉正气漾溢,激情难抑。


二是行文变化多端。作者直抒胸臆,但不是平铺直叙。姚际恒说此诗“极文章变化之妙”,试援例以证。从结构上看,此诗完整又富于变化。第一章总撮提要,开章明义。其余各章则基本扣紧主题。如第二章顺接前章“大谏”,指斥厉王所施政教不得民心,俾使国家动乱。但第二章却岔题生枝,责备同僚不用心听谏。第四章进一步借题发挥,言同僚拒绝谏言,将不可救药。第五章始回到正题,劝谏同僚勿一味取媚于王,而须留意民间疾苦。但虽是另生枝节,却又与主题密切相关,而且形式上也钩锁紧密;即用“谏”字贯串,堪称奇文。在语言表述上,诗以直陈为主,而又往往直中含曲,或明或隐,极尽变化。比如第二章前四句与后四句内容相仿,但前四句只抓现象,后四句则切中要害,两相对比,一婉曲一明快。又如第六章,第七章比喻层出不穷,较之其他章节的直言不讳,就显得很含蓄。尤其是第六章“如埙如篪,如璋如圭,如取如携”,只出喻体,本体隐而不现,很奇特,很生动,很富意蕴。可见姚氏之说不误。


三是讲究修辞。这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有对仗,如开篇以“下民”对“上帝”;有排比,如第三章;有众多的比喻;有双音词,如“板板”、“管管”、“宪宪”、“泄泄”;有双声词,如“殿屎”、“夸毗”等等。还有大量同义词,如屏障一义,就有“藩”、“垣”、“屏”、“翰”、“城”等不同词语;又如描写上天降灾,就有“板板”、“方难”、“方蹶”、“方虐”、“方”等等。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诗歌音韵铿锵,描述细致生动,富有文采。

诗经《板》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板》


遭遇乱世,大夫互相告戒,要敬畏天命,爱恤人民。旧说为刺厉王,旨归于谏王,当亦可信。
上帝板板,(一) 上帝行为多乖张,
下民卒癉。(二) 下面人民尽遭殃。
出话不然,(三) 说出话来不象样,
为犹不远。(四) 做的计划不久长。
靡圣管管,(五) 目中无人自放荡,
不实于亶。(六) 言行哪里能一样。
犹之未远,计划订的不久长,
是用大谏。劝告你来把话讲。

天之方难,老天正在降灾殃,
无然宪宪。(七) 不要这样哇哇讲。
天之方蹶,(八) 老天正要乱一场,
无然泄泄。(九) 不要夸夸的乱讲。
辞之辑矣,(十) 说出话来合理呀,
民之洽矣。老百姓们都舒畅。
辞之怿矣,说出话来没理呀,
民之莫矣。老百姓们遭灾殃。

我虽异事,(十一) 我你虽然不同行,
及尔同僚。和你都在朝廷上。
我即尔谋,(十二) 我就着你来谋划,
听我嚣嚣。(十三) 傲慢得不肯听我讲。
我言维服,(十四) 我的话呀真是好,
勿以为笑。不要以为是说笑。
先民有言,从前人曾这样说,
询于刍荛。(十五) 要向樵夫来请教。

天之方虐,老天正在逞凶暴,
无然谑谑。(十六) 不要这样乐陶陶。
老夫灌灌,(十七) 老夫诚诚恳恳进忠告,
小子蹻蹻。(十八) 小子趾高气扬多骄傲。
匪我言耄,(十九) 不是我老昏了在乱说,
尔用忧谑。(二十) 你把我的话来相戏谑。
多将熇熇,(二十一) 处处作恶象火一般的烈,
不可救药。真正是个不可救药。

天之方,(二十二) 老天正在发脾气,
无为夸毗。(二十三) 不要磕头乱行礼。
威仪卒迷,(二十四) 乱七八糟没礼仪,
善人载尸。好人如尸把口闭。
民之方殿屎,(二十五) 老百姓唉声在叹气,
则莫我敢葵。(二十六) 没谁敢把他们来包庇。
丧乱蔑资,(二十七) 天灾人祸没生计,
曾莫惠我师。没谁肯把大众来救济。

天之牖民,(二十八) 老天诱导着人民,
如埙如篪,(二十九) 象埙象篪来和鸣,
如璋如圭,象璋象圭配得紧,
如取如携。象取物携物在手心。
携无曰益,(三十) 携物莫说有阻挠,
牖民孔易。诱导人民真容易。
民之多辟,(三十一) 老百姓处在这乱世,
无自立辟。(三十二) 不要擅自立法不合情理。

价人维藩,(三十三) 大好人,是藩篱,
大师维垣,(三十四) 大众们,是围墙,
大邦维屏,(三十五) 大国呀,是屏障,
大宗维翰,(三十六) 宗族人,是栋梁,
怀德维宁,(三十七) 不忘恩情就能安祥,
宗子维城。(三十八) 適子呀,是城墙。
无俾城坏,(三十九) 莫要毁坏那城墙,
无独斯畏。莫独居呀多恐慌。

敬天之怒,正视老天的怒气,
无敢戏豫。(四十) 不敢随便的嬉戏。
敬天之渝,(四十一) 正视老天的变化,
无敢驰驱。(四十二) 不敢驾车又驰马。
昊天曰明,(四十三) 天呀晴、天呀明,
及尔出王。(四十四) 和你一道来出行。
昊天曰旦,(四十五) 天呀晴、天呀亮,
及尔游衍。(四十六) 和你一道去游逛。


注 释
(一)毛亨:“板板,反也。”
(二)朱熹:“卒,尽。癉,病。言天反其常道,而使民尽病矣。”
(三)朱熹:“而女之出言,皆不合于理。”
(四)郑玄:“犹,谋也。……此为谋不能远图,不知祸之将至。”
(五)毛亨:“管管,无所依系。”
郑玄:“管管然以心自恣。”
朱熹:“其心以为无复圣人,但恣己妄行,而无所依据。”
(六)毛亨:“亶,诚也。”
郑玄:“不能用实于诚信之言,言行相违也。”
(七)毛亨:“宪宪,犹欣欣也。”
马瑞辰:“按宪、欣二字双声,宪宪,即欣欣之假借。……欣通作诉。《说文》:诉,喜也。字从言,疑有喜言之意。”
(八)毛亨:“蹶,动也。”
(九)毛亨:“泄泄,犹沓沓也。”
胡承珙:“案此及下传泄泄犹沓沓,皆以今语释古语之例。凡古今语言相变,有从声转者,古言宪宪,后言欣欣。是也。有以义通者,古言泄泄,后言沓沓,是也。”
马瑞辰:“按《说文》:‘呭,多言也。’又‘詍,多言也。’并引此诗。《荀子·解蔽篇》曰:‘辨利非以言是,则谓之詍。’是泄泄实多言之貌。《说文》:沓,语多沓沓也。”
王先谦:“呭为《鲁》文,则谍为《齐》、《韩》文矣。《说文》:‘泄,水名。’呭、谍正字,泄借字。”
(十)毛亨:“辑,和。洽,合。”
马瑞辰:“怿,朱彬读为。《说文》:‘,败也。’借作怿,犹借与择也。莫,朱彬读为瘼,训病。谓四语兼善恶言。词和则民合,词败则民病。”
(十一)朱熹:“异事,不同职也。同僚,同为王臣也。”
(十二)郑玄:“即,就也。”
(十三)王先谦:“《鲁》嚣作敖。……《释训》:‘敖敖,傲也。’”
朱熹:“嚣嚣,自得不肯受言之貌。”
(十四)马瑞辰:“按服者,艮之假借。《说文》‘艮,治也。’我言维服,犹云我言维治。治言对乱言而言,犹《左传》以治命对乱命言也。”
(十五)毛亨:“刍荛,薪采者。”
朱熹:“古人尚询及刍荛,况其僚友乎。”
(十六)毛亨:“谑谑然喜乐也。”
胡承珙:“无然,犹言无是也。”
(十七)毛亨:“灌灌,犹款款也。”
孔颖达:“言己至诚款实而告之。”
(十八)毛亨:“蹻蹻,骄貌。”
(十九)毛亨:“八十曰耄。”
朱熹:“苏氏曰:老者知其不可而尽其款诚以告之,少年不信而骄之。故曰,非我老耄而妄言。”
(二十)俞樾:“忧当为优。襄六年《左传》长相优。杜注曰:‘优,调戏也。’尔用优谑,言尔用我言,相戏谑也。优谑连文,义亦不异。忧者,优之本字。《说文·夂部》:‘憂,和之行也。’引《诗》曰布政忧忧。今诗作优优。”
(二十一)毛亨:“熇熇然炽盛也。”
严粲:“李氏曰:‘火热貌。’……积恶愈多,将熇熇然如火之炽盛,不可救止而药治之也。”
(二十二)毛亨:“,怒也。”
(二十三)毛亨:“夸毗,以体柔人也。”
陈奂:“夸毗双声连绵字。”
孔颖达:“便僻其足,前却为恭,以形体顺从于人,故云以体柔人。”
(二十四)严粲:“今众人之威仪尽迷乱,其有号为善人者,亦如祭祀之尸,不言不为矣。”
(二十五)毛亨:“殿屎,呻吟也。”
陈奂:“古曰殿屎,今曰呻吟,是之谓古今义也。”
段玉裁:“按今《说文》引《诗》民之方念㕧。《玉篇》、《广韵》亦作念㕧。”
(二十六)王夫之:“按葵,草名。向日倾而荫其趺。故《左传》曰:葵犹能自卫其足。是葵有荫义,借为庇荫之旨。莫我敢葵,言上方兴虐政,疾苦其民,牧民者,莫敢亢上意以庇民也。”
(二十七)毛亨:“蔑,无。”
严粲:“无以为资,言无生生之计也。”
朱熹:“师,众也。……是以至于散乱灭亡,而卒无能惠我师者也。”
(二十八)陈奂:“牖者,诱之假借。《野有死麕》《传》:诱,道也。”
(二十九)严粲:“如埙篪之相和,埙唱而篪和,言必应也。如璋圭之相合,合二璋而成圭,言必同也。如往取物之必得,如手携物之必从也。”
(三十)俞樾:“《释名·释州国》曰:‘益,阸也。’……隘与阸通。《礼记·礼器篇》:‘君子以为隘美矣。’《释文》曰:‘隘本作阸。’是其证也。《说文·部》‘阸,塞也。’……携无曰益,言如取如携,无曰有所阻塞也。牖民乃孔易耳。如此,则上下文义皆顺矣。”
(三十一)吴闿生:“居邪僻之世,不可自为立法。”
(三十二)胡承珙:“然立辟皆为立法。……后儒以下辟字亦为邪僻,谓不可自立于邪僻之地,非经义矣。”
(三十三)马瑞辰:“按《说文》:价,善也。……《尔雅》:介,大也。又曰:介,善也。……价人为善人,即为大人,与下大师、大邦、大宗为一类。”
孔颖达:“蕃者,园圃之篱。”
(三十四)马瑞辰:“按此诗三句连言大,皆当读大小之大。……大师宜为大众。大师维垣,犹云众志成城也。”
毛亨:“垣,墙也。”
(三十五)郑玄:“大邦,成国诸侯也。”
严粲:“大邦所以为屏蔽。”
(三十六)姚际恒:“大宗,君之宗族也。”
毛亨:“翰,干也。”
(三十七)严粲:“苟能使怀我之德,则无有不宁矣。”
(三十八)吴闿生:“宗子,谓王之適子。”
(三十九)严粲:“勿使此城有坏,无至于独居而可畏惧也。”
(四十)马瑞辰:“《传》:‘戏豫,逸豫也。’瑞辰案:豫与戏并言,豫亦戏也。《孟子》赵注:‘豫亦游也。’”
(四十一)郑玄:“渝,变也。”
(四十二)毛亨:“驰驱,自恣也。”
(四十三)吴闿生:“曰与聿同,语词。”
(四十四)毛亨:“王,往也。”
陈奂:“王读与往同,此谓假借也。”
陈启源:“近世《说文长笺》言:‘狂、𨑳、诳、往等字皆从𡉚。《诗》出王,本作𡉚。石经因凡字从𡉚者,俱省𡉚为王,并出𡉚字亦省作王。’斯言良是也。案《说文》:𡉚,从之,在土上。之,本象帅出,而借训往。”
(四十五)毛亨:“旦,明。”
(四十六)马瑞辰:“《小尔雅》:延、衍,散也。游衍,即放散之意。”

注 音
癉dan丹 亶dan掸 蹶gui贵 泄yi意 怿yi意 嚣ao嗷 刍chu雏 荛rao饶 谑xue血 蹻jue觉 耄mao冒 熇he鹤 qi齐 夸kua夸 毗pi皮 屎xi希 牖you蚴 埙xun勋 篪chi池 辟pi僻 价jie介 衍yan演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