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杕杜》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杕杜》


流浪人孤单单地徘徊,诗人是对他深表同情。
有杕之杜,(一)
其叶湑湑。(二)
独行踽踽,(三)
岂无他人?
不如我同父。
嗟行之人,
胡不比焉?(四)
人无兄弟,
胡不佽焉?(五)
挺立的赤棠,
叶儿密密地长。
独自地徘徊,
难道没人在旁?
都不如我弟兄好心肠。
唉,那流浪的人,
谁照顾他呢?
人家没兄弟,
谁帮助他呢?
有杕之杜,
其叶菁菁。(六)
独行睘睘,(七)
岂无他人?
不如我同姓。
嗟行之人,
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
胡不佽焉?
挺立的赤棠,
叶儿青青地长。
独自地彷徨,
难道没人在旁?
都不如我家人好心肠。
唉,那流浪的人,
谁照顾他呢?
人家没兄弟,
谁帮助他呢?

注 释
(一)毛亨:“杕,特。杜,赤棠也。”
(二)朱熹:“湑湑,盛也。”
(三)毛亨:“踽踽,无所亲也。”
(四)毛亨:“比,辅也。”
(五)毛亨:“佽,助也。”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按两不字,皆语辞。……诗人意谓彼道路之人,胡亲比之,有人无兄弟,胡佽助之。”
(六)毛亨:“菁菁,叶盛也。”
(七)朱熹:“睘睘,无所依貌。”

注 音
杕di弟 湑xu胥 踽ju举 佽ci次 菁jing精 睘qiong琼

《杕杜》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杕杜》

 有杕之杜,一株棠梨生路旁,


有睆其实。果实累累挂枝上。


王事靡盬,国王差事无休止,


继嗣我日。服役期限又延长。


日月阳止,日子已到十月头,


女心伤止,满心忧伤想我郎,


征夫遑止! 征人有空应回乡!



有杕之杜,一株棠梨生路旁,


其叶萋萋。叶儿青青真盛旺。


王事靡盬,国王差事无休止,


我心伤悲。遥想征人我心伤。


卉木萋止,草木繁茂春又深,


女心悲止,心儿忧碎愁断肠,


征夫归止! 征人哪天能还乡!



陟彼北山,登上北山我彷徨,


言采其杞。手采枸杞心想郎。


王事靡盬,国王差事无休止,


忧我父母。谁来奉养爹和娘。


檀车幛幛, 檀木车子已破烂,


四牡痯痯, 四马疲劳步踉,


征夫不远! 征夫归期该不长!



匪载匪来,人不回来信不来,


忧心孔疚(11)。忧心忡忡苦怀想。


期逝不至,役期早过不回来,


而多为恤(12)。最是忧愁最惆怅。


卜筮偕止(13),占卜卦辞说吉祥,


会言近止(14),聚会之期不太长,


征夫迩止(15)! 征人很快就回乡!


(采用程俊英译诗,有改动)



[注释] ①杕(di)杜:独生的棠梨树。杕。“木独生也。”(《集韵》) ②睆(huan):果实浑圆的样子。③盬(gu):止息。④继嗣:继续。⑤日月:时序,季节。阳:指农历十月。止:语气词。⑥遑:闲暇 。⑦陟(zhi):登。⑧𪪌(chan)𪪌:破敝的样子。⑨四牡:四匹拉车的公马。 痯(guan)痯:疲惫不堪的样子。⑩匪:通“非”。载:车载,引申为捎带物品或信件。(11)孔:大,甚。疚(jiu):病,苦恼。(12)恤:忧愁。(13)卜:指以龟甲卜吉凶。筮(shi):以蓍草卜吉凶。(14)会言:都说。(15)迩:近。



[赏析] 《杕杜》可称为“闺思”诗或“闺怨”诗。《盐铁论·繇役》篇云:“古者无过年之繇,无逾时之役。今近者数千里,远者过万里,历二期。长子不还,父母愁忧,妻子咏叹。愤懑之恨发动于心,慕思之积痛于骨髓。此《杕杜》、《采薇》之所为作也。”这段话对《杕杜》题旨的概括是准确的;将《采薇》列为《杕杜》的姊妹篇,也是有道理的:《采薇》写久役不归的丈夫思念家里的妻子,《杕杜》写在家的妻子思念久役不归的丈夫,两诗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漫长的徭役在人民生活上心灵上造成的创伤。


全诗分四章。第一章是“冬季相思”。开头两句是“兴”,有两种作用:一是以杕杜——孤单单的棠梨树——象征女子的孤独。《诗经》中以“有杕之杜”起兴的诗凡三首,都有象征主人公孤独的意思;二是用杜实表示季节。《本草纲目》:“棠梨树似梨而小,……二月开白花,结实如小楝子大,霜后可食。”“有睆其实”即睆睆其实,也就是其实睆睆,说明杜实已经成熟,与下面的“日月阳止”相呼应,表明到了初冬季节。钟惺赞赏这种手法说:“诗以物纪时,妙笔,后人不能。”后人“以物纪时”的诗还是很多的,不过大多是从《诗经》受到启发。中间两句说王事没有休止,征夫归期无定。古代行役有规定:春行秋返,秋行春返。诗中思念的征夫,约在春天应召服役,到了杜实成熟、秋去冬来,还没有归来。这两句交代思念的对象与原因。末三句,写女子对征夫思念之深。“日月阳止” 一句,进一步点明时间,说明征夫逾期未归。


第二章是“春季相思”。杜叶萋萋,草木萋萋,处处充满着春意,处处荡漾着春光。去年,在那杨柳依依的日子里,征夫离开了家;今天,又到了草木萋萋的季节,征夫还不见归来。叫她心里怎么不悲伤? 叫她心底怎能不发出“征夫归止”的呼唤?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旨趣与此章颇近。


第三章是“夏季相思”。开头两句,看似叙事,实另有用意。杞,枸杞,其叶可食。采杞叶是夏初的事,因此写登山采杞具有暗示时间的作用。登高还有望远怀人的用意。登高怀远这一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主题,起源于《诗经》。中间两句,是思念征夫的另一原因:“王事靡盬”不仅使年轻夫妇不能团聚,而且使年老父母无人赡养。最后三句写思妇的内心活动。她想:丈夫去年春天应役,秋天没有按期归来;到今年春天已服役两期了,还是没有见他归来。现在,车该破敝了,马该疲惫了,于是她推断:“征夫不远”了! 这段心理描写,与《豳风·东山》二、三章写征夫思念室家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差可媲美。


第四章紧接上章。照常理推断,“征夫不远”;可是呢,“匪载匪来”,人没有回来,车没有回来,信也没有来! 吉凶莫测,她只好求神问卜了。“卜筮偕止”即又卜又筮。卜指用甲骨占卜吉凶,筮指用蓍草占卜吉凶。古代的习惯是:大事先筮后卜,小事则只卜不筮或只筮不卜。征夫不归应该说不是军国大事,可她又筮又卜,这反映了思妇忧急惶乱的心理状态。卜和筮都说:夫妻团聚的日子近了,征夫快回家了。回来没有? 诗没有写下来,读者心头可能会涌上这样一个意念:但愿不会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啊! 诗戛然而止,却在读者心中留下一个永远无法摆脱的悬念。


四章诗,写思妇对逾期不归的役夫的怀念。从冬到春,又从春到夏,这种思念是漫长的,也是极为痛苦的,它从一个家庭的遭遇,反映春秋时期无休无止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有深刻的认识意义。但应该指出:作品并不是一般地反对徭役,只是反对久役不归;可以看出,对当时的徭役制度作者是肯定的。


关于此诗主题,《毛诗》认为是“劳还役”。《采薇序》说:“《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𤞤狁之难。 以天子之命,命将帅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出车》以劳还,《杕杜》以勤(劳)归也。”对“劳还役”说,后世治《诗》者多持异议,清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还作了长篇的辨正 。其实方也没有说到点子上。原来《诗经》中的许多诗往往有本义,即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有引申义,即演奏者在某种场合演奏时所赋予的意思;演奏场合不同,引申义还不一定只有一个。后世注疏家往往根据某些演奏的记载,把引申义当作了诗的本义。从《采薇序》看,所谓“劳还役”本是指在“劳还役”的场合演奏《杕杜》,二毛在传《诗》时就把在这种特定场合所赋予的新义当作了诗的本义。后世治诗者关于诗旨的分歧,不少是由于没有弄清这个道理而引起的。

《杕杜》 - 翻译、译文、注释和鉴赏 - 诗经辞典 - 可可诗词网

《杕杜》

 有杕之杜,一棵棠梨树孤独挺立,


其叶湑湑。它的枝叶儿繁盛茂密。


独行踽踽。我一个人行走凄凉孤寂。


岂无他人? 这一路上难道没有他人?


不如我同父。只是不如我同父兄弟。


嗟行之人,唉,那过路的人儿,


胡不比焉? 为何不与我亲近?


人无兄弟,没有亲兄弟的人儿,


胡不佽焉? 为何不把我帮衬?



有杕之杜,一棵棠梨树孤独挺立,


其叶菁菁。它的枝叶儿繁茂鲜嫩。


独行睘睘。我一个人行走孤苦伶仃。


岂无他人? 这一路上难道没有他人?


不如我同姓。只是不如我自家亲人。


嗟行之人,唉,那过路的人儿,


胡不比焉? 为何不与我亲近?


人无兄弟,没有亲兄弟的人儿,


胡不佽焉? 为何不把我帮衬?



[注释] ①有杕(di):犹杕杕,孤寂的样子。杜:棠梨树。②湑湑:繁盛的样子。③踽踽:孤独行走的样子。④比:亲近。⑤佽(ci):帮助。⑥菁菁:同“湑湑”。⑦睘睘:通“茕茕”,孤独无依的样子(从马瑞辰说)。⑧同姓:同祖,此处亦指亲兄弟。



[赏析] 这首诗属唐风。唐,即春秋时期的晋。晋自昭公以来,兄弟相争,屡见不鲜。著名的骊姬之乱、献公之子远适他国,都与兄弟相争有关。大概因为这种缘故,《诗序》把这首吟咏兄弟失和的诗说为刺诗,云:“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但此说并不合诗意。一则“沃”也是晋之同姓,而诗中明白云他人不如同姓;二则诗中有“岂无他人,不如我同父”句,细玩其意,又明明是有兄弟人的口气。所以自朱熹以来,不断有人提出异议。我们认为,此诗意旨当从清人姚际恒说,即“此诗之意,似不得于兄弟,而终望兄弟比助之辞”(《诗经通论》)。表现了一种兄弟失好而无助的孤寂痛苦的情绪。


诗分两章,章各九句。两章内容相同。第一章首二句“有杕之杜,其叶湑湑”为兴句。诗人在路边看见一棵无依无傍、孤零零的野梨树,但它的枝叶却簇簇拥拥,一派茂密兴旺的景象。诗人不禁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野梨树虽然只是一棵,但尚有茂密的枝叶,而自己却是“独行踽踽”,凄苦异常。第三句仅仅三个词,就有“独”“踽踽”两个词表示孤寂;这一句还是特出的单句,十分醒目,加之上句“其叶湑湑”的反衬,愈加突出了诗人的孤寂。然而诗人果真处在旷野之原、荒凉之路上吗? 未必如此。我们看第四句笔锋 一转,出人意料:“岂无他人”。原来路上还有其他行人。那么为什么要强调自己的“独行”呢? 读者不能不往下看:“不如我同父”。原来如此! 同父,即是兄弟。尽管有同行者,一路上并不荒凉,但是没有亲兄弟相随,我还是孤独无依的。诗句绕行婉曲至此,诗旨才显露出来。然而作品没有就此结束,接下来,作者不避重复地予以证明:“嗟行之人,胡不比焉? 人无兄弟,胡不佽焉?”如果同行人如同兄弟一般,那么为什么不来亲近我呢? 那些没有兄弟的人,又为何不来照料我呢?反复慨叹,已不仅仅是证明,作者强烈的希望兄弟和好如初的情感也由此得到抒发。


由上可见,这首诗的内容比较简单,即是《小雅·常棣》“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之意。但在写法上,却曲折多变,耐人寻味。比如第一句写棠梨孤独,第二句本可顺势引出自己的“独行踽踽”,但诗人却把笔停留在树本身,形容起树叶的繁茂来。树叶的繁茂是和树的孤独相对的,也和下句“独行”难谐。但诗人正是借此出人意料的“拗”笔,突出了下句,强调了诗人的孤独。而正当读者同情诗人之时,第四句又把第三句否定了。但作者并非为了否定而否定,这样写,是为了一步步揭示诗旨。第四句否定第三句之后,自然逼出了第五句:“不如我同父。”最后四句也是出人意料的,作者借此对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说明,并抒发了情感。


这首诗在语言运用方面也有一些特色。比如在韵式上,它变化较多,短短两章,换了四韵,且有时句句用韵,有时偶句用韵,视内容需要而变化。像开头三句,句句用韵,客观上有一句一顿的效果,配合了内容上一句一折的特点,使三句句意独立特出。第四、五句改用两句一韵,无形中使两句的内容联系更加紧密了。在遣词用字上,此诗比较质朴,形容词用得极少,其他语句也不华美。作者看重的是内容的曲折多变,于是语词方面保留了民歌素朴的风格,而句型则多反问形式,突出了重点。

古代文学作品《杕杜》作者、内容解读和评价 - 可可诗词网

《杕杜》

《杕杜》

《诗经·小雅》篇名。《毛诗序》说:“《杕杜》,劳还役也。”宋朱熹《诗集传》:“此劳还役之诗。故追述其未还之时,室家感于时物之变而思之。”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室家思其夫归之诗,小序谓‘劳还役’,亦非。劳之而代其妻思夫,岂不甚迂乎!”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本室家思其夫归而未即归之词”陈子展《诗经直解》:“《杕杜》,征夫逾时不归,妇人思怨之作。此与后世诗人所谓闺思、闺怨之作同类,”高亨《诗经今注》:“这是在外担任徭役的人们思念父母妻子而唱出的一首歌,”陈说,是。本诗以乐景反衬哀情,以时间的推移表现妇人思夫之切、之久,诗意深刻。


诗经《杕杜》翻译和译文 - 可可诗词网

《杕杜》


怀念征夫,柔肠千转。
有杕之杜,赤棠挺挺地生长,
有睆其实。(一) 子儿结得饱又光。
王事靡盬,官家的差遣没收场,
继嗣我日。(二) 一天一天接着忙。
日月阳止,(三) 日子到了十月啦,
女心伤止,妻子心里悲伤啦,
征夫遑止。(四) 行人该可休息啦。

有杕之杜,赤棠挺挺地生长,
其叶萋萋。(五) 叶儿长得绿汪汪。
王事靡盬,官家的差遣没收场,
我心伤悲。我的心里真悲伤。
卉木萋止,草木长得茂畅啦,
女心悲止,妻子心里悲凉啦,
征夫归止。行人该可回来啦。

陟彼北山,登上那边北山来,
言采其杞。我把那些枸杞采。
王事靡盬,官家的差遣没收场,
忧我父母。(六) 叫我的父母挂心肠。
檀车𪪌𪪌,(七) 出差的车儿破破烂烂,
四牡痯痯,(八) 四匹公马多么疲乏,
征夫不远。行人该也不远啦。

匪载匪来,(九) 车没载,人没来,
忧心孔疚。(十) 我的心里多悲哀。
期逝不至,过了期,人没还,
而多为恤,(十一) 叫我多么把心担。
卜筮偕止,(十二) 卜卦占课都做啦,
会言近止,(十三) 都说挨近挨近啦,
征夫迩止。行人就到就到啦。


注 释
(一)毛亨:“睆,实貌。”
(二)郑玄:“嗣,续也。”
严粲:“我征夫行役,以日继日,无有休息之期。”
(三)朱熹:“阳,十月也。”
(四)朱熹:“遑,暇也。”
(五)朱熹:“萋萋,盛貌。”
(六)严粲:“至贻我父母之忧。”
(七)毛亨:“檀车,役车也。𪪌𪪌,敝貌。”
(八)毛亨:“痯痯,罴貌。”
吕祖谦:“陈氏曰:言夫之车久而当敝矣,四牡当罴矣,人谅亦不远当归也。”
(九)严粲:“既而车则不装载,人则不来归。”
(十)朱熹:“疚,病。”
(十一)俞樾:“谨案此多字当读为亦祗以异之祗。祗,适也。言本与我期者,欲我知有归期而不忧也。今期已往,而犹不至,则适使我忧伤而已。多与祗,古同声而通用。”
(十二)何楷:“灼龟曰卜,揲蓍曰筮。”
(十三)郑玄:“会,合也。”
注 音
杕di第 睆huan缓 𪪌chan产 痯guan管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2:5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