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有瞽》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有瞽》有瞽有瞽,(一) 盲乐师、盲乐师, 在周之庭。(二) 在周家的庙庭里。 设业设虡,(三) 设横版,设直架, 崇牙树羽,(四) 雕花版上插着五彩羽, 应田县鼓,(五) 小鼓大鼓和悬鼓, 鞉磬祝圉。(六) 摇鼓、石磬、腰鼓和伏虎。 既备乃奏,(七) 既齐备了奏起来, 箫管备举。(八) 箫呀笛呀吹起来。 喤喤厥声,(九) 交响着呀那声音, 肃雝和鸣,(十) 庄严肃穆的和鸣, 先祖是听。祖宗的神灵在这儿听。 我客戾止,我的客人都光临, 永观厥成。(十一) 听这乐曲多欢欣。 注 释 (一)郑玄:“瞽,矇也。以为乐官者,目无所见,于音声审也。” (二)孔颖达:“其作乐者,皆在周之庙庭矣。” (三)马瑞辰:“按《说文》:业,大版也。所以饰悬钟鼓,捷业如锯齿,以白画之,象其鉏铻相承也。……《尔雅·释器》:大版谓之业,业为悬乐之版。……《释名》笋上之版曰业,刻为牙,捷业如锯齿也。” 毛亨:“植者为虡,衡者为栒。” 孔颖达:“业即栒上之板,与栒相配为一。故通解栒虡之体,植者为虡,横者为栒也。……《释器》云:‘木谓之虡。’郭璞云,悬钟磐之木,植者名虡。虡既用木,则栒亦木为之也。” (四)马瑞辰:“《尔雅·释诂》:‘崇,重也。’崇牙,盖取两层相承之义。……正义引皇氏云:崇,重也。谓刻画大版,重叠为牙。是也。” 毛亨:“树羽,置羽也。” 朱熹:“树羽,置五彩之羽于崇牙之上也。” (五)毛亨:“应,小鞞也。田,大鼓也。县鼓,周鼓也。” 陈奂:“应,应鼓也。……《尔雅·释乐》:‘小者谓之应’,是应为小鼓也。《传》云小鞞,鞞乃鼙之借字。……鼙,小鼓也。” 孔颖达:“明堂位云:夏后氏之足鼓,殷人楹鼓,周人县鼓,是周法鼓始在县,故曰县鼓,周鼓。” (六)朱熹:“鞉如鼓而小,有柄,两耳,持其柄摇之,则傍耳还自击。磬,石磬也。祝状如漆桶,以木为之,中有锥连底挏之,令左右击以起乐者也。” 吴闿生:“圉,亦作敔,状如伏虎。背有鉏铻,以木尺栎之,以止乐者也。” (七)严粲:“设之备具,乃使瞽人击而奏之也。” (八)王夫之:“按郭璞《穆天子传》注曰:管如并两笛。郑氏礼注亦云:如笛而小,并两而吹之。……盖庄子所谓比竹也。” (九)严粲:“《执竞》,《传》曰:‘喤喤,和也。’” (十)严粲:“皆恭敬和谐而鸣,不相夺伦。先祖之神,于是降而听之。” (十一)朱熹:“成,乐阕也。” 注 音 瞽gu古 虡ju巨 县xuan悬 鞉tao逃 磬qing庆 柷zhu祝 圉yu语 喤huang皇 《有瞽》在周之庭。排列宗庙大庭上。 设业设②, 钟架鼓架都摆好, 崇牙树羽③。架上钩子彩羽装。 应田县鼓④ 小鼓大鼓悬挂起, 鞉磬柷圉⑤。鞉磬柷圉列成行, 既备乃奏,乐器齐备就演奏, 箫管备举。箫管并吹音绕梁。 喤喤厥声⑥,众乐同发声洪亮, 肃雝和鸣⑦,肃穆和谐调悠扬, 先祖是听。祖宗神灵来欣赏。 我客戾止⑧,我有贵宾也光临, 永观厥成⑨。曲终不觉奏时长。 (采用程俊英译诗) [注释] ①瞽(gu):盲人。此指乐官,周代常以盲人充作乐师。②业:悬鼓的木架。 (ju):悬编钟编磬的木架。 ③崇牙:古时乐器架子横木上刻如锯齿状,用以悬挂一排大小不等的钟磬,此锯齿即崇牙。④应:小鼓,有四足,也叫足鼓。田:大鼓。一说应、田均为小鼓。县(xuan)鼓,悬挂的鼓。⑤鞉(tao):摇鼓。磬(qing):玉石制板状打击乐器。柷(zhu):乐器名,状如漆桶,中有椎柄连底,以木具击之作声,为开始演奏的信号。圉(yu):乐器名,形似伏虎,木制,背上刻作锯齿形,以木具划之作声,作为演奏结束的信号。⑥喤喤:形容乐声洪亮和谐。⑦肃雝:形容乐声徐缓和谐 ⑧戾:至。止:语助词。⑨成:指一曲奏毕。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古代庙堂祭祀时音乐演奏场面的诗 关于此诗的本事,《诗序》曰:“始作乐,而合乎祖也。”《郑笺》:“王者始定,制礼功成,作乐合者,大合诸乐而奏之。”孔颖达进而坐实为周公祭文王之诗:“周公摄政六年,制礼作乐,一代之乐功成,而合诸乐器于太祖之庙奏之,告神以知善否。诗人述其事而为此歌焉。”其实,古代宗庙祭祀,就是要把各种乐器合在一起演奏的。《礼记·月令》:季春之月,“是月之末,择吉日大合乐,天子乃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亲往祝之。”可见,每年三月朝廷都要给祖先举行盛大的音乐会,君王和群臣也都参加。今天,我们研究这首诗,并不在意它是否周公祭文王之作,而是诗中关于各种乐器的描写,具有宝贵的艺术史料价值,对于了解古代音乐演奏的盛况,具有重要的认识意义。同时,在表现手法上,也给我们有益的启迪。 全诗一章十三句,正面描写演奏场面的只有四句,以六句写演奏前的准备,三句写演奏后的效果,采取的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手法,叙写完整,而笔致灵活。 开头两句,总提盲乐师们在周王祖庙进行音乐演奏一事。以下自“设业设虡”至“鞉磬祝圉”,详细记叙开演前安放乐器、准备道具的情况,他们陈列起用来悬挂大鼓和编钟、编磬的木架,把鼓、钟、磬按次悬挂在锯齿般排列整齐的崇牙上,并插上五彩羽毛,这些绚丽的装饰和各种乐器掩映生辉,显得富丽堂皇、光彩熠熠。接着把磬、柷、圉和排箫也一一陈列起来,有的悬挂着,有的安放在座架子上,有的执在手中,全部准备停当。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各种乐器的名称,详尽铺叙陈列情形,显示出仪式之隆重庄严,场面之盛大壮观。我们不难想象出乐队人数之多,阵容之盛,而又有条不紊,各司其职。他们各在其位,聚精会神,紧张而兴奋地等待着演奏的开始。艺术上有一种烘云托月的手法,指的是从侧面着意描写,使主体更加鲜明突出。这里极力描写演奏前的种种准备,渲染演奏前之紧张热烈气氛,使人预感到,那将是一场多么不同凡响的大合奏,那乐声必然是无比和谐悦耳、美妙动听的,所用正是一种从侧面来烘托渲染的手法。俗语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里却使读者“未闻其声、先识其器”。作者详写打击乐器、吹奏乐器,各式各样,品种齐全,则其乐声之铿锵和谐,自在不言中。因此,正面描述演奏情景,只用寥寥数语就收到了以一当十的效果。“既备乃奏,箫管备举。喤喤厥声,肃雝和鸣。”仅以“喤喤”“肃雝”四字摹声,就足以启发读者的想象。喤喤者,宏亮悠扬也。肃雝者,舒缓委婉也。乐声忽而雄浑高亢,忽而回环婉转,忽而急促昂扬,忽而低回徐缓,正因为众乐齐鸣,多种音色、音质的乐器和谐交响,才有此动人的旋律。我们甚至可以想象,朝廷的歌舞使人正应和着这铿锵动听、富于变化的音乐而曼声歌唱,翩翩起舞。因为颂本身就是表演的意思。颂诗不但配合乐器用皇家声调歌唱,而且是带有扮演舞蹈的艺术。就在这雍容典雅、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君王和群臣默默追怀列祖列宗的丰功伟绩,为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安康虔诚祈福。最后三句是从听众的反映上烘托乐师们演奏技艺之高和音乐之美。不知过去了多长时间,奏乐停止了,而君王和贵客嘉宾仍如醉如痴,他们和先祖的神灵一起全都沉浸在这美妙的乐声中而忘记了一切,“此时无声胜有声”,无须喋喋不休地赞美,已使人感同身受地领会到那妙不可言的诗 一般的音乐境界。后世大量描写音乐的诗歌,多以音乐效果突出音乐之美。 《有瞽》还使我们从中了解到古代乐器的发展情况。我国古代乐器按功能可分为三大类:其一是打击乐器,其二为吹奏乐器,或称管乐器,其三为弦乐器。早在原始社会,人类打石为工具,摔打陶土为器皿,劈树枝为柴,劳动生产中的自然发音,揭开了原始音乐的序幕,故打击器出现最早,而弦乐器出现最晚。《有瞽》提到的打击乐器最多,而未及弦乐器,说明在周代大型音乐演奏时弦乐器尚未被广泛应用,而打击乐器在宗庙祭祀演奏中却占主导地位。在所列举的打击乐器中,以鼓品种最多,计有小鼓、大鼓、悬鼓、摇鼓、四足鼓等等,反映了鼓在周代众乐器中的重要地位。文献资料表明,在商代打击乐器中,铙、磬皆悬,惟鼓不悬。“夏加四足谓之节鼓,商人挂而贯之谓之楹鼓,周人悬而击之,谓之悬鼓。”本篇除说“设业设”外,还说“应田悬鼓”,明确指出鼓是悬而击的。从中不难看到由节鼓到悬鼓发展的轨迹。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