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更漏子》 - 唐·温庭筠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更漏子》 - 唐·温庭筠

唐·温庭筠

背江楼,临海月,城上角声呜咽。堤柳动,岛烟昏,两行征雁分。

西陵路,归帆渡,正是芳菲欲渡。银烛尽,玉绳低,一声村落鸡。

背靠着江楼,望着海上的月亮,听着城上号角的呜咽声。渐渐地,能够眺望见堤岸上的春柳在摆动着枝条,水中的小岛却依然笼罩在清晨的烟雾中。远征的雁群当头飞过,诗人目送着它们分为两行,愈飞愈远,终于在晨空中消失了。

可以想象,这位羁旅中的诗人独自登上拂晓中的城楼,徘徊于月光之下,晨雾之中,在号角声和雁叫声里,咀嚼着、消化着思乡之愁。江楼海月,触目皆是异味风物。角声幽咽,似乎在诉说浪游生涯的艰辛。征雁远飞,更触发了他的离情别绪,又逗起了他翩然还乡的欲望。

远处,是钱塘江的西陵渡口,白帆片片,正在归途中缓缓行驶(其实也不一定是“归帆”,只是这位离乡的诗人作如此想罢了)。是啊,正当春光将老、自然界的花花草草即将度过芳菲季节之时,谁愿意在外乡淹留呢?

蜡烛快烧完了,北斗星低低地垂下去(玉绳,星名,属北斗七星),附近的村落里,响起了一声鸡啼。这该是远行人起早赶路的时候了。诗人多么希望伴着鸡叫,披着星光,仆仆于回乡的道路中啊! 鸡声,最易引起羁旅感,温庭筠诗中就有“鸡声茆店月”的名句。本篇末句却来自中唐诗人顾非熊的“关山午时路,村落一声鸡”(《陕州道中作》)。温词每喜以某种声音收结全篇,尤觉余音绕梁,“似尽而不尽”,如几首《更漏子》的结句:“觉来更漏残”,“玉签初报明”,“空阶滴到明”。

这是一幅晨景图,从头到尾写一位清晨登城者眼中特有的景色,象一幅水墨画吸饱了水分,客子思乡之情全部溶在这画图中,并无一句道破。征雁、归帆、村鸡,都是作者寄情的对象,都在召唤着他归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抒情手法的自然高妙。

温庭筠一生蹭蹬,流落而终,飘零之苦,常见于诗。其词多为花间尊前的应歌之作,很少露出他自己的真面目,此篇似是唯一的例外。充斥在他多数词作中的脂粉气息,在这里也闻不到。这大概是这位花间鼻祖以词自述的一次偶尔试笔吧?


《更漏子》 - 唐·温庭筠 - 可可诗词网

《更漏子》 - 唐·温庭筠

唐·温庭筠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愁思。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首词是写一位官家女子,在秋雨连绵的长夜里为离情所苦的情状。

上阕首三句写境:“玉香炉,红蜡泪,偏照画堂愁思”,写玉香炉里焚着香,飘着烟,红蜡烛流淌着似泪如涕的蜡油,烛光照耀着华堂悲秋愁思的女主人公。玉质美,红色艳,女主人公孤烛独处,焚香祝祷。“偏照”二字巧妙地描写了女主人公此时的心理状态。“画堂”一词更是对女主人身份、门第的概括:她是富贵人家的女子。这位丽装少妇正深深思念着远在他乡的丈夫。接下来三句写人:“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直接写女主人的形象,表现她长夜难眠的情况:在衾枕间辗转反侧,画眉的翠色已被擦扫得淡薄多了,云鬓的型式毁乱得残败不整了。夜阑更深,被和枕都透着袭人寒气。“衾枕寒”更突出表现了思妇孤单、寂寞、凄凉、冷落的境遇和心态。

下阕首三句:“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更苦。”从房内听到外面雨声来描写女主人心情的更加难堪。三更夜雨击打在梧桐秋叶上,哪管你更加苦不堪言,难以忍受!此三句语气直贯下面三句:“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词人在此简直用的是口语道白,直写雨打桐叶,声声不断,直到天明。作者还在此妙用了叠词“叶叶”、“声声”,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延续不断的时间过程。至于“空阶”一词,就更增加了思妇对雨声“滴嗒”响亮的感觉,而那声声雨点,简直是打在女人的心头上啊!

这首词写离情别绪,浓淡相间,上阕秾丽,下阕疏淡,从室内物象到室外雨声,从视觉到听觉,从实到虚,构成气氛浓郁的愁境苦况。从时间上说,通篇自昏至夜,自夜至晓,其境弥幽,其情弥苦,甚具感人魅力。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5: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