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春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春雨》![]()
周邦彦 耕人扶耒语林丘, 花外时时落一鸥。 欲验春来多少雨? 野塘漫水可回舟。 这首小诗题曰“春雨”,并不咏春雨其物,也不描绘雨景,而是写春雨所带来的“喜”意。不过,“喜”意不曾显露在字面上,它蕴蓄在意象之中。 从诗意看,诗人似乎是站在一个什么地方观赏着春雨后的景象。从他视野之广来看,其时他似在楼上凭栏静观。 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需要雨露滋润,恰好连下了几场春雨。按照一般写法,在诗的开首,他应该先发出类似“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那样的赞美,然后再写由此而生的喜意,然而他却略去了这个前奏,直接从喜意写起。 他从楼上放眼望去,先看见一群耕人,他们正在小树林的土堆旁,扶着耒(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交谈着什么。因为春雨下得透,有利于庄稼的生长,耕农们想必是在谈论着“春雨贵如油”啦,“风调雨顺,丰收在望”啦之类的话题吧?一个“语”字,令读者想见耕人们的喜悦心情。 诗人目光移开耕者,又望见了花儿。那些花儿,几经春雨的润泽,早已是争开竞放、万紫千红,汇成一片花的海洋了,它挡住了诗人的视线,望不见花的那边还有什么,而唯见“花外时时落一鸥”。许是花外有条不太宽的河流吧,春雨之后,河水猛涨,碧波粼粼,喜得那鸥鸟不时扑入河中(去戏水)。“落”字用得妙: 可以想见鸥鸟拍打翅膀,徐徐向下降落的神态,点缀着春雨后的自然景色。 一二句,诗人全由侧面落笔,含蓄地描写了耕人、鸥鸟的喜意,那显然是由春雨而带来的喜意,但字面上还不曾出现“春雨”二字。三四两句便作正面点题描写。看着眼前的景象,诗人不由想道: 我倒也想要察看一下,入春以来已究竟下了多少雨?于是他的目光便搜寻着,搜寻着,发现了一处野塘,那塘水已经溢了出来,水面上简直可以转动一条小船,雨水下得真够多的了。此时,诗人心头之喜必也似水一样而“漫”了,不过他终究没有明写出“喜”字来,而留给读者自己去想象、去玩味。 《春雨》在干亢的,尘沙飞扬的北京城里,本来不多雨。这几日,不知为了什么,落了一次,今晚又落起来了——想是送暮春的。 ——一九二五、四、二二,晚雨时记 (1925年《语丝》第27期) 赏析本篇题目为《春雨》,实际上写的是一个少女初恋的故事。通过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爱情的受压抑,表现了反封建的主题。作品以绵绵“春雨”作触媒,引发出娓娓动听的爱情故事,摆脱了同类作品写法的常规,使作品显得非常新颖、活脱。 作品没有描写爱情发生、发展的完整情节,而是抓取了几个最有表现力的镜头,精心描绘了几个生动的画面,把少女热恋时的欢悦、兴奋与遭受压抑后的悲凄、哀怨表现得细致入微,感人肺腑。 当姑娘从小弟弟那里第一次得到情侣美好的心意时,作品有这样的描写:“少女两颊微泛红意了,仿佛更有点热;她的心鹿鹿在跳,一把将小弟弟紧紧搂住,小弟弟几乎急得要哭了。”这段精彩的描写,表现了极为丰富的内容。这里既有初恋少女接受异性爱情时的羞怯和紧张,更有得到恋人满意表示时极度的兴奋与欢悦。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两颊微泛红意”、“心鹿鹿在跳”、“将小弟弟紧紧搂住”,几个传神动态,把少女在这特定情势下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活动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读来使人感到十分真切。当少女沉浸在爱情旋涡之时,作品又写道:“少女临在阶前,注视着远方红光灿烂的暮霞;在这暮霞的里面仿佛有一种神秘的,不可言说”的东西。爱情,对于情窦初开的少女来说,正像五光十色的暮霞一样,既有诱人的魅力,又有不可言状的神秘。生动而含蓄的描写,准确地表现了初恋少女的心态和神态,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感受。 当少女的爱情受到压抑时,情况则完全变了:“美丽的时光和美丽的心情截然逝去。”“热闷的,恼人的四壁紧包了少女的未消尽的残夏。”当晚风从“远远的海边送来晚潮的低低的细语的时候,她却静静地,静静地,若有所感似的,和着沙沙的叶声,暗暗地流下泪来。”热恋时的兴奋欢悦,变成了烦闷、苦恼:美丽的幻想,全被眼泪洗光。一对青年纯洁的爱情被扼杀了。作者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爱憎的语言,然而字里行间流淌着对青年追求爱情自由的同情和因爱情受到压抑而表现出来的深沉的惋惜,可以说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散文小品最讲究情致,而深沉的情致往往于不动声色之中表现出来。真正的深沉又多在蕴藉的笔墨之间,这篇《春雨》就是典型例子之一。作品写少女初恋的羞怯和大胆的追求,情感上的羞怯与隔膜“都在亲爱中燃烧去了。”既矛盾,又统一。这正是初恋少女内心世界的奥妙。含蓄的语言,包蕴着无穷的韵味。又如作品写少女爱恋的那位年轻的海军军人,作者几乎未作正面描写。他留给读者心目中的美好印象,全是从姑娘身上折射来的。这也是本篇散文小品笔墨含蓄、富有诗意的妙处所在。 《春雨》整天的春雨,接着是整天的春阴,这真是世上最愉快的事情了。我向来厌恶晴朗的日子,尤其是娇阳的春天;在这个悲惨的地球上忽然来了这么一个欣欢的气象,简直像无聊赖的主人宴饮生客时拿出来的那副古怪笑脸,完全显出宇宙里的白痴成分。在所谓大好的春光之下,人们都到公园大街或者名胜地方去招摇过市,像猩猩那样嘻嘻笑着,真是得意忘形,弄到变成为四不像了。可是阴霾四布或者急雨滂沱的时候,就是最沾沾自喜的财主也会感到苦闷,因此也略带了一些人的气味,不像好天气时候那样望着阳光,盛气凌人地大踏步走着,颇有上帝在上,我得其所的意思。至于懂得人世哀怨的人们,黯淡的日子可说是他们惟一光荣的时光。穹苍替他们流泪,乌云替他们皱眉,他们觉到四围都是同情的空气,仿佛一个堕落的女子躺在母亲怀中,看见慈母一滴滴的热泪溅到自己的泪痕,真是润遍了枯萎的心田。斗室中默坐着,忆念十载相违的密友,已经走去的情人,想起生平种种的坎坷,一身经历的苦楚,倾听窗外檐前凄清的滴沥,仰观波涛浪涌,似无止期的雨云,这时一切的荆棘都化做洁净的白莲花了,好比中古时代那班圣者被残杀后所显的神迹。“最难风雨故人来”,阴森森的天气使我们更感到人世温情的可爱,替从苦雨凄风中来的朋友倒上一杯热茶时候,我们很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子的心境。“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人类真是只有从悲哀里滚出来才能得到解脱。千锤百炼,腰间才有这一把明晃晃的钢刀,“今日把亦君,谁有不平事”。“山雨欲来风满楼”,这很可以象征我们孑立人间,尝尽辛酸,远望来日大难的气概,真好像思乡的客子拍着栏干,看到郭外的牛羊,想起故里的田园,怀念着宿草新坟里当年的竹马之交,泪眼里仿佛模糊辨出龙钟的父老蹒跚走着,或者只瞧见几根靠在破壁上的拐杖的影子。所谓生活术恐怕就在于怎么样当这么一个临风的征人吧。无论是风雨横来,无论是澄江一练,始终好像惦记着一个花一般的家乡,那可说就是生平理想的结晶,蕴在心头的诗情,也就是明哲保身的最后壁垒了;可是同时还能够认清眼底的江山,把住自己的步骤,不管这个异地的人们是多么残酷,不管这个他乡的水土是多么不惯,却能够清瘦地站着,戛戛然好似狂风中的老树。能够忍受,却没有麻木,能够多情,却不流于感伤,仿佛楼前的春雨,悄悄下着,遮住耀目的阳光,却滋润了百草同千花。檐前的燕子躲在巢中,对着如丝如梦的细雨呢喃,真有点像也向我道出此中的消息。 可是春雨有时也凶猛得可以,风驰电掣,从高山倾泻下来也似的,万紫千红,都付诸流水,看起来好像是煞风景的,也许是别有怀抱吧。生平性急,一二知交常常焦急万分地苦口劝我,可是暗室扪心,自信绝不是追逐事功的人,不过对于纷纷扰扰的劳生却常感到厌倦,所谓性急无非是疲累的反响吧。有时我却极有耐心,好像废殿上的玻璃瓦,一任他风吹雨打,霜蚀日晒,总是那样子痴痴地望着空旷的青天。我又好像能够在没字碑面前坐下,慢慢地去冥想这块石板的深意,简直是个蒲团已碎,呆然趺坐着的老僧。想赶快将世事了结,可以抽身到紫竹林中去逍遥,跟把世事撇在一边,大隐隐于市,就站在热闹场中来仰观天上的白云,这两种心境原来是不相矛盾的。我虽然还没有,而且绝不会跳出人海的波澜,但是拳拳之意自己也略知一二,大概摆动于焦躁与倦怠之间,总以无可奈何天为中心罢。所以我虽然爱蒙蒙茸茸的细雨,我也爱大刀阔斧的急雨,纷至沓来,洗去阳光,同时也洗去云雾,使我们想起也许此后永无风恬日美的光阴了,也许老是一阵一阵的暴雨,将人世哀乐的踪迹都漂到大海里去,白浪一翻,什么渣滓也看不出了。焦躁同倦怠的心境在此都得到涅槃的妙悟,整个世界就像客走后,撇下筵席洗得顶干净,排在厨房架子上的杯盘。当个主妇的创造主看着大概也会微笑吧,觉得一天的工作总算告终了。最少我常常臆想这个还了本来面目的大地。 可是最妙的境界恐怕是尺牍里面那句烂调,所谓“春雨缠绵”吧。一连下了十几天的霉雨,好像再也不会晴了,可是时时刻刻都有晴朗的可能。有时天上现出一大片的澄蓝,雨脚也慢慢收束了,忽然间又重新点滴凄清起来,那种捉摸不到,万分别扭的神情真可以做这个哑谜一般的人生的象征。记得十几年前每当连朝春雨的时候,常常剪纸作和尚形状,把他倒贴在水缸旁边,意思是叫老天不要再下雨了,虽然看到院子里雨脚下一粒一粒新生的水泡我总觉到无限的欣欢,尤其当急急走过檐前,脖子上溅几滴雨水的时候。可是那时我对于春雨的情趣是不知不觉之间领略到的,并没有凝神去寻找,等到知道怎么样去欣赏恬适的雨声时候,我却老在干燥的此地做客,单是夏天回去,看看无聊的骤雨,过一过雨瘾罢了。因此“小楼一夜听春雨”的快乐当面错过,从我指尖上滑走了。盛年时候好梦无多,到现在彩云已散,一片白茫茫,生活不着边际,如堕五里雾中,对于春雨的怅惘只好算做内中的一小节吧,可是仿佛这一点很可以代表我整个的悲哀情绪。但是我始终喜欢冥想春雨,也许因为我对于自己的愁绪很有顾惜爱抚的意思:我常常把陶诗改过来,向自己说道:“衣沾不足惜,但愿恨无违”。我会爱凝恨也似的缠绵春雨,大概也因为自己有这种的心境吧。 赏析此文写作者客居异地思念故乡春雨的情景,借以抒发个人的愁绪和人世的哀怨。 梁遇春是一位擅长驾驭语言的作家,能够把看似平常的事物,写得生机盎然、情态逼真,这与他巧用比喻、拟人手法有直接关系。《春雨》即是如此。如写自己独立自尊的人格,就以不因环境如何险恶、残酷,“却能够清瘦地站着,戛戛然好似狂风中的老树”为喻,这老树的形象使人联想到鲁迅笔下的枣树,虽然落尽叶子,单剩干子,却仍“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使天空闪闪地鬼?眼;直刺着天空中圆满的月亮,使月亮窘得发白”。同样,这种屹立于黑暗中的老树形象,正是作者洁身自好、巍然屹立品格的写照。“穹苍替他们流泪,乌云替他们皱眉”,则是拟人移情手法,形象地说明人世的哀怨,能感天动地,连苍天与乌云都在为他们忧伤流泪,形象地写出人们哀之深、怨之烈的思绪。文中还征引了一些古代诗词,以充分抒发自己的情怀,使文章显得挥洒自如且耐人寻味。如引用陆游《临安春雨初霁》中的“小楼一夜听春雨”,除点题之外,还从听觉的角度写出春天的怡人景象,以示作者听到春雨时的喜悦心情。这较之说听到雨声是如何快乐的直白,更加情致缠绵,余韵深长。 《春雨》中借雨浇愁的构想,既是对我国文人墨客抒怀解忧的常用手法的继承,又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显得情景相谐,妥帖自然,并将知识、哲理、抒情熔铸为一体,让人在他的侃侃而谈中,由小见大地悟出大千世界中的若干是非曲直,显示出文章的独特风格。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