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敕勒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敕勒歌》

 乐府杂歌篇名。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民歌。史载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曾使敕勒族人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歌词系从鲜卑语译出。《敕勒歌》显示出少数民族人民放牧的骄傲,风格豪放。另一种看法认为,敕勒,一名铁勒,又即高车,也是回纥族的从出,因此是维吾尔族人的古老民歌。

《敕勒歌》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注释】敕勒川:泛指敕勒族游牧的河川。敕勒,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名。阴山:在今内蒙古中部及河北北部。东西走向。穹(qióng)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圆顶毡帐,即蒙古包。见(xiàn):通“现”,显露,呈现。

【大意】敕勒族生活的河川、草原,在阴山脚下。敕勒川的天空,好像牧民居住的蒙古包一样,笼罩着整个原野。苍天浩渺无边,草原广阔无际。风儿吹来草儿低伏的时候,显现出一群群的牛羊。

字数:249

何小宛 主编.中学生古诗古文阅读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第20页.

《敕勒歌》鉴赏、赏析和解读 - 可可诗词网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宋·敦茂倩《乐府诗集·杂歌谣辞》

这是一首敕勒民歌。沈建《乐府广题》云:“北齐神武(高欢)攻周玉壁,士卒死者十四五。神武恚愤,疾发。周王下令曰: ‘高欢鼠子,亲犯玉壁,剑弩一发,元凶自毙。’神武闻之,勉坐以安士众。悉引诸贵,使斛律金唱《敕勒》,神武自和之。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以上所引,指出了这首民歌的来历,也说明它本来是用鲜卑语创作的,后来翻译成汉语。到宋时,敦茂倩将其收在《乐府诗集·杂歌谣辞》中。它可以说是我国少数民族和汉族共同培植而成的民歌园地里的奇葩。

这首民歌仅用二十七个字,就传神地描绘出千里草原辽阔苍茫的景象和北方牧民热爱乡土的精神风貌。它是一支牧歌,又如一幅民族风俗画,意象豪健,境界壮美,音调浑厚,堪称千古绝唱。

开头两句“敕勒川,阴山下”,突兀而起,开门见山,点出歌唱对象的地理位置和环境。 “川”,作平川、平地解,这里指草原。 “阴山”,绵亘于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长达一千二百多公里,海拔1500—2000米,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山脉。这两句等于说:敕勒族人所居住的大草原,位于阴山脚下,那是塞上不可多得的好地方。诗一开始把所要写的草原置于绵延高峻的阴山的背景下,就为全篇奠定了雄伟壮阔的基调。

接着写敕勒川最常见的两种自然景象:天空和原野。摹状天空用了一个新鲜而生动的比喻: “天似穹庐”。 “穹庐”是牧民所居的毡布圆顶帐蓬,即今俗称“蒙古包”。这个比喻非常形象贴切,因为身处草原,展现无所遮碍地遥望四周天宇和大地相接,确有天呈圆顶状的感觉。同时此句诗,从游牧民族日常生活中取喻,又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描写原野用直叙:“笼盖四野”。这句既是紧承前句对天的比拟,突出天空的苍茫寥廓,无所不包,又连带而及展现了四周原野的广阔无垠。两句诗不着“辽阔”二字,而辽阔之景自现,给人以雄奇豪放之感。

“天苍苍,野茫茫”两句,承前继续扣住“天”和“野”来写,但角度和写法有所不同。写“天”,前面是状其形,这里是描其色;写“野”,前面由天连带而及进行描绘,此处是直接写其景象。短短六个字,勾勒出了敕勒川的壮观:头上碧霄青天,高远莫测;脚下茫茫草原,广阔无边。迭字的运用,使语气短促有力,声调和谐铿锵,有助于表现雄奇壮美的景观。两句对辽阔草原的描写,和前相比,既有变化,又作了深化。在如此着力描绘“天”、 “野”,以作蓄势以后,才写出全篇关键性的结句:“风吹草低见牛羊”。劲风吹过,青草披伏,显现出正在吃草的牛羊。一个“风”字,使静态的景观有了动感,静动映衬,相得益彰。一个“见”字,透露出牧草的丰盛,牛羊的肥壮,在辽阔的自然景象外,展现了人的放牧活动和宁静生活。这样,就在原先由草原、远山、蓝天、平野所构成的画面上,增添了富有神韵的一笔,加上青草、牛羊以及隐没其中的牧儿,从而呈现出雄浑粗犷,生意盎然的辽阔草原的完整艺术形象。

这首民歌以写景见长,全诗无一字不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但又并不是单纯地状景,而是景中有情,那个热爱乡土和游牧生活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就隐然出现在千里草原的壮阔画面上。此诗不仅以明写的壮美的“景”感人,而且以隐含的深长的“情”动人。它不雕琢,不粉饰,格调浑朴苍莽,语言自然天成,字里行间充溢着慷慨豪爽之气。金人元好问说得好:“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论诗绝句》)


《敕勒歌》作者、赏析、鉴赏和解读 - 汉魏六朝诗歌 - 可可诗词网

《敕勒歌》

敕勒歌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此诗展现了塞北草原辽阔苍茫的雄奇画面:敕勒平原展现在阴山脚下,天空好象一顶大的圆顶篷帐,笼罩着整个原野。青天高朗开阔,草原一望无边,一阵风吹过,草儿低头,露出了成群的牛羊。

“敕敕勒川,阴山下。”一、二句突兀而来,从地域落笔,气象壮阔。敕勒,种族名。亦称铁勒,是北朝时居住在今山西省北部和内蒙南部的游牧民族。敕勒川是敕勒族聚居之地,泛指敕勒族游牧的草原。阴山,起于河套西北,绵亘于内蒙南境一带,与内兴安岭相接。此两句以浅近明快的语言,介绍了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典型环境,下面的情景都因此而得以展开,为赞美草原风光做了必要的铺垫。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借助联想,比喻新颖。穹庐, 今称“蒙古包”,指游牧民族住宿的毡帐。歌手抓住“天”、 “野”,大笔勾画北国风物。把寥廓的天际和牧民的毡帐巧妙地联到一起,使人感到浓厚的生活气息,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感染力量,游牧民族观察事物的方式也得到了生动的体现。天空、草原、 “蒙古包”一经进入诗的意境,就不再是单纯客观环境的复写,而是同牧民们对故乡、对民族的深厚感情相融合,焕发出一种塞北特有的光彩。

“天苍苍,野茫茫。”运用叠音,富有韵味。苍苍,深青色。茫茫,无边无际。两个迭音词连用,增强了音乐的美感,使描写更加深入。天际的雄浑苍茫、草原的浩茫无际均用淡墨绘出,在读者脑海中映现出立体感很强的鲜明图景,给人以如临其境的感觉。

“风吹草低见牛羊。”七个字简洁空灵,意境浑然天成,使诗情达到传神境界。动态的“风”,吹伏了莽原茂草,吹露出遍野的牛羊,它与静态的“山”、 “天”、 “野”、 “穹庐”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生机勃发的草原秋色图,令人叹为观止!

《敕勒歌》属乐府《杂歌谣辞》。史载北齐高欢为周军所败,曾使敕勒族人斛律金唱此歌以激励士气,歌词在南北朝时由鲜卑语译为汉语。

这首诗歌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北方牧民的生活内容、精神面貌。可以看到,自然环境对培养熏陶民族气质、心理状态和审美观念,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阴山脚下土地辽阔、牛羊肥壮和牧草丰茂的自然环境以及民族风俗,形成了北方民族率直粗犷的性格、乐观开阔的胸襟,也熏陶了他们对自然景物独特的感受能力和审美观念。体现在诗中,作品便表现出浑朴豪放、悲壮激越、爽直刚健的风格。

作为我国北朝民歌中的珍品,《敕勒歌》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昔日,它在战争中鼓舞了官兵的斗志,至今它仍有无比的魅力,能激发人们对祖国、对民族的自豪和热爱之深情,真可谓千古绝唱!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3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