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报刘一丈书》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报刘一丈书》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 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 “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 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 “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 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 “为谁?” 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 “何客之勤也! 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 “亡奈何矣,姑容我入。” 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 “进。” 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 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 “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 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 “某也贤,某也贤。” 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 “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 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注释】 ①长者:对年纪大的长辈的尊称,这里指刘一丈。馈遗(kuiwei):赠送。不才: 自谦之辞,意思即不成材的人。②孚(fu): 信任。③刺: 谒见时用的名片。④相公:对宰相的一种称呼,这里指权贵。⑤盥栉(guanzhi): 梳洗。⑥南面: 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⑦官人: 这里是对守门人的尊称。⑧岁时伏腊: 指一年中逢年过节的日子。岁时,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叫四时。伏腊,夏天的伏日和冬天的腊日。⑨褊 (bian) 衷: 狭隘的心胸。⑩长吏: 即长官。

【译文】 在几千里之外能时常得到您的书信,我久久思念的心情得以慰藉,这已经让人感到非常欣慰了,又怎么能更让您破费馈赠礼物呢?这叫我用什么来报答您呢! 来信中情意极其深厚,表明您不曾忘了我的老父,也知道我的老父也深深地念记着你的缘故。

至于信中用 “上下之间要互相信任,才能品德应和职位相称” 的话来劝勉我,那我确实是深有感触的。我的才能品德与职位不相称,我本来就了解这一点。至于说到上下之间不能相互信任的毛病,在我身上表现得更为突出。

那么,现在所说的上下信任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那就是,从早到晚骑着马去恭候在权贵的门前。当看门人故意刁难不肯进去禀报时,他就甜言蜜语,做出妇人的媚态,把藏在袖子里的金钱偷偷送给他。等到看门人拿着名片进去后,主人却不立刻出来接见,他就只得站在马棚里,处在仆人和马群中间,臭气熏着衣服,即便有不可忍受的饥寒或是闷热,也不敢离开。等到傍晚,先前那个曾接受金钱的看门人出来,告诉客人说: “相公已经疲倦了,谢绝会客了,请客人明天再来吧。” 而明天又不敢不来。当天晚上披衣坐着,一听到鸡叫就连忙起来梳洗,然后骑马赶去叫门。看门人怒问: “是哪个?” 他就回答说: “是昨天来过的那个客人又来了。” 看门人发怒道: “客人怎么来得这样勤,哪有相公这个时候出来会客的道理?”他内心感到羞辱不已,强行忍耐着对他说: “没有办法啊,姑且让我进去吧。” 看门人又得到了他送的金钱,才起身让他进去。他又站在上次站过的马棚中。好不容易主人出来,朝南面坐着传唤他进去。他就诚惶诚恐地跑过去,趴在台阶下。主人说: “进来吧。”他就连拜两拜,故意迟迟不站起来,站起后就献上进见的礼金。主人故意不接受,他只得一再请求。主人又故意不接受,他又得一再恳求。然后主人才叫手下人把礼金收下。他只得又接连跪拜,故意迟迟不起来。起身后又连作五六个揖后才出来。出来后,对看门人作揖说: “承蒙官人关照我,今后我再来,希望你不要阻拦我啊。” 看门人还了礼后,他就欣喜不已跑出去。骑着马遇到他的熟人,就高举马鞭告诉他们说: “刚才我从相公家里出来,相公极其优待我,他真是优待我啊!” 而且还编造出当时的情状。就连那些熟人也心里担心相公真的厚待他。相公又偶尔稍微对人说道: “某人有才能,某人有才能。” 听说的人也心里盘算着怎样附和称赞他。这就是世上所说的上下之间互相信任了。您说,我能这样做吗?

前面所说的那个有权有势的人家,我除了逢年过节投张名片以外,就整年不去了。有时经过他的家门,也是捂住耳朵、闭上眼睛,快马赶过去,好像有人在后面追赶一样。这就是我偏狭的心胸。由此我长期以来得不到上级的欢心,而我则更加不在意了。常常还骄傲地说: “人生自有命运,我只是安守自己的本分罢了。” 您听了我这样的话,不会讨厌我的迂腐吧?

【鉴赏】 《报刘一丈书》属书信体散文,是宗臣的代表作。刘一丈的生平不详,据文意似是作者父亲的好友。作者在这封信中,以漫画式的手法,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当时封建士人奔走于权贵之门,寡廉鲜耻,极尽谄媚的丑态。同时对权奸及其奴才的赫赫气焰、贪财纳贿的卑劣行径,也作了生动的描画,以此来表明自己坚持傲岸不阿,决不同流合污的立身处世态度,作者愤世嫉俗之意溢于言表。

字数:2288

傅德岷,赖云琪 主编.古文观止鉴赏.武汉:崇文书局.2005.第542-544页.

《报刘一丈书》原文、注释、赏析和鉴赏 - 可可诗词网

《报刘一丈书》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以慰长想,即亦甚幸矣。何至更辱馈遗,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书中情意甚殷,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

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门者故不入,则甘言媚词作妇人状,袖金以私之。即门者持刺入,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抵暮,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 “相公倦,谢客矣。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门者怒曰: “为谁?”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 “何客之勤也?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客心耻之,强忍而与言曰: “亡奈何矣,姑容我入!”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又立向所立厩中。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主者曰: “进!”则再拜,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出,揖门者曰: “官人幸顾我,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相公又稍稍语人曰: “某也贤,某也贤。”闻者亦心计交赞之。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 “人生有命,吾惟守分尔矣!”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

乡园多故,不能不动客子之愁。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则又令我怆然有感。天之与先生者甚厚,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

〔注〕 ① 报: 回答,答复。丈: 对长辈的尊称。 ② 袖金以私之: 把金钱笼在袖子里,暗中送给门者。 ③ 刺: 名片。 ④ 官人: 对有地位的男子的尊称,这里是对看门人的尊称。 ⑤ 岁时伏腊: 岁时,一年中的季节。伏腊,伏天和腊月的祭祀。泛指逢年过节。

这是明代文学家宗臣给刘一丈写的一封回信。刘名玠,字国珍,号墀石,是宗臣父亲宗周的朋友,于宗臣为长辈,因他排行第一,故称为“一丈”,文中又称为“长者”。因是书信,又是写给长辈的,所以首尾两节不免寒暄客套之语,这也是一般书信的常见格式。

这篇书信的主体部分是作者与刘一丈谈论“上下相孚”。本来,在刘一丈给宗臣的信中,是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相教诲的,宗臣在这个问题上深有感触,所以在复信中就专门论之。为了集中笔墨论“上下相孚”,所以他只用“才德不称,固自知之矣”寥寥九个字,把“才德称位”问题轻轻带过,然后以“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二句转入论题,紧接着以“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句故意设问,于是转出大段文章,遂成千古妙笔。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不是采用正面说理的办法来说明“上下相孚”问题,而是塑造了一对“上下相孚”的典型,通过活灵活现的典型形象,揭示当时所谓“上下相孚”的真相,从而抨击了腐朽龌龊的封建官僚政治。其揭露的深度和鞭挞的力量,都较正面论说深刻、猛烈得多。

首先,作者具体而细微地描绘了一个小官僚用灵魂和金钱向掌权的“相公”干谒拍马,从而获得“上下相孚”的全过程。从“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至“客请明日来”,是写这个小官僚的初次干谒。尽管他作尽媚态,吃尽苦头,从“日夕”而至“抵暮”,终于还是被赶了出来,干谒未成。“即明日又不敢不来”至“大喜,奔出”,写其再次干谒,喜获成功。从“马上遇所交识”至“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是写小官僚干谒成功之后的得意忘形,而大相公亦稍有“某也贤”的赞誉,于是乎实现了“上下相孚”,关系融洽了。

在这个全过程中,作者活现了两个卑鄙龌龊的人物形象。一是作为“客”的小官僚。作者写了他的两次干谒,从不同的角度透视了他的灵魂。初次干谒,他是“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用“策马”(下文还有“走马”,即跑马)表现其急于奔走权门;“门者故不入”,他便“甘言媚词作妇人状”,且“袖金以私之”,小官僚拍马谄媚的丑态,已露端倪。对“门者”尚且如此作态,对主人将会如何?果然,进门之后,自作卑贱,“立厩中仆马之间”,虽然“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不去也”,如此直至“抵暮”。作者就是这样把所要贬斥的人物放在这样肮脏的、常人不堪忍受的环境里,以审视其灵魂。至此,这个小官僚的奴颜媚骨已毕露无遗。但作者并未就此罢休,而是跌宕一笔,让“门者”把他赶了出来,于是乃有次日黎明的再次干谒。作者写这次干谒,也同样使用了夸张、讽刺的笔法,写他唯恐误了时间而夜不敢寐,“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走马抵门”。在受了“门者”的奚落之后,虽然心中“耻之”,但又“强忍而与言”,并再次用金钱买通了“门者”,这才得以“起而入之”。进门之后,仍然站在昨天站过的马厩中,等候召见。及至被召见,其丑态更接连而出: 先是“惊走匍匐阶下”,接着是“再拜,故迟不起”,然后是“上所上寿金”,最后是“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始出”,这样完成了进谒之礼,于是,“大喜,奔出”。出门之后,立即一反常态,狐假虎威,神气非凡起来: “马上遇所交识,即扬鞭语曰: ‘适自相公家来,相公厚我,厚我!’且虚言状。”“厚我”叠用,其得意忘形之状,掬之可出。至此,则完成了对这个小官僚的形象刻画: 为干谒权贵,寻找靠山,而急急遑遑,夜不成寐;及见权贵,巴结靠山,奴颜媚骨,狗彘不如;干谒成功,有了靠山,立即飞扬跋扈,炙手可热,令人“心畏”。作者刻画的另一形象便是作为权势代表的“相公”。刻画这一形象,虽着墨不多,但能切入骨髓。如作者写他接受“寿金”的情态:“(客)起则上所上寿金。主者故不受,则固请;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纳之。”文字很少,却把这个大相公贪赃受贿而又故作清廉的神态活画了出来。“故”与“故固”是揭画皮的关键字眼,讽刺意味也极强;叠用“某也贤”,并在“某”与“贤”之间嵌一“也”字以舒缓语气,表现了大相公老气横秋、胸有城府的神态,与小官僚的“厚我,厚我”急于炫鬻的小人口吻适成对比。除这一对形象之外,作者写到“门者”,只是稍稍带过,但其贪横、势利的丑态便神情毕肖。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刻画人物的本领是高明的: 取其神而遗其貌,抓住最能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行为、语言,寥寥数语,即可奏效。我们还应该看到作者用笔的强大概括力。他写下级小官僚对上级相公的干谒,取的时间是“日夕”和黎明(“闻鸡鸣”)。选取这两个时间干谒尚须有如此之等待,其他时间则可想而知;“相公倦,谢客矣”,不必理解为相公故意摆架子,而是实写相公接待事务之繁剧,亦可见干谒者之多;“饥寒毒热”四字,更包含了各种情况下的干谒活动;至于文中的一个小官僚和一个大相公,也只是各从其类中选取的典型而已。凡此,都可以看出本文的概括力。

再者,作者在以较多的篇幅绘声绘色地写完了“上下相孚”之后,转回笔墨,写了自己与“权门”、“长吏”的不相孚,展示了另一种形象性格。对同一个“权门”,作者的态度与前者完全相反: “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即使长期“不见悦于长吏”,“仆则愈益不顾也”。这种刚正不阿,耻于干谒,不向权势豪门低头的骨气,与那些专事干谒求进的官僚适成对比,“两两相较,薰莸不同,清浊异质”(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评语)。文章的批判力量,是非观念,正是蕴涵在这种对比之中。

至此,作者把“上下相孚”与不“相孚”的真相实情已向刘一丈陈述清楚,而作者的立场、爱憎亦表现得淋漓尽致。

当时正是权奸严嵩父子专权时期,一般士大夫阿谀奉迎,干谒求进,奔走于严氏之门。所以这篇书信在当时具有极大的战斗意义,直接指斥了严氏父子专擅朝政、结党营私的罪行,相当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官僚集团内部的污浊与丑恶,对后世也有较高的认识价值。正如《古文观止》的编者所指出的,这是一篇“有关世教之文”。作者宗臣因此而触怒了严氏父子,被贬为福建参政。

字数:3341
邱鸣皋

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 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报刘一丈书》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 可可诗词网

《报刘一丈书》

宗臣

数千里外,得长者时赐一书(1),以慰长想(2),即亦甚幸矣; 何至更辱馈遗(3),则不才益将何以报焉(4)! 书中情意甚殷(5),即长者之不忘老父,知老父之念长者深也(6)。至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语不才(7),则不才有深感焉。夫才德不称(8),固自知之矣(9)。至于不孚之病,则尤不才为甚。

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 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10),门者故不入(11),则甘言媚词(12),作妇人状(13),袖金以私之(14)。即门者持刺入(15) ,而主者又不即出见,立厩中仆马之间(16),恶气袭衣袖,即饥寒毒热不可忍(17),不去也。抵暮(18),则前所受赠金者出,报客曰: “相公倦(19),谢客矣(20)。客请明日来。”即明日,又不敢不来。夜披衣坐,闻鸡鸣,即起盥栉(21) ,走马抵门。门者怒曰: “为谁(22)?”则曰: “昨日之客来。”则又怒曰: “何客之勤也(23)!岂有相公此时出见客乎? ”客心耻之(24) ,强忍而与言曰: “亡奈何矣(25)! 姑容我入(26)。”门者又得所赠金,则起而入之(27),又立向所立厩中(28)。幸主者出,南面召见(29) ,则惊走匍匐阶下(30)。主者曰:“进! ”则再拜(31),故迟不起。起则上所上寿金(32)。主者故不受,则固请(33)。主者故固不受,则又固请。然后命吏内之(34)。则又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35),始出。出,揖门者曰: “官人幸顾我(36),他日来,幸亡阻我也。”门者答揖。大喜,奔出,马上遇所交识(37),即扬鞭语曰: “适自相公家来(38),相公厚我(39)! 厚我! ”且虚言状(40)。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41)。相公又稍稍语人曰: “某也贤(42)! 某也贤! ”闻者亦心计交赞之(43)。此世所谓上下相孚也。长者谓仆能之乎(44)?

前所谓权门者,自岁时伏腊一刺之外(45),即经年不往也。间道经其门(46),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若有所追逐者。斯则仆之褊衷(47),以此长不见悦于长吏(48),仆则愈益不顾也。每大言曰(49):“人生有命(50),吾惟守分而已(51)! ”长者闻之,得无厌其为迂乎(52)?

乡园多故(53),不能不动客子之愁(54)。至于长者之抱才而困(55),则又令我怆然有感(56) 。天之与先生者甚厚(57) ,亡论长者不欲轻弃之(58),即天意亦不欲长者之轻弃之也,幸宁心哉(59)!

〔注释〕(1)赐: 敬词,赏,给。(2)长想: 深长的思念。(3)何至: 哪里敢。辱: 屈辱(您),谦词。馈遗(kui wei): 赠送。(4)不才:无才,自谦之称。益: 更加。何以报: 即“以何报”,用什么来报答。(5)殷: 深厚。(6)老父: 作者称呼自己的父亲。即: 就,从。(7)上下相孚,才德称位: 上下级互相信任,才德与官位相配。孚: 信任。称:合适,称职。(8)夫: 发语词。(9)固: 本来。(10)日夕: 白天和晚上。策马: 用鞭子赶马,形容奔走。策: 鞭,名词用作动词。权者: 有权势的人,指严嵩、严世蕃父子。(11)故不入,故意不让进去。(12)甘言媚词: 甜言蜜语,巴结人的话。(13)作妇人状: 故意扭捏作态。(14)袖金以私之: 取出衣袖里藏着的银子,偷偷地送给守门人。私: 动词,私送。(15)即: 即使,纵使。刺: 名刺,谒见时用的名片。明代官场谒见,用红纸写官衔、姓名投递通报。(16)厩(jiu): 马棚。仆马: 仆人和马匹。(17)毒热: 酷热。(18)抵: 到了。(19)相公:唐宋以后对宰相的尊称。(20)谢客: 谢绝见客。(21)盥栉(guan zhi): 洗脸和梳头。(22)为谁: 是谁。(23)何客之勤也:怎么你这个人来得这样勤呢。(24)耻之: 以之为耻。感到这样可耻。(25)亡奈何: 没有办法。亡: 同“无”。(26)姑: 暂且。(27)起而入之:起身开门让客进府去。入之: 使之入。(28)向: 向时,先前。(29)南面: 古代以面向南坐为尊位。(30)走:跑。匍匐(pu fu): 在地上爬行,这里指趴倒。(31)再拜: 拜了又拜。(32)所上: “所”字结构,送给的。寿金: 祝寿礼金,实即贿赂。(33)固: 坚持。(34)内:同“纳” ,收下。(35)揖(yi):作揖,旧时躬身拱手的礼节。(36)官人: 对有官职者的尊称。顾: 看得起,照顾。幸: 幸而,多蒙。(37)所交识: 朋友,熟人。(38)适: 刚才。(39)厚:厚待,看重。(40)虚言状: 虚假地描述了相公厚待的情景。(41)畏:惊羡。(42)某也贤: 某人很有才德。某: 指上文的“客”。(43)交: 交相。心计: 心中盘算。(44)仆: 对自己的谦称。能之乎:能够这样吗? (45)岁时伏腊: 泛指逢年过节。岁:年节。时:四时节令。伏腊: 即夏伏、冬腊,都是祭祀的节日。(46)间: 间或,有时。道经: 路过。(47)褊(bian)衷:偏狭的心胸。(48)见悦:被喜欢。长(zhang)吏: 上司。(49)大言:扬言,这里带有对人表白自己心迹的意思。(50)人生有命:这是化用孔子“死生有命,富贵在天”的成语,表示不钻营。(51)守分:安分守己。(52)得无:能不,表示推测语气。迂:迂阔,固执,不通世故。(53)乡园多故:家乡经常闹灾。当指倭寇侵扰频繁。(54)动客子之愁: 触动游子的乡思情怀。(55)抱才而困:有才能而陷于困厄的境地,即怀才不遇。(56)怆(chuang)然: 悲伤的样子。(57)天之与先生者: 先生的先天禀赋。(58)亡论: 无论,不要说。亡:通 “无”。(59)幸: 表示希望的意思。宁心:安心。

〔鉴赏〕《报刘一丈书》是宗臣的一篇著名书信体散文。在明代文坛上,宗臣与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齐名,合称“后七子”。“后七子”继“前七子”之后针对明初创制的八股文和以歌功颂德为内容的“台阁体”,提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文学主张,对冲击八股文和“台阁体”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宗臣为文较少堆砌模拟,风格雄厉横放,散文创作的成就在“后七子”中相当突出。

宗臣生活的时代,正逢昏君明世宗在位的嘉靖年代,奸臣严嵩专权。嘉靖皇帝迷信道教,妄求长生,整天想得到“不死之药” ,炼成“神仙之体”,而不理朝政,中外大权一揽于首辅严嵩之手。严嵩“子为侍郎,孙为锦衣中书,宾客满朝班,姻亲尽朱紫”(《明史·张肿传》)。当时一般士大夫都巴结严嵩,连边将也把“诸边军粮百万,强半贿嵩”(《明史·丁汝夔传》)。当时社会一派污秽,其黑暗腐败程度,海瑞在给皇帝的奏疏里曾引述民间流传的话加以概括揭露: “嘉靖嘉靖,家家干净! ”但一些有气节、有识见的人士,目击现实,极为不满。宗臣即为代表人物之一。他与李攀龙、王世贞、梁有誉等人结社,不仅“各以文事相颉颃”,且以“名节相砥砺” (明万历《兴化县志·宗臣传》)。因此,他对严嵩当政期间的种种罪恶现象,自然义愤填膺,目不忍睹,所以在这篇《报刘一丈书》中,便就刘一丈所提出的“上下相孚,才德称位”的劝告,顺势生发,抒发积愤,通过对在上者严嵩专权纳贿,仗势逞威和在下者行贿纳进,趋炎附势的种种丑恶行径的描写,讽刺和鞭挞了上层统治集团的黑暗腐朽,从而表明了自己不屑巴结权贵、不肯同流合污的正直态度和可贵品质。

全文可分四段。二、三两段为重点,尤其是第二段最为精采。文章第一段(自“数千里外”至“则尤不才为甚” ),提出所谓“上下相孚”这一全篇的主旨,引出下文。因为是一篇答书,所以先用书信的套语开头,就对方来书的问候和馈赠表示谢意,但这又不是一般的嘘寒问暖、与文无涉的套语,而是全文的“引子”,因此接着笔锋一转,就来书中的“上下相孚”二句加以发挥,引入正题。这样安排,既体现了书信的特点,又表明了双方亲密无间的交谊,更点出了本文要谈论的基本内容。文章第二段(自“且今之所谓孚者何哉”至“长者谓仆能之乎” ),揭露所谓“上下相孚”的种种丑恶世态。全段按时间顺序,漫画般地、逐层地展现“客”进谒“相公”的具体过程和细节情态。先写“客”进谒前惶急无奈、甘心受辱之状。这又可分三层: 一、总写其急于求谒,低三下四,老于世故。面对“门者”刁难,也“甘言媚词”,“作妇人状”,又“袖金以私之”。二、写白天候谒,狼狈万状,窘相毕露。面对“主者”的拿架子,他甘愿“立厩中”,受“恶气”侵袭,即使“饥寒毒热不可忍”,也“不去也”。三、写夜里候谒,忧心待旦,焦急异常。面对“主者”的“谢客”,他“夜披衣坐”,“闻鸡鸣”即“盥栉”,“走马抵门”。次写“客”进谒时卑下谦恭、揣摩迎合之态。这也可分三小层: 一、写拜相时的一连串丑态,“惊走匍匐阶下”、“再拜”、“故迟不起” ; 二、写贿相时的一连串丑态,“上寿金”、“固请”、“又固请” ; 三、写辞相时的一连串丑态,“再拜”、“又故迟不起”、“起则五六揖”。然后写“客”进谒后夸示于人、喜形于色之情。这也可分三小层: 一、写自鸣得意的口吻,“官人幸顾我”、“幸亡阻我” ; 二、写得意忘形的举动,“大喜,奔出”、“即扬鞭语曰”; 三、写唬人骄人的伎俩,“相公厚我! 厚我”、“且虚言状”。这第二段主要是写“客”,但在写“客”的奴颜媚骨的同时,也衬托出“相公”的挟势徇私。虽然着墨不多,但都刻画入微。文章第三段(自“前所谓权门者”至“得无厌其为迂乎” ),表明自己对所谓“上下相孚”所持的态度。如果说,上段文字揭露“上下相孚”的种种丑态劣迹,是作者从反面立意明志,则这段文字,便是作者把鄙弃“客”与“不孚之病”的思想感情和盘托出,从正面立意明志。文章第四段(自“乡园多故”至“幸宁心哉” ),劝慰对方勿以所谓 “上下相孚”为意。一般书信末尾的劝慰之辞,往往是与文章主旨无关的客套,而此段则是全文的一个不可缺少部分。作者对 “长者之抱才而困”感到“怆然”,正是对所谓 “上下相孚”的丑恶现实扼杀人才的又一具体控诉。“抱才而困”与 “不孚之病”实际上是同一意义的两种提法。因此,这一段与第一段前后呼应,首尾一体。

本文在内容上直接针砭时弊,显示了浓厚的政治色彩。它虽是一封书信,但超越了私人交往的范畴,为后人提供了认识封建官场丑恶本质的形象材料。但作者毕竟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员,他的阶级地位决定了他认识和思想的局限性。文中把“人生有命,吾惟守分而已”当作信条,充分表现了他听天由命的唯心观点和安分守己的处世哲学,因而他对庸俗世风和黑暗官场的批判和斗争是有限的。这是我们必须看到的。

这篇文章在艺术表现上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全文紧紧围绕“上下相孚,才德称位”八个字展开叙写,但对“才德称位”只一笔带过,而对“上下相孚”却作了详细描述。因为 “上下相孚”的虚伪面纱一撕破,则 “才德称位”的骗人谎话,就不言自喻,不攻自破。更重要的是,官场中的种种可恶丑态,描绘得愈是淋漓尽致,神形毕肖,则全篇揭露和讽刺的主旨,就愈是鲜明突出。运用对比,刻画形象,是本文写作的又一特点。权奸们骄横跋扈、倨傲做作和干谒者的奴颜婢膝、曲意逢迎,是两个不同身分者的对比; 干谒者趋奉时的低三下四和得见后的趾高气扬,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环境中的对比。通过多种多样的对比,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产生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字数:4633
陆坚

吴功正 执行主编.古文鉴赏辞典.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1987.第1253-1258页.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8:46:34